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了,武钢将这样应对

2016-3-14 8:57:30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从钢铁行业来看,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调整、去除如此庞大产能中不符合需求的产能,让产能从量上、从结构上与需求匹配。”3月1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国强表达了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去产能怎么拆招?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公认的事实,其产能利用率在70%左右,这种产能过剩有它的必然过程。”马国强认为,上一轮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钢铁的需求非常强劲,这一时期大家纷纷扩大产能,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的钢铁工业相比发达国家集中度很低,大中型的钢铁企业超过1500家,这种分散、各自的决策,客观上导致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马国强透露,在过去的十年间,武钢坚持按照经济效益来组织生产,已经淘汰了400~500万吨的落后产能。接下来,武钢还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安排产能。目前,武钢本部的产能为1800万吨,但是2014年和2015年安排的生产在1500万~1600万吨。

“去产能为什么很艰难?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的安排问题。但是不要忘记一个前提,这些产能放在这个地方也没有办法生产,也没有办法养活这些人。如果这个产能能够有盈利,还能养活这些人,那就不是富余产能。”马国强强调。

“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武钢的8万人中,只能有3万人炼铁、炼钢,其他5万人要找别的出路,而这就是武钢现在在做的事情。”马国强介绍了武钢在这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距法定退休年龄五年之内的,这个人没有工作能力或者没有工作愿望,可以离开岗位等待退休。二是武钢还有一些相关的多元产业,这些产业离钢铁比较远,把这块做大,更好的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也能消纳钢铁主业下来的一部分职工。三是大力组织跟地方政府和其他用工企业的对接,来帮助武钢下来的职工寻找岗位。

马国强透露,为了解决重新就业造成收入落差的矛盾,武钢也在研究,对去产能过程中退出的职工,由武钢承担五险一金。如果到社会工作后,收入落差还大的话,武钢再补贴基本生活费。

“总之,在武钢这一轮结构调整、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让每一位有工作意愿的武钢人都有工作可做。”

马国强认为,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人员的安排是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的问题是,去产能过程中的债务怎么办?由于产能是通过介入债务和资本金而增长的,在去产能的过程中,自己的资本金肯定是去掉了,但是债务到底应该怎么去掉?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好的安排的话,去产能工作挺难完成的。”

在整个去产能的过程中,怎样防止化解了的产能死灰复燃?针对《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的这个提问,马国强表示,最重要的是要靠法制化的手段,而不是经济的手段,要依法依规去产能。

 “去产能首先要去的是不合法的产能。以法制化的手段去产能,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定了决心,接下来就是要看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执法是不是严格。不管你赚多少钱,你的环保不达标,你就要去治理,要停产整顿。如果经过治理还不达标,那就应该依法关闭。否则我们的环境保护法就是空的。与其相配套的还有《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法》。以地条钢为例,从经济角度来看,合规企业肯定是比不过的。用经济的手段去产能肯定会死灰复燃。

兼并重组是产能过剩的必然趋势

“市场经济达到过剩以后,重组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从钢铁行业来看,马国强认为,欧洲、美国和日本都走了这样一条路。产能过剩就是竞争无序,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就要联合重组,所以兼并重组在解决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是必要的、必须的一个手段。因为只有企业通过兼并以后,才能在一个新的企业集团下统筹考虑区域的布局,然后才能做到产量的布置和安排。

 “然而,现在大家谈到兼并重组有点怕,因为前一轮的兼并重组虽然都有所作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我认为前一段兼并重组的做法里可能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产能过剩阶段的兼并重组,更多的应当是兼并是手段、重组是目的,而我们恰恰只注重了兼并,没有做重组。”

马国强表示,被兼并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得到了资金的支持,所以它的产能还在扩大,所以上一轮兼并重组出现的结果是越兼并,总的产能越多。“新一轮的兼并重组一定要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以兼并作为手段,重组要作为目的。”

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也有成功的案例。以武钢为例,武钢在较早的时候兼并了汉阳钢厂和襄阳钢厂,经过十几年的内部整合,这两个以前的钢厂已经完全不生产钢铁了,已经完全转型去做其他业务了。“设想一下,如果这三家企业没有重组成一家,可能每一家企业都会多出几百万吨的产能来。”

“兼并重组除了对产能进行调整以外,另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降低成本。”马国强认为,这个成本就包括研发成本。目前每家钢铁企业都在研发自己的课题,很多需要大投入的基础研究和课题反而没有人去投入。“从钢铁工业协会的角度,我们要积极呼吁、创造条件,要按照工信部出台的整个钢铁行业结构调整规划的目标,积极推动重组、兼并、整合。”

“当然,兼并重组要以企业的行为为主,硬性的重组肯定是不合时宜的,还得要有相当的意愿、要做好方案,重组以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是不是对两家企业、几家企业都有利。要把这些工作做细,然后才能去推动兼并重组。”马国强强调。

为钢铁行业正名

“有人说钢铁行业高能耗、高污染,而我要为钢铁行业正名。到目前为止,在所认知的材料中,性价比最高的还是钢铁。”

例如,目前有些汽车使用铝合金材料,但是由于性价比的问题,铝合金材料只能应用于少量高端汽车中。另外的钛合金、镁等金属材料,由于价格奇高,只能用在少量的零件上,大量、普遍使用的金属材料还是钢铁。此外,从全生命周期的能耗来看,钢铁可能是所有材料里面全生命周期能耗最低的之一。在我国,钢铁的能耗之所以高,是因为我国目前钢铁的保有量不够,新增的钢铁产量几乎都要从铁矿石里提取,而我国目前又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

“将来我国钢铁的保有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一个很良性的循环。”马国强表示,当然,客观上说,钢铁行业的能耗是高的,钢铁产量是大的,从而排放就大。

马国强介绍了武钢按照《环保法》的要求做的几项工作。一是节约,利用各种节能手段,通过少使用从而减少排放,通过流程优化节约能源。二是综合利用。钢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水渣和废渣,这些水渣、废渣通过综合利用可以做建材,可以做水泥,把这些“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综合利用起来,使钢厂没有废物排出去。对于多年形成的尾矿加以利用,也可以生产大量的建筑材料。三是治理。在生产过程中,武钢对大气、水、粉尘、固体废弃物都要通过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手段进行治理。

“不仅武钢如此,现在全钢铁行业,特别是大型的钢铁企业,都在按照这套方法去做,要留住青山绿水。”

(关键字:武钢 马国强 钢铁行业 产能过剩 供给侧改革)

(责任编辑:0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