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湖塘钨铜矿勘查开发基地找矿纪实

2015-12-17 8:36:27来源:中国矿业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武宁县大湖塘钨铜矿,钨矿探明储量达106万吨,其中经济可采储量达83万吨,为世界级特大型矿床规模,并有望成为世界最大钨矿,估算经济价值1500多亿元。这预示着赣北将再造一个“世界钨都”,彻底改变江西省钨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格局。大湖塘钨铜矿的诞生,全面创新了江西省找矿思路,具有划时代意义,这是江西省近10年来最突出的找矿成就。

江西九江武宁县,地处赣鄂边界,因山水秀美,雅号“山水武宁”。然而,更让人激动的是,在这一片秀美的山水之下,尚沉睡着种类丰富的矿产资源,数十年来,地质科学家们不断地在这片山水间探求,以期“唤醒”这些沉睡的宝藏。这其中,“钨”便是最重要的一种,因钨而誉满天下的却是——大湖塘。

2012年,因“发现世界最大钨矿”的消息广泛传播,武宁出名了,大湖塘出名了。

可有谁知道,大湖塘早已历经一轮甲子,历经沧桑。

60年前,江西地矿人一根扁担两只箩筐,开启了大湖塘找矿的序幕。然而,困囿于当时的技术和资金,几上几下,最终“出师未捷粮已尽,长使英雄泪沾巾”。60年后的今天,借力全国“找矿突破战略”的东风,凭借资本与技术的完美对接,大湖塘——一个钨金属量超百万吨的超特大型钨矿终于破壳而出,并且伴生有一个大型铜矿、一个大型银矿和一个中型钼矿。

探寻与认知的累积

江西富钨,这久已被世人知晓。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是产钨大国,为国外30个产钨国家总储量的3倍以上,产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而我国的钨矿大体上分布于南岭山地两侧,尤其以江西南部为最多,储量约占全世界的1/2以上。江西、湖南、河南3省的钨资源储量居全国前三位,其中湖南、江西两省的钨资源储量占全国的55.48%。江西以黑钨为主,黑钨资源占全国黑钨资源总量的42.4%。

时至今日,武宁县大湖塘钨(铜)矿已经延展成一个更集中的产钨基地,是由大湖塘北区(石门寺)、大湖塘南区(狮尾洞)、大雾塘矿区、石子墩矿区等组成,面积约11平方千米。以大湖塘北区规模最大,南区(原蓑衣洞)发现更早。4个矿区的矿床规模均达大型以上,其中大湖塘北区达超大型,远景钨资源量可达300万吨以上。

但是,少有人知,江西“世界最大”钨矿大湖塘的诞生和“查证”却是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和几代地质人从未间断的摸索和探知。

找矿,首先要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大湖塘的突破也绝非一日之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几代地质人就陆陆续续在大湖塘地区开展工作,几上几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可以说,没有这数十年的积累,大湖塘就不会有今天的突破。

大湖塘矿区的雏形最早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这里的储量只有3000吨,经多年开采,矿区内资源已接近枯竭。

资料显示,当时,江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5分队,在开展1∶20万修水幅路线地质调查时,通过重砂异常追索,发现了高湖脉钨矿和附近的阳起石化蚀变岩石,并于1957年12月发现蓑衣洞钨矿化。与此同时,冶金部江西局220队也在本区开展矿点调查工作,并于1958年5月1日提交了《江西省武宁县蓑衣洞钨矿区踏勘报告书》。报告显示,共发现含钨石英脉36条,主要工业矿物为黑钨矿,估算三氧化钨储量5882.2吨。

此后,江西省地质局九江专区地质大队黄恩邦、黎传源(1958年~1959年),修水县地质队姚哲民(1959年)、江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1960年、1964年)、江西省地质局物探大队(1967年)先后在该地区开展了区域地质测量和物化探工作,圈定了物化探异常,并对该矿床及外围的钨多金属矿做了初步评价工作。

