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冷对“圣婴”

2015-6-18 9:34:06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厄尔尼诺又称“圣婴”现象,尽管多国政府已经确认了厄尔尼诺,尽管世界气象组织也称中等强度厄尔尼诺已形成,但在大宗商品市场上,摩拳擦掌等着抄底的多头们目前难掩失望的情绪。白糖、咖啡、可可、棉花以及有色金属等要么纹丝不动,要么跌跌不休。

但有市场人士分析,并不是厄尔尼诺再次爽约,而是它带来的利多提振作用,确实难以抗击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造成的需求不振和美元走强的联合压制。而目前这些因素尚未消除,现在抄底大宗商品还有点早。

厄尔尼诺现身

厄尔尼诺历来就很调皮。2014年1月,专家们开始了厄尔尼诺一波三折的预测之路。2014年3月6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简称“NOAA”)发布了当年第一个预测结果:厄尔尼诺现象在2014年夏天发生的几率为50%。此后,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澳大利亚气象局、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纷纷表示,未来几个月内可能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2014年5月开始,厄尔尼诺虽没出现,但已经掀起了全球的关注热潮,相关预测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5月10日,NOAA发出厄尔尼诺重磅警报,发生几率甚至被“很有把握”地提升至78%。

然而,搬来小板凳坐等厄尔尼诺的科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却久久难觅其踪影。

2014年7月至8月,就在厄尔尼诺形成的关键期,赤道中太平洋意外出现冷海温侵袭,厄尔尼诺的热潮也随之退却,就连相关专家都表示“今年(2014年)有点令人困惑”。2014年立秋过后,形成超级厄尔尼诺的要素依然没有全部出现,一些业内人士开始质疑2014年的预测或许又是一次误响的“警报”。

厄尔尼诺的爽约,使得白糖、大豆等农产品多头黯然神伤。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当时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8月12日一周,对冲基金及大型投机客持有的原糖净多头头寸减少10720手,至37839手,为连续第七周减少。在大豆方面,对冲基金则继续第五周增持大豆空头仓位,创下八年来最长时间。

正当人们还在猜测“调皮鬼”什么时候现身时,2015年3月5日,NOAA对外正式宣布,厄尔尼诺已经到来,并指出2015年可能成为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

不过,这一看法并未在世界达成一致,但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的到来有信心却是一致的。2015年3月10日,日本气象局表示,到今年夏季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大于之前预估的50%。

目前最新的消息是,世界气象组织6月15日发布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简报称,太平洋赤道海域的大气与海洋正处于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水平。绝大多数气象模型预测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将继续变暖,并有可能在未来数月达到强厄尔尼诺水平。

 

(关键字:大宗商品 厄尔尼诺)

(责任编辑:0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