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风力发电在中国发展得十分迅猛。截至2012年底,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7532.4万千瓦;但是,由于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不连续、不稳定的非稳态特性,大规模并网后对电网调峰、调频及电能质量均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随着风电装机容量占电网电力比例的提高,弃风限电现象也频频出现。据相关媒体报道,与其他储能技术相比,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因其使用寿命长、规模大、安全可靠等突出的优势,成为规模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2012年,美国制定的储能技术发展规划已经将全钒液流电池列在首位。据悉,大规模储能电池有三个基本要求:高安全性、生命周期性价比高及生命周期环境友好。
作为当前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安全性高,在常温常压下运行时,电池系统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电解质溶液有效排出,再通过热交换排至系统之外;而且电解质溶液为不燃烧、不爆炸的水溶液,系统运行安全性高。
正因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拥有诸多优势,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未来在储能行业具备无可估量的发展潜力,甚至有可能将改变未来的能源格局。
而此次通过验收的全球最大规模的5MW/1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其背后是大连化物所与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长达13年的自主创新研发与合作。分析人士表示,示范项目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全钒液流电池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为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并将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按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近年来电池行业数据的测算,钒电池所应用的风电储能设备和城市调峰储能设备市场规模将在11000亿元左右,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又给钒电池产业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未来,钒电池将引导世界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潮流。日前,钒电池已经列入国家“863计划”备选项目,中德“波恩项目”新能源汽车项目已于2011年4月份在海南岛奠基,投资上百亿,而钒电池就属于重点之一。
目前关于钒电池,政府层面与产业界以及学术界都有共识,均认为钒电池在中国具备发展前景。首先,中国钒矿资源丰富,拥有核心技术,通过跨国整合,目前中国公司已掌握了世界的钒电池关键技术,钒电池的特点也适合中国电网的需求,如寿命长、可重复放电、可靠性高,完全能满足中国建设智能电网的需求。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钒储量占全球钒储量的35%,居全球第一位;我国钒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48%,2010年我国钒产量达到6.15万吨,优越的资源禀赋为我国发展钒电池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业内人士表示,钒电池是一种基于金属钒元素的氧化还原电池储能系统,非常适用于大型静态储能,未来将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风能发电储能设备、电站储能调峰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或成为未来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为了减少风电、光伏发电对电网的冲击,每台发电装置需配备一款功率相当于其功率10%-50%,且储能需求高于风电装机容量的20%以上的储能蓄电池。有券商分析师估算,2020年中国的钒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其中风电的产值将是主要部分。
中证报消息,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今后全钒液流电池在核心技术研发、稳定性、成本控制等诸多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则将有望成为储能行业的“黑马”;再加上我国新能源产业也将步入“钒电池时代”,预计钒矿相关个股如明星电力(600101)、国星光电(002449)、天兴仪表(000710)及海亮股份(002203)将获得资金的青睐。
(关键字:储能 钒电池 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