攀枝花于居者如何提升凝聚力,于过客如何提升吸引力?这个问题成为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攀枝花代表团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现在是攀钢最困难的时候,应该说连续两年,我们没有为攀枝花在全省的经济排序作贡献,还拖了后腿。但是我们仍然坚持实施‘做大钒钛、做精钢铁、做好资源、做强企业’的发展战略。”四川省人大代表,鞍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自甦说,2003年以来,我国钢铁产量连续突破5个亿吨台阶,攀枝花钢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与日俱降”;规模上,无法与宝钢等抗衡,甚至无法与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相比。但在钒钛及含钒钛合金钢开发利用方面,攀钢曾以不到5%的资产,不到1万吨的钒产量,创造出与600万吨钢利润媲美的效益;百米长尺钢轨,填补了国内空白。“钢铁成就了攀枝花,钒钛将再造一个攀枝花。”余自甦说,只要围绕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加强科技突破、深化企业改革,攀钢跃升千亿元企业大有希望。
动力源于美好的前景,成功基于不懈的追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据《攀枝花日报》记者晏洁报道,攀枝花代表团成员纷纷认为,打好“六大硬仗”是“三个加快建设”的重要载体和路径。
“容易做的都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余自甦说,攀钢要跃升千亿企业,一要加快科技突破,二要深化改革。他说,如果科技不突破,钒钛产业很难做大做强。现在攀枝花已为钒钛产业科技突破栽下了“梧桐树”,下一步应深化与科技部、中国工程院、钢铁研究总院的合作,充分发挥国家钒钛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的作用,引来“金凤凰”,把中科院院士、国内外专家引到里面来,与攀枝花本地企业、专家一起加快科技突破。在企业管理方面,目前,攀钢“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氛围还不够,制度还不健全,这是我们深化企业改革的重点之一。
“有国家的‘牌子’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配套政策。”四川省人大代表、攀枝花市发改委主任覃发树说,去年,全市GDP突破700亿元大关,达740.03亿元,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的现价能以万亿元计算,我们加快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他认为,在争取国家“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实验区”的同时,更要积极争取配套政策,提升攀枝花在资源配置、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协调、保障能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加快破解攀枝花钒钛产业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产品单一、产业链短、创新驱动能力弱等“短板”。
“整合资源,加强区域合作。”陈可红说,虽然攀枝花城乡人口有120多万,但十分分散,造成三产的市场容量较小。他认为,坚持不懈地打好建设宜居宜业大城市、全国著名阳光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的硬仗,各区(县)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尽快形成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局面。同时,要积极向三产发达地区学习经验,深度审视自身特点和优势,获得后发优势。
(关键字:攀钢 余自甦 钒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