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钨都”在中国,“中国钨都”在江西。
在江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家由27户母子公司组成、企业镶嵌全省6市5区9县、总部设在南昌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现代化企业,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熠熠生辉、光耀神州。
她,不仅传承了中国钨业的百年荣耀,更书写了十年创业的辉煌传奇。
她,就是中国稀有稀土金属骨干企业——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
百年荣耀篇
中华瑰宝——钨,是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工业原料,在冶金机械、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和国防科研等产业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用途。这一稀有资源,尽管在地壳中形成已亿万年,然而在中国大地被发现、被利用,仅仅一百多年时间。
1907年,德籍传教士邬利亨在江西大余西华山发现并开采钨矿,继而从梅岭驿道经浈江、珠江海上丝绸之路,将钨砂运往海外。大余西华山由此成为中国最早发现、最早开采的“钨矿鼻祖”。
翻开共和国的光辉史册,江西钨业与之绵延相连。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艰苦卓绝。1932年, 中央临时政府在于都铁山垅成立中华钨砂公司,时任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兼任公司总经理。到红军长征前夕,公司共开采钨砂7890多吨,创造财富620多万元,成为当时红色财政的重要支柱,为中国革命换回大量急需的药品、食盐和武器,对于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起到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由此,中华钨砂公司也被誉为“共和国第一国企”。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大吉山、西华山钨矿列为“一五”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拉开了中国钨矿由人工选矿向机械化选矿的建设序幕。之后,国家相继建设了盘古山、铁山垅、漂塘、下垄、荡坪、小龙等一批机械化矿山,以及与之配套的赣州有色冶金化工厂和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等,于艰难中挺起了中国钨工业的脊梁,不仅为国家肩负起了提供重要基础性原料的重任,更为国家出口创汇和三年困难时期偿还前苏联外债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后的五十多年间,江西国有钨矿共生产钨精矿100余万吨,出口创汇20多亿美元,有力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
江西钨工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辉煌,也经历了挫折和艰难。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的冲击,以及西方发达国家进口政策的改变,使得江西钨企业较长时期于艰难中跋涉前行。
江西钨工业的发展,无论顺境还是困难时期,一直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1975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圈阅的中共中央(1975)17号文件,点名表扬西华山钨矿生产搞得好。1981年,方毅副总理出席在西华山钨矿召开的全国第一次钨业科技工作会议,并题词“振兴钨业”。2007年,在中国发现钨100周年之际,温家宝总理题词“坚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实现钨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副总理邹家华为西华山钨业公司题词“中国钨矿发现地”。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吴官正、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原国务委员宋健、原中顾委委员袁宝华、中央政治局委员孟建柱、国务委员郭声琨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江西国有钨矿及冶炼企业,均留下关怀的身影与足迹。
赣水后浪推前浪,江西钨业薪火传。2003年组建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不仅由主管江西钨工业的江西钨锡矿业有限公司、中央重工业部中南钨矿局、中国华兴钨业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南昌公司、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公司沿革而来,而且昔日的“钨矿鼻祖”尔后的西华山钨矿、昔日的中华钨砂公司尔后的铁山垅钨矿、“一五”时期建设的大吉山钨矿等绝大部分国有矿山,以及建国后建设的国内三大有色科研院所之一的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等,现今都成为了江钨的二级企业。
江钨集团有限公司传承了中国,特别是江西钨工业的百年历史与荣耀。
十载辉煌篇
进入新世纪,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江西实施了一系列工业强省的战略举措。江西得天独厚的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吸引着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目光。
2003年12月26日,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五矿集团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江西与五矿合资组建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登记注册。12月28日,时任江西省省长黄智权、中国五矿集团总裁苗耕书为集团公司揭牌。当日新华电讯发稿:我国最大的钨业集团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江西日报报道:打造中国钨工业航母——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组建之初的江钨集团有限公司,拥有企业14户,其中矿山企业5户,工厂企业4户,贸易企业4户,科研单位1户,从业人员8736人。公司拥有资源、技术、品牌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但也面临着如何扩充资源储量、做大经济总量、调整产品结构、强化集约经营等一系列事关公司长远发展的急迫问题。
十载春秋,涅磐升华。江钨组建十年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于挑战中抢抓机遇,于逆境中奋力前行,实现了公司平稳较快发展,现已成长为一个拥有全资和控股企业26户,其中矿山企业10户、冶炼加工、机械制造及化工企业11户、科研单位1户、贸易企业4户,从业人员1.5万余人,集钨、稀土、钽铌、机械制造及其他有色金属矿产开采、冶炼、加工、科研、国内外贸易及化工为一体的大型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钨、钽铌精矿供应商,国内重要的钨、钽铌、稀土冶炼产品产销商,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技术服务提供者和设备、配件、原料、材料供应商。
江钨秉承“钨业报国、产业强国”和“奉献社会、服务客户、回报股东、惠泽员工”的宗旨,忠实履行国有企业的政治使命、经济使命、社会使命,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全力打造责任卓越和谐新江钨。
公司积极融入江西发展,致力实现企地经济共繁荣。公司成立十年来,主动把事业融入江西经济发展大局,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和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全力契合和实施“百亿工程”和“工业三年强攻计划”,奋力促进公司平稳较快发展,努力为地方经济振兴做贡献。为江西打造第四个“千亿产业——锂电产业”,公司实施了投资额3亿多元的宜春钽铌矿扩能改造工程;为做大江西经济总量,公司顺利完成“百亿工程”目标和提前一年零四个月实现“工业三年强攻计划”目标。
公司着眼行业发展大局,致力科学利用资源和维护市场秩序。现公司每年回收低品位资源产量已占到总量三分之一左右,铋、钼、锡、铜、铅、锌、银等伴生金属均能有效回收,并将宜春钽铌矿打造成为国内第一个“无尾矿矿山”。 2011年10月,集团公司被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确定为“江西赣南钨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公司严格按国家配额计划组织生产,严格钨精矿及冶炼产品统一营销,同时与国内重要钨企业密切配合,共同维护中国钨初、中级产品市场秩序,为促进钨资源价值回归发挥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集团公司被中国钨业协会确定为国内钨精矿报价单位。
