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稀土行业发展新秩序

2013-3-21 15:09:36来源:中国冶金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革开放以来,中国稀土工业迅速发展。但伴随着规模扩大,稀土产业也呈现出“小、散、乱”的局面。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建立起稀土行业发展的良好秩序?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稀土办公室主任贾银松日前谈起了近年来规范稀土行业管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工作措施及初步成效。

“为了促进稀土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出了一个文件(国发〔2011〕12号文)、开了一个专题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成立了一个机构(稀土办公室)、建立了一个机制(部际协调机制)。”贾银松表示,“国家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加强稀土行业管理工作,目的就是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稀土行业健康发展。”

稀土资源被过度开发

20年前,中国的稀土资源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而目前,这一比例降低到了23%。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由20年前的50降低到了15。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是环境破坏严重、资源过度开发、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混乱、出口走私严重等问题。在描述这一现状时,贾银松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形容。

在矿山开采环节,在遭受了多年的超强度开采后,我国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特别是我国特有的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大多位于偏远山区,矿区分散,监管难度大,采用落后工艺的非法开采不但使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且资源回收率不到50%。而对于分布国家和地区较多的轻稀土,我国一些地区的采选利用率仅10%。

在冶炼分离环节,我国低端稀土冶炼分离产能严重过剩,而稀土材料及器件研发滞后,在稀土新材料开发和高端应用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呈现出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匮乏的局面。从企业数量和规模上看,我国拥有稀土冶炼分离企业100多家,产业集中度很低,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

在销售出口环节,由于存在稀土生产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和流通环节的不规范现象,且一些企业通过牺牲环境、浪费资源、采用廉价劳动力、偷税漏税等途径实现了“低成本”生产和经销,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资源稀缺的稀土产品,一直以低廉的价格进行销售。面对我国这些不计环境成本的低廉稀土产品,世界上一些有稀土资源的国家也停止了本国的稀土开采。而且,受国际需求拉动、出口关税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中国海关将稀土列为重点打私对象,但稀土走私仍然比较严重。2006年~2008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和36%,2011年更是高出1.2倍。

对于稀土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加以治理?贾银松表示:“基本上要分三个阶段,先是治乱,然后是治散,最后是治本。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但基本上就是循着这个路线图来进行整顿,目前的关键是在于如何落实相关措施。”

发展稀土高端功能材料

虽然2012年的稀土市场价格整体震荡下行,但这是在2011年价格高位基础上的回落,与整治前的2010年相比,行业的盈利状况明显好转是不争的事实。据贾银松介绍,2012年稀土行业实现利润108亿元,2012年与2010年相比,在产量减少30%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高出56%和160%。

但是,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国稀土矿山开采和冶炼分离企业的盈利多依赖价格的上涨,缺乏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盈利能力。

目前,稀土主要应用于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和催化材料等。其中,永磁材料主要用于电机制造,发光材料用于显示和照明,储氢材料重点用于电池制造,催化材料用于石油炼制和汽车尾气净化。

“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要做好高端应用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贾银松说。目前行业应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替代进口,摆脱对国外高端零部件的依赖;二是国防科工,依靠自主创新,研发生产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稀土新材料;三是重点工程,突破一些特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

据了解,为了鼓励社会力量进行科技研发,目前国家利用技术改造资金、国家自然基金等多种途径,对稀土领域的应用技术、理论研究等给予支持。“只要形成了自主研发的良好氛围,并形成机制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成效。”贾银松表示。

加快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

“通过加快淘汰落后,同时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可以推动企业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这些大型的稀土企业集团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培育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集团。”贾银松说。然而,兼并重组应该如何推进?他表示,北方要管住矿,南方要管厂矿,也就是说,南方既要管住矿山开采,也要管住冶炼分离。

这种思路的形成与北方、南方的资源特点密切相关。我国稀土资源的分布呈现“北轻南重”的特点,轻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市、山东等北方地区,可以进行规模化工业性开采;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南方地区,矿中稀土元素呈离子态吸附于花岗岩等土壤之中,分布散、丰度低,多为原地浸矿工艺,规模化工业性开采难度大。

正是因为不同稀土矿种的特点及开采工艺,使得北方稀土的整合难度相对小,而南方稀土的整合难度较大。

在北方,早在2002年,包头市就已经把白云鄂博稀土矿的开采权统一到包钢集团。而在南方,对于企业数量较多的江西省而言,仅赣州市就有88本采矿证。为此,该省以赣州稀土矿业为主体,探索采取相互参股等形式组建集团。

目前,内蒙古、广东、福建等地,已经陆续成立了地区性的稀土集团。

各地相继成立或筹建地区性的稀土集团,有利于提高集中度,有利于整体规划省内资源的开发利用。但同时,在这种格局下,跨地区的资源整合难度将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特别要注意避免拉郎配,要更加注重按市场原则加以规范。重要的是通过产权的重组,实现业务重整,提高资源效率和劳动效率,产生规模效应。”贾银松说。

不管是促进生态环境修复、规范资源开发、整顿市场秩序,还是推动高端应用、提高集中度,建立稀土发展新秩序,关键还是在于制定的各种政策、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为加强稀土行业管理,国家建立了十多个部门参加的稀有金属部际协调机制,这一机制有利于形成部门合力、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贾银松表示,“实践表明,目前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推动稀土行业各项管理工作,必将使国家稀土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链接:

近年来,国家对稀土行业采取了保护性开采、严格矿业权管理、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整顿矿山秩序、提高稀土资源税的征收标准、资源地储备、设置准入门槛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2008年以来,国家加强稀土行业的管理,建立了由工信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公安部等部门参加的稀有金属部际协调机制,成立了稀土办公室,并相继出口了整顿规范稀土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1年2月16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要求,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2011年5月份,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2号),要求依法开展稀土专项整治,加快稀土行业整合。随后,各地加快了地方稀土整合的步伐。

2011年10月1日,《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成为“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发布的第一个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2年4月8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正式成立,对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2年6月1日,稀土专用增值税发票启用,企业销售稀土产品必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2012年7月26日,《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开始实行。之后,工信部陆续公布了第一批7家、第二批17家和第三批11家获得准入资格的企业名单。

2012年9月1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稀土探矿权名单》和《稀土采矿权名单》。名单显示,全国稀土探矿证为10个,采矿证则从113个削减至67个,削减幅度达到40%。

2013年1月22日,工信部、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其中针对稀土提出,要“提高产业集中度,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行业格局”。
 

 

(关键字:稀土行业 稀土资源 新秩序)

(责任编辑:0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