1977年~1984年,赣西北地质大队开始进行香炉山普查工作。至1984年底,该队提交了包括张天罗、观堂在内的《高湖香炉山钨多金属矿普查报告》,估算三氧化钨总储量25万吨。1985年,香炉山钨矿转入详查阶段。1988年,赣西北地质大队提交的《江西省修水县港口乡香炉山钨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显示,此处发现以钨为主的大型钨铜金多金属矿床,其中三氧化钨储量21.66万吨。

1979年7月,赣西北地质大队506分队在大湖塘钨矿区约3平方千米内开展了详查工作。1984年12月1日,一份名为《江西省武宁县大湖塘钨矿一矿带详细普查地质报告》再次被提交。报告认为,主要的18个矿体有石英、黑钨矿、白钨矿、锡石、黄铜矿、长石和电气石等。其中,三氧化钨储量大约为41356吨。这份数据在1996年地质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矿床发现史——江西卷·论大湖塘钨矿》中,也有佐证。

至2009年,经过了20年的岁月交替,赣西北地质大队的地质人员先后在大湖塘的东陡崖等地对石英岩型钨矿体进行普查,发现了蚀变花岗岩型钨矿。这一发现,让他们很快锁定了以石英脉带、爆破角砾岩筒、岩体接触带为目标,制定了后续找矿工作计划。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发现的钨矿品位较低,又适逢国家计划调整,特别是勘查资金的不足,弹尽粮绝的江西地矿人只好又一次撤了下来。

近年来,在多找矿、找大矿、找好矿思路的引领下,江西省地矿局加大勘查力度,精选找矿靶区,创新找矿模式,狠抓工作质量,为武宁大湖塘钨矿的发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初,江西省地矿局多方筹集资金,运用一系列找矿新理论、新方法,组织赣西北地质队和九一六地质队在赣北九岭矿集区开展整装勘查。随着整装勘查的深入推进,专家估计,赣北九岭矿集区钨及共伴生的铜钼资源储量还将大幅度增长,超过赣南现有钨资源储量。

武宁大湖塘钨矿区就位于赣北九岭矿集区中。

资本与技术的拼接

当年,江西大湖塘地区的勘查项目被撤离下山,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尽管当时探明的大脉型钨资源已接近大型规模,并在茅公洞、新安里、昆山和石门寺等地分别发现了隐爆角砾岩型、大脉型和云英岩型等矿床类型的钨锡矿体,找矿远景十分可观,但由于当时国家勘查资金投入不足,也只能搁浅。

不过,品位下降、大脉带消失……开采了50年的大湖塘钨矿就此捉襟见肘,有人开始心急如焚。

为了延续大湖塘钨矿的资源量和开采年限,手握大湖塘采矿权的企业开始马不停蹄地奔忙。通过遍访江西省内的多个地质队,汇总专家们的意见,大湖塘终于等来了来自企业的,为新一轮勘查进行的首期巨额投注——1亿元。而大湖塘资源储量核实(详查)工作最终由江西省地矿局赣西北队和九一六大队共同承担。九一六大队队长刘显沐说:“如果说企业的大投入是资金,那地质队的大投入就是设备和人才智力。”

最终,手握巨资而急需资源的矿山企业,以实际投入勘查资金近2亿元,与掌握先进勘查技术的地质队伍,进行了一场资本与技术的完美合作。大湖塘就此迎来新的生机。

而就在此时,我国地质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国土资源部围绕中央明确要求和国家需求,提出高举“地质找矿新机制和‘358’地质找矿突破目标”两面旗帜,组织开展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江西省地矿局依此制定“地质勘查立局、矿业开发富局、科技创新兴局、人才集聚强局、改善民生稳局”的发展战略,提出“找矿贡献大、服务社会好、综合实力强、产业结构优、职工富裕文明、队伍和谐稳定”的六大目标,全力支持九一六大队和赣西北大队开展大湖塘地区新一轮找矿工作。

好雨逢时。大湖塘大会战就在这全国地勘事业蓬勃发展的时节铿锵打响。

这是一场轰轰烈烈、酣畅淋漓的会战。

赣西北队和九一六大队几乎调动了所有的精兵强将,组建了项目部。基础地质、水工环、测绘、钻探,各方面人员进行更专业的配套;采取兵团作战的方式,紧密衔接,集中攻坚,甚至连实验室也搬到了山上。车轮滚滚,机声隆隆,最多的时候共集结77台钻机,近千人参战。

