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昆明国际钛产业周上,主办方之一的云南钛业协会会长潘阳透露,云南省将与攀枝花市钛产业共同合作,利用攀昆地域优势,构建攀昆钛业经济走廊。
潘阳对记者说:“云南钛产业发展较早,但醒得较晚。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云南就已开始钛矿的开采,但此后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至2003年,云南全省也仅有40家钛矿生产企业,年产钛精矿30万吨,而且绝大部分销售到省外深加工;全省高钛渣生产能力仅为2万吨,2家硫酸法生产锐钛型钛白粉企业也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进入‘十一五’之后,云南钛产业才逐渐‘声色’并起。”
他说,经过长达20多年的发展,云南钛业现已形成“钛矿-高钛渣-钛白粉”和“矿-高钛渣-海绵钛-钛锭-钛加工材”两条产业链。
云南钛产业正在兴起
潘阳说:“云南钛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的优势,把钛产业打造成云南工业的一个大产业。”
云南省在去年制定出台了《云南省钛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设定:至“十二五”末,云南钛矿采选能力以满足云南省钛白粉和高钛渣生产需求为目标,严格控制钛精矿无序出省;高钛渣以满足钛白粉和海绵钛生产为目标,规模控制在年产50万吨以内,严格控制高钛渣无序出省;钛白粉产能控制在年产50万吨以内,其中硫酸法钛白粉产能控制在30万吨以内;鼓励海绵钛、钛铸锭、钛材、钛合金、钛制品生产,力争年产能分别达到5万吨、4万吨,3万吨、2万吨和1万吨以上。到2015年钛行业主要产品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0亿元以上。
潘阳指出,按规划,未来云南省将鼓励发展高效环保型钛矿采选技术;环保、清洁、高效、低能耗的富钛料生产技术;6300kVA及以上密闭、半密闭电炉冶炼高钛渣;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酸溶性钛渣生产钛白粉;高品质各类专用型钛白粉;钛精细化工及粉体功能材料;钛白粉废弃物综合利用;钛中间合金;全流程海绵钛生产工艺;冷床炉熔炼技术;钛金属板带卷;宽幅钛薄板;钛焊管;钛制品;钛功能合金;钛基合金及其制品;其他先进高效熔炼及加工技术。
在产业布局上,将集中力量培育建设楚雄钛产业基地。以冶金集团、云铜集团和昆钢集团为主体,以周边钛矿资源为依托,分别建设武定-禄劝、五华厂口钛精矿、高钛渣、海绵钛原料生产区、禄丰羊街氯化法钛白粉及海绵钛生产区、禄丰土官-安宁禄裱钛铸锭、钛板卷、钛制品、钛合金生产区,力争将楚雄州打造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钛产业基地。适时建设五华厂口钛制品产业集聚区。
同时,培育规范富民武定等硫酸法高档钛白粉产业基地建设。以云南大互通集团、云南泽昌钛业有限公司、富民龙腾钛业有限公司、云南玉飞达钛业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为主体,以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整合县域内钛矿资源及采选企业,规范高钛渣行业生产,改造提升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拓展钛白粉产品品种,力争把富民、武定、禄劝、易门等区域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硫酸法高档次、多品种钛白粉产业基地。
云南年产钛精矿约80万吨
云南作为中国钛矿资源主要产区,其资源储量仅次于四川。据云南省2008年度矿产资源开发年报,云南省钛矿(钛铁矿)上表矿区13处,保有资源储量1273万吨。其中,杂质含量低、易采选、连片呈带分布的钛铁砂矿11处,保有资源储量1233万吨,居全国第二位。
“拥有资源地区将直接受益。”潘阳说。
云南钛矿多属于风化壳型残坡积砂矿,资源储量大、品位高、选矿工艺简单、钛精矿含有害杂质少、品质好,既是生产高级钛白粉和延伸应用领域的优质原料,同时也为民间采选提高了便利条件。截至2010年底,云南省从事钛矿采选的企业及个体多达200家以上,年产钛精矿约80万吨。
潘阳介绍,全省从事高钛渣生产企业31家,高钛渣电炉多达67台,45万吨生产能力。具有1万吨及以上生产能力的企业9家,产能26万吨,约占全省产能的58%。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武定钛业分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部分关键设备,建成年产8万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高钛渣生产装置,成为云南省钛行业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而钛白粉生产企业,现云南省已有7户,形成年产19万吨钛白粉的生产能力。其中,硫酸法钛白粉13万吨,氯化法钛白粉6万吨。
构建攀-昆钛业经济走廊
潘阳表示:“钛业完全可以作为攀昆经济合作的先锋。”
从产业来看,两地的产业交集其实早已有之,如富民的大互通公司在攀枝花已设立运营机构,而且两地钛协的交往更是频繁。因此,有业界人士认为,两地产业的相互融入,有其发展的合理诉求和必然选择。其特殊的地缘关系为两地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一些业界人士认为,钛业可以作为攀昆两地区域经济合作的先锋,并建议两地利用资源优势,做强钛业经济板块,甚至可以探讨发展“钛业飞地经济园区”,合理配置两地资源,全面加强区域合作。
(关键字:钛白粉 钛产业 钛矿 高钛渣 海绵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