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宗商品市场继续呈现出工业品下挫而农业品走强的市场格局。不过,受乌克兰局势的影响,上周有两个商品表现突出,国际原油和黄金价格出现了“上蹿下跳”的走势。特别是乌克兰局势中,俄罗斯在全球能源中的重要地位,引发了市场的焦虑情绪和广泛关注,截至周五,美原油价格再度超过102美元。
双重利好原油再度上涨
上周五,因美国2月非农数据意外优于预期,暗示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向好,提振全球最大原油消费国的需求,同时日内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美原油大涨逾1%。
从上周的走势看,乌克兰局势对于原油价格的影响亦较大。上周一,俄罗斯总统普京派军队加强对克里米亚地区的控制,撼动油市,国际原油价格涨幅超过2%,达到去年9月来最高。然而,周二乌克兰紧张局势明显缓解,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在周一创下105美元的近期新高之后,周二周三连续回调,形成年初以来最大的下跌走势。不过,整体来看,从今年年初开始,受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影响,原油已经实现了近两个月的上涨。
乌克兰危机促发俄罗斯和西方严重对立,由于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地位,能源供给是俄美欧角力核心因素。中信证券(600030,股吧)认为,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欧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高达80%以上,其中俄罗斯进口量占比达34%。除欧盟对俄罗斯石油的直接依赖外,由于国际原油市场联动性强,如果俄罗斯石油供给受到明显冲击,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经验看,几乎必然导致全球原油价格集体暴涨。
历史数据显示,俄罗斯参与地缘战争导致全球能源价格飙升的例子不在少数。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9月,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地缘争端使得市场焦虑情绪飙升,石油价格上浮明显。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并没有一个清晰的预测模型可以告知,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将在何种程度上推高石油与天然气价格,但是一旦局势继续恶化,将有继续推高的可能。
如果按照美国WTI的原油价格来看,在过去一年内油价始终在每桶90美元到102美元之间浮动,如今已经超过这一区间高位。一旦达到2008年左右的石油价格高峰,也就是每桶120美元,那么全球经济将有可能大幅度受到影响。
从美国方面的因素看,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报告称,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7.5万人,超出市场预期;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因此美国经济表现强劲对油价来说是个看涨信号。好于预期的非农就业数据对油价形成了支撑,但目前 油价仍在100.04美元的支撑位和105美元的阻力位之间窄幅波动。
“工弱农强”局面持续上演
大宗商品上周继续维持此前的走势,农产品强势上涨,而工业品则大幅下挫。跟踪大宗商品的文华商品指数中,农产品指数全周上涨2.11%,而工业品指数则下降1.85%。事实上,自从春节以后,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就一直维持着工弱农强走势,早稻、棕榈油等已经连续多周上涨,铜铝、焦炭等则一直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
分析人士指出,农产品近期保持强势上涨,在国内进口强劲及油脂类产出预期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农产品受到资金的青睐。在工业品方面,中国对大宗工业品需求占全球的比重普遍超过40%以上,故工业品走势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增长情况,中国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期增速下降,而财政赤字规模也相对中性,投资减速对于有色、钢材等大宗工业品需求会有一定影响,也间接打压了工业品走势。
华联期货研究所认为,政府提及的“防风险、守底线”成为今年政策的主基调。在相对保守的政策背景下,靠大规模刺激计划来带动商品价格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大宗商品维持低位震荡的概率较大。分析人士认为,市场有望将继续延续“农强工弱”格局,做多农产品做空工业品的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一方面,我国对保障粮食安全日益重视,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利多农产品;另一方面,去杠杆和去产能的政策基调将继续对工业品价格形成压制。
至于乌克兰局势对于除原油外的大宗商品的影响,申银万国证券认为,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国家,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第三大玉米出口国(占比 14%)、第五大小麦出口国(占比 3%),矿藏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却是主要输油输气管道途经国。俄罗斯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中国是乌克兰除俄罗斯、欧盟外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因此进口价格短期会受到对俄制裁影响,体现在全球粮食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铁矿石、天然气、小麦与玉米价格。
(关键字:大宗商品 工业品 工业品 乌克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