在短短的18个月里,项目部完成了以前要10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钻探工作量19万米、槽探2.7万立方米、坑探5800米、基本分析样15万件……九一六大队总工程师项新葵说,有矿,就要找出来,这是地质人的天性,虽然艰苦,但获得的是无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找矿过程中,江西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了大力支持和有力保障。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江西省加强对矿产资源管理的立法工作。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认真总结全省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吸收借鉴外省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最终形成了《江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修订后的《条例》专门增加了矿业权出让和矿产资源勘查章节,对地质找矿相关工作予以明确,对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投入地质找矿的积极性、有效避免圈而不探等情况进行了补充完善……这一系列政策助推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顺利实施。

江西省加大地勘基金投入力度。江西省地勘基金重点实施了“紧缺和优势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加大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前期勘查力度,在钨、稀土、铀等多个矿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同时,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出台了《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省地勘基金的定位,实行“预算安排、市场运作”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省地勘基金的引导拉动作用。

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过程中,江西省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多次深入到整装勘查区和重点突破区实地调研,听取相关勘查单位的找矿工作进展汇报,邀请省内外资深专家莅临指导并举办专题讲座,认真研讨各个整装勘查区和重点突破区的找矿目标、工作部署和技术路线,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根据找矿进展调整和优化工作部署,有力推动了江西省整装勘查区和重点突破区的地质找矿工作。

颠覆与创新的力拓

长期以来,大湖塘地区找矿的主攻方向都是石英大脉型黑钨矿,找矿一直没有令人振奋的突破。

会战前夕,两个地质队需要提供一份足以让人信服认可的详查方案。为此,他们仔细研究了前人遗留的地质资料。资料显示,有人曾经在大湖塘地区进行岩矿鉴定的过程中,发现了有白钨矿的存在,但并没有探索其工业意义。

找矿突破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思路的突破。也许,大湖塘突破口就是白钨。

两队决定在详查设计方案里创新思路,对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作用进行深入探索,对新的矿床类型和矿化种类进行仔细分析,同时采取前所未有的“四边”工作方式:边组织钻探、坑探施工,边理清思路、调整设计,边开展老硐调查、地形地质测量,边综合研究、优化设计。定量分析与半定量分析相结合,在施工中总结,在总结中安排下一步工作。

经过紧锣密鼓的地表勘查、工程揭露、样品化验和综合分析研究,他们最终调整了找矿思路,从寻找单一的黑钨矿石英大脉型转移到寻找斑岩型多矿种的白钨矿上来。

他们把这一思路叫做“颠倒黑白”。

当叶天竺、张德全等多位国内优秀地质学家看到两个队的详查设计方案时,对“颠倒黑白”的创新理念予以高度认可。专家们认为,大湖塘的创新理念,颠覆了九岭地区很多成矿理论的传统认识;在找矿方向上,改变了大湖塘地区以往专注黑钨矿的历史;在矿床类型方面,蚀变花岗岩型和热液隐爆角砾岩型钨多金属矿体,尤其是赋存于外接触带细脉浸染型的白钨矿是九岭地区新的找矿方向。

设计方案顺利通过评审。九一六大队和赣西北大队分兵挺进,分别承担了大湖塘矿集区北区石门寺和南区狮尾洞项目。两队联手找矿,形成犄角之势,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找矿突破攻坚战!

在“颠倒黑白”的思路指引下,2010年3月中下旬,两队发现了石英大脉两侧围岩的三氧化钨含量达到工业品位。技术人员对两侧围岩1米~2米处进行采样分析,化验结果显示,钻孔内石英脉及其围岩样品中的三氧化钨含量均达到工业品位。技术人员连夜上山对钻孔内的岩芯进行荧光照射,发现白钨矿化强烈,推断高品位是由白钨矿化所引起的。他们在对围岩进行重新化验后,结果证实围岩中三氧化钨含量确实达到工业品位。同时经过勘查,他们还发现地表出现了大量白钨矿矿化。由于白天光线强烈,不利于紫外灯观察,他们只能利用夜间进行野外踏勘检查,才最终确认大湖塘存有巨大的白钨矿储量。

