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色金属走势偏强。周三,沪铜1705合约延续前一日的强势状态,上涨2.59%,并升至一周高位,近两日累计涨幅为3.1%;沪锌1705合约日内更是上涨3.54%,涨幅居期货主力合约首位;沪铝1705合约也上涨了1.43%。LME市场,伦铜、伦铝、伦锌等品种近两日走势同样偏强。
还值得注意的是,LME市场金属库存出现集体下滑。3月28日数据显示,LME铜库存下滑2150吨至309225吨,LME铝库存下滑12975吨至1923300吨,LME镍库存下滑978吨至381180吨,LME锌库存下滑575吨至374150吨。
分析人士指出,首先,近期美联储官员传递出鸽派信号,利多有色金属市场。其次,市场预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医保议案遇挫后,或将目标转向税改和基建,有色金属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升。此外,目前有色金属期货持仓方面也偏向于多头。
相关概念股:
楚江新材:优化传统业务,发展新兴领域
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公司传统业务产销规模持续增长。公司已经发布2016年度业绩快报,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918,367,217.21元,同比减少1.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7,462,179.00元,同比增长166.10%。
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公司的传统铜基材料业务产销规模持续增长,销售毛利率上升。近年来,随着市场消费增速放缓,在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在此局势下,公司通过积极优化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最终实现了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公司在在新兴材料领域的技术实现突破的同时,利润也得到了提升。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公司下属子公司顶立科技的高端热工装备及新材料研发业务也带来业绩增长。顶立科技通过重点向优质客户、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进行倾斜,实现利润和服务双升级。与此同时,通过技术攻关,公司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方面获得了进一步的突破,成功承接了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透波体合成系统全套热工装备、高铁刹车盘全系列热工装备和真空热处理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制造。
定向增发助力公司转型升级。公司已完成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将分别投入“铜合金板带产品升级、产能置换及智能化改造项目”、“智能热工装备及特种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和“年产1万吨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上述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夯实公司的主业基础、完善产品结构,积极布局新材料市场,增加市场竞争力。
未来公司业绩将实现稳定增长。公司的行业地位较为突出,其传统金属材料产品产销规模较为稳定,而新兴高端热工装备和新材料业务的盈利能力较强。预计公司17-18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0元、0.65元。
*ST东钽:2016年实现扭亏,但业绩压力依然存在
2016年业绩符合预期:东方钽业公布2016业绩:营业收入8.7亿元,同比下降1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900万元,同比增长6.7亿元,对应每股盈利0.07元,实现扭亏,与业绩预告一致,主要是由于2016年收到重组终止赔偿款3.5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3.3亿元,同比减亏3.4亿元。评论:1)产销量同比大幅下降。2016年公司产品产量/销量9358/9446吨,同比下降48%/43%,主要是由于国内外经济低位运行、行业产能过剩以及钽铌行业低迷,传统产品需求萎缩。
钽铌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1ppt至6%,主要是由于产品价格下跌,2016年金属钽均价同比下降15%;钛及钛合金制品毛利率-53%。
业绩实现扭亏主要是由于获得重组方的补偿款3.52亿元,增加了非经常性损益。同时,通过精细化管理全年实现提质增效约7000万元,计提与转回各项减值的差额对利润的影响为2027万元,财务费用减少2618万元。
2017年目标:计划实现盈利收入8.6亿元。
发展趋势:提质增效、减亏脱困仍然是公司2017年的工作重点。目前钽铌产业增长缓慢,公司依然面临主导产品量价齐跌,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的困境。而同时新产业产品仍处在拓展市场阶段,应收账款数额大期限长,对公司的运营造成压力。
盈利预测:考虑到金属价格依然维持低迷,维持2017年全年每股盈利预测:0.72元不变,同时引入2018年每股盈利预测:0.46元。
估值与建议:目前,公司股价对应6x2018eP/B。维持中性的评级和人民币10.00元的目标价(对应4.6x2018eP/B)。公司2016年凭借重组补偿款实现扭亏摘帽,但主营业务压力依然存在,经营性扭亏仍待时日。
风险:需求不及预期,金属价格大幅下跌。
中国中冶:业务转型成果初现,海外业务未来可期
房地产复苏叠加资源板块减亏,带动业绩同比增长11.96%,对应EPS0.25。公司2016年收入2195.58亿元,同比+1.03%;在主要业务稳定增长,房地产业务复苏,资源开发业务亏损收窄22亿元的情况下,实现归母净利润53.76亿元,同比+11.96%,EPS0.25元,符合预期。分业务看,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装备制造收入同比+0.72%/+15.77%/-44.86%,实现毛利同比-11.21%/+56.91%/-14.69%。
毛利率略有下滑,期间费用保持稳定。1)受营改增影响,公司核心业务工程承包毛利率下滑,致使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至12.84%,同比降低0.28个pct。分业务看,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装备制造毛利率分别为11.05%/27.24%/10.83%,同比-1.49/+7.14/-2.73pct。2)公司期间费用保持稳定,16年三费率6.52%,比去年增加0.03个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同比+0.06/+0.12/-0.15pct。3)资产减值损失计提40.23亿元,较去年少计提5.46亿元,原因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商誉等减值损失较去年计提下降。4)经营现金流净额185.59亿元,同比增加20.84%。
非冶金工程占比持续提升,新兴基建领域优势明显。2016年公司新签合同5024亿元,同比+25.1%,其中,新签非冶金工程合同4102亿元,约占新签工程合同的90%,比例创下新高;工程板块营业收入中74.57%来源于非冶金工程,板块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果明显。目前,公司已将基建领域作为转型业务的主要发力方向,积极切入PPP市场,16年中标PPP项目122个,总投资2,537.85亿元,带动施工合同额1,750.5亿元。公司在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特色主题等多个新兴基建领域竞争优势明显,尤其是综合管廊市场,公司在市占率、施工里程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资源板块有望逐步减亏,料将受益海外增长和新兴领域拓展。受益于多晶硅与镍价的企稳回升,公司资源开发业务毛利率改善至11.53%(去年同期为-9.30%),板块亏损由上一年的31.15亿元缩小至9.15亿元。预计随着上下游的改善,资源板块将逐步减亏。2016年,公司新签海外订单573.1亿元,同比+39.5%。2017年,预计公司海外布局重点有望更聚焦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并积极全面推进冶金和非冶金业务;国内继续深耕综合管廊、特色主题、海绵城市等市场,积极拓展其他新兴领域,进一步扩大现有优势。
盈利预测及估值。考虑到公司国内业务充分受益于PPP政策,非冶金工程:业务转型多点布局初见成效,同时海外业务具有较大潜力以及资源板块逐步减亏,结合目前1-2月份订单增速高达78.2%,维持17-18年预测0.34/0.40元,新增19年EPS预测0.44元。
(关键字:有色金属 美联 概念股 税改 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