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如果不想被破产或者消失,那就要记住,目前的新常态的状态,活下去才是唯一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救赎自己,才能有一个新的机会。否则,固执地“僵死”下去,企业的命运将会更惨。
前几日在京与几位记者闲谈,免不了就去年有色行业的市场行情说上几句。聊性正浓时,就有记者指出,在目前经济新常态下,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企业经营出现一些困难,要想克服这些困难,重组则是一条自我救赎的好路子。这一观点,让笔者深思良久。
多年来,提速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可谓是辉煌一时。大规模的投资与出口,带动了国内市场的繁荣和GDP的提高,中国迅速从农业国开始转型为工业国,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和出口市场。但荣光的背后,却是大而不强的企业实体以及购买力较弱的消费者,阻滞了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今追求GDP的潮水退去,我们的大而不强的企业最终露出原形,面对新常态的经济形势及过剩产能带来的企业弱势,这才认识到强筋健骨是企业的立世之本。
目前,大规模的投资已经不再是国家政策的主要选项,而是侧重于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走的是内涵升级的路子。如今,提质增效成为新常态企业追求的目标,而扩张时期的过剩产能,竟成了我们企业生存发展的大敌。曾有专家认为,如不尽快进行实质性的、制度性的、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持续快速下滑的劣势很难止住。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出现大批民营企业倒闭潮和银行坏账,乃至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这些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增速一直很高的地区都是如此。
面对这样的困境,要想救活自己,一条路就是自救。一方面企业不断创新降低成本,让成本永远低于对手之下;另一方面就是去产能、提品质,以高质量赢得市场。但对不少企业来说,面对的是技术升级及设施改造的棘手问题,要想短时间内达到以上目标很不现实,需要做的就是走另外一条路——重组。
针对当前国内企业的状况,其实国家早就就重组做出过指示。如国家根据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现状,2010年先后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将有色金属的电解铝和稀土行业作为兼并重组的重中之重。2014年国务院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提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目的是要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引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李克强总理在很多的场合着重指出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抓紧处置“僵尸企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加快技术改造和内部挖潜,减少亏损,扩大盈利,增强企业活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上有国家政策,下有企业的行动,重组不分国企民企。去年以来,有色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在市场经济中单打独斗的困难,开始“抱团取暖”,共同应对市场竞争。如世界精密铜管加工业巨头金龙集团与同行业的海亮集团的重组协议已经签订;中国铝业(601600)、魏桥在内的14家电解铝企业则联合承诺不再重启已关停产能,还将进一步增加弹性生产规模;金川集团、吉恩镍业(600432)在内的8家中国主要镍生产企业发布联合倡议书,削减镍金属产量不少于20%;株洲冶炼集团、中金岭南(000060)等10家中国锌行业骨干企业共同商定严格控制新增产能,计划减少2016年精锌产量50万吨;江西铜业(600362)、铜陵有色(000630)在内的10家中国铜冶炼骨干企业发布联合倡议书,计划2016年减少精铜产量35万吨。新年伊始,中冶集团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行业重组兼并预期升温。
当然,企业间的重组也会出现磕磕碰碰,但此时此刻要忘掉自己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因为这一刻的辉煌与荣耀就如同阿Q炫耀当年爷爷辈也富过是一样的。也许在与其他企业重组时深感条件有些不公平,也许在思想文化碰撞中感觉委屈。2016年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如果不想被破产或者消失,那就要记住,目前的新常态的状态,活下去才是唯一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救赎自己,才能有一个新的机会。否则,固执地“僵死”下去,企业的命运将会更惨。
(关键字:重组 有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