公司立足做大做强实业,致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抓巩固矿业。积极实施深边部探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和对外找矿,努力扩充矿产资源,十年新增WO3资源储量金属量近10万吨,创造了钨矿山生产正常消耗资源同时保有储量不减略增的良好局面。二抓提升冶炼。积极实施高技术及高附加值项目,优化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稀土荧光粉生产线、稀土钕铁硼生产线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三抓发展加工。以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为基础,全力推进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发展,使该公司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磁选设备制造企业。过去十年中,公司通过新上投资建设项目,业已形成钨、稀土、钽铌、机械制造、铜材加工等5个产业板块、136个产品品种;新增矿产品产能96.7万吨/年,冶炼、加工产品产能2.33万吨/年,公司产业升级取得了明显进步,对市场的应变及竞争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创新与创造潜能的发挥。在推进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江钨注重驱动科技与管理“两个轮子”,积极实施人才战略,致力打造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公司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坚定以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为平台,大力实施“江钨科技工业园”功能建设,积极申报和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着力抓好工艺技术及产品研发攻关,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南方稀土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十年累计实施科技项目161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3项;22个产品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制订、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126项;所属7户企业获得国家或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09年,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3年,获批组建“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公司致力推进管理创新,不断探索建立人财物与产供销科学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先后在成员企业全覆盖施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营销统一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六西格玛质量控制管理、行业对标管理、融合·致胜管理等十大管理工程,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管控力、协同力与执行力,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率、资金利润率、资源能源利用率等“四率”指标一直位居国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
公司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认真抓企业高管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工程教育,同时大力实施“5115”人才工程和年度百名人才引进计划,有效提升了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缓解了企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明确的发展思路,务实的发展举措,有力推进了公司的快速成长和壮大。
过去十年中,集团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税金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1%、22.1%、35.2%和26.8%;净资产收益率年均达25.2%。累计实现利税近百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612.6%,相当于再造了五个“新江钨”。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利税总额9亿元、利润4.5亿元,较成立之初的2003年分别增长了13.8倍、13倍和19.4倍,三项指标均列省政府调度十大工业集团的第4位,并排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293位。
建设和谐社会,是国有企业应尽的义务。江钨本着对国家、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忠实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责。
公司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十年间,先后投入近10亿元,全力打造安全稳定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目前,矿山生产要害部位普遍建立电子监控系统,采选七大工艺系统得到完善,尾矿库得以加固,本质安全程度得到极大提高;工厂废水得到循环利用,废气废渣确保达标排放。集团所属矿山企业大部通过省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所有出口企业全部通过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江钨发展中不忘回馈社会。近几年中,公司积极助力江西贫困乡镇发展经济,先后提供扶贫资金1300多万元,使永新县、石城县、赣县湖江乡湖江村、信丰县虎山乡古城村等贫困地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公司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公司及干部员工累计向灾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近千万元。
十年奋斗,十载辉煌。江钨十年取得的丰硕业绩,得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上级组织的高度赞誉与肯定,先后获得“江西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江西省优秀企业”、“江西工业优强企业”、“江西工业三年翻番全面先进单位”、“江西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突出贡献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先进单位”、“‘十五’期间安全生产综合先进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四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及奖项。
美好未来篇
珍惜有限,创造无限。面对充满挑战与希望的21世纪,江钨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江钨梦想:把集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资源型、精深加工型的现代化企业”。
——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投资,到2020年,实现年营业收入500亿元,利税50亿元,员工年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与2010年相比均实现翻两番以上。
——到2020年,集团高端产品占总量的比重由现在的5%提高到30%以上;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着增强,集团在行业的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世界一流、国内领先,资源型、精深加工型的现代化企业”基本建成。
公司发展思路明确: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结构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巩固矿业、提升冶炼、发展加工、工贸并举”,全力促进企业“高端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公司发展战略坚定:实施资源扩充战略、集约经营战略、科技创新战略、投资兴业战略、精英人才战略,着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协调统一。
公司发展对策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挖潜改造,做优存量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确保效益稳定增长;实施项目建设,有效扩充增量、提升规模,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发展贸易,快速提升经营规模,增强对市场的影响力、控制力和话语权;实施资本运作,加快低成本扩张步伐,完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壮大总量规模,增强综合实力。用江钨人的话说,就是要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慨,实现集团公司科学发展新跨越。
光荣属于历史,奋斗成就未来。放眼赣鄱大地,风景这边独好。江钨,正以她浸透历史情愫的熠熠光彩、充满时代激情的精神风貌,迸发出活力四射的青春魅力与发展潜力。曾经创造卓越业绩的江钨儿女,正凝心聚力、高歌猛进,为实现江钨梦谱写新篇章、铸就新辉煌!
(关键字:钨 钨精矿 中国钨都 江西钨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