2010年3月~9月,经国土资源部备案,在大湖塘北区与南区共计批准共伴生工业矿资源储量三氧化钨933194.17吨,共伴生铜金属量585467.21吨,共伴生钼、银、铋、锡、镓等多种矿品。其中,北区石门寺矿段达到勘探程度,南区狮尾洞矿段达到详查程度。

2011年10月之后,大湖塘矿区又进一步扩大了矿床规模。在大湖塘北区钨矿石门寺矿段野外工作结束后,技术人员就其主矿体南部未封边的苗尾矿段进行了就矿找矿。经初步验证,工业钨矿体厚约542.58米,预计新增资源储量三氧化钨102万吨、铜52万吨(未提交评审)。同期,在靖安县大雾塘矿区一号矿带东段、平苗、东陡崖等矿段就矿找矿亦取得较好的找矿成果,预计可新增三氧化钨30万吨。有专家推测,石门寺矿段与苗尾矿段实为同一矿床,也就意味着这里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级规模超大型的钨矿床。

实践证明,大湖塘找矿的重大突破,正是源于由寻找石英脉型黑钨矿到寻找白钨矿体的思路转变。

梦想与拼搏的守攻

回首当初,为了大湖塘找矿早日取得突破,所有身在其中的人也是拼了。

大湖塘矿区的数个分项目都在高山上,时值雨季,山洪频发。

2010年6月19日,大湖塘北区石门寺项目部所在地发生特大山洪,湍急的水流卷着枯枝倾泻直下,水位急速上涨,地面下陷近5米。转眼间,山谷里的库房塌了,存放于其中的帐篷、钻探材料、采样设备及生活用品眼看着就要被洪水卷走。关键时刻,项目部总指挥和党支部书记詹国年站在洪水中指挥队员们抢救物资,抗洪抢险。在交通、通信都中断的情况下,保证了项目部人员的人身安全,并最大限度地挽回了经济损失,同时迅速恢复了生产。那一次,詹国年带领突击队员在洪水中浸泡了近8个小时,裸露的腿被一种叫“中华白蛉”的毒虫叮咬了82口。如今,这82个咬痕仍然清晰可见。

占岗乐是钨矿南区狮尾洞项目部经理,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由于技术人员紧张,他主动承担了狮尾洞4个机台和10多条槽探编录任务。他每天翻山越岭,上机台、下坑道、跑地表,收集一手资料,一边进行技术编录,一边了解施工进展情况,被人称为“不坐办公室的经理”。

在矿区,在项目部,像这样恪尽职守、顽强苦干的干部职工还有许多。然而,当家中老小生病没有人送医院时,当快要高考的孩子没有父亲照顾时,当排队拿起卫星电话暂时无法接通时,当未婚妻独自装修新房又不得以拖延婚期时,再坚强的汉子也会忍不住哽咽。为了不让对方担心,他们总是说,“放心吧,我很好”,便匆匆挂断电话。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个共同的梦想——大湖塘。

目前,大湖塘钨(铜)矿企业正在积极筹备开发,开发利用方案已通过中国钨协组织的评审并在国土资源部备案。根据开发利用方案,拟建一个大型绿色矿山(日处理2万吨矿石),预计投资40亿元。大湖塘北区钨矿首采区基建勘探工作已接近尾声,报告正在编制中。

大湖塘钨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受到国土资源部、江西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因为此次探明储量,超过江西省原有钨保有储量总和,改变了江西“南钨北铜”的资源格局。同时,大湖塘全新的理念思路,全新的运行模式,全新的质量速度,让每一个亲眼见证的人为之欣喜,为之惊叹,为之折服。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闻后由衷赞叹道:这才叫找矿突破!

事实上,也正如江西省省长鹿心社精心总结的那样:大湖塘的经验就是——基础先行,整合推进,优选队伍,集中投入,创新思路,合作共赢。

(关键字:大湖塘 钨矿 钨资源)

(责任编辑:0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