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船舶接单量大幅增长 真正复苏有待时日

2013-5-31 9:50:35来源:日经中文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占全球市场90%成以上份额的中日韩造船业的船舶接单量正在迅速复苏。统计显示,2013年一季度,中日韩的船舶接单量是上年同期的2.4倍。

占全球市场90%成以上份额的中日韩造船业的船舶接单量正在迅速复苏。统计显示,2013年一季度,中日韩的船舶接单量是上年同期的2.4倍。部分海运公司感觉船价已经触底,于是开始发出订单,因供应过剩而持续了2年多的订单下滑趋势得以扭转。但对于造船公司而言,目前要优先确保开工生产,属于赔本接单,因此仍未实现收益的增长。 

 ——作为中国海运巨头的中国海运5月向韩国造船巨头现代重工业订购了5艘全球最大级别集装箱船,该公司表示,“新船价格已经触底”,其合同金额为6.83亿美元。相关人士称,与两年前全球最大海运公司丹麦AP穆勒-马士基集团向韩国大宇造船海洋订购的同样型号的超大型船相比,每艘均价“大致可便宜20%~30%”。

开始行动的并不仅仅是中国海运公司。有业内人士指出:“向海运公司出租船舶的部分欧洲船主也接连发出订单”。据英国调查公司克拉克森透露,一季度全世界造船公司接到的订单加起来为2058万载重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0%,其中,日本增长430%、中国增长180%、韩国增长55%,均大幅提升。 

受益于日元贬值,日本船企的接单量在进入4月份以后仍稳步增长。根据日本船舶输出组合的统计,4月份日本出口船舶的合同业绩为35艘,超过上年同期的350%。 

在造船业一派繁荣的2005~2007年,韩国和中国企业纷纷进入造船领域或增加设备投资。但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船舶需求锐减。2012年全球船舶接单量缩减至2007年高峰时的1/51,即便是大型船企,也面临着2014年以后无船可造的“2014年问题”。另一方面,只有大型船企才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在船价低迷的情况下赔本接单。中国80家主要船企2013年一季度的税前利润下降70%,经营环境日趋严峻。 

今后造船业复苏的关键在于如何消除供应过剩。中国的建造量全球最大,约有3000家造船公司,当务之急就是对船企进行淘汰重组。但地方政府担心影响就业而对亏损船企提供支持,使得市场一直处于扭曲的状态。全球造船接单量从2007年的1.7亿吨锐减至2012年的3800万吨,经营困难的造船厂也随之增加。但即便是企业经营困难,中国的地方政府也会给予扶持,有业界人士分析“现在已经关门的造船厂在接单环境好转后很容易重新杀回来”。如果不能消除对供应过剩的担忧,未来的市场行情仍会笼罩着一层阴影。 

(关键字:中日韩 船舶 接单量)

(责任编辑:0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