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产配置“大洗牌”:美股“高处不胜寒” 大宗商品仍有望走强

2018-2-2 9:16:30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编者按】2018年以来,美元指数颓势不改,仅首月跌幅就高达3.4%,并一举跌破90大关。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2018年内美元不存在大幅走强的基础。同时,相信美元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低位窄幅波动为主,不会持续趋势性下跌。

业内人士表示,全球资产配置可能迎来一轮“大洗牌”,非美货币将获得资金追捧,与美元“跷跷板效应”较强的部分大宗商品有望走强。而在美元波动的前景下,持续走强的美国股市可能已“高处不胜寒”,其很可能在2018年上半年触顶,同时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债市前景依旧不被看好。

业内人士指出:从跨境资本流动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经济继续提质增效、宏观基本面依旧稳中向好的大环境下,人民币汇率的强势,在继续有利于缓解资本外流压力的同时,也将有助于保持国内货币流动性的整体稳定。而人民币资产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也将因此得到显著提升。

强美元难现 全球资产配置“大洗牌”

在弱美元格局越来越稳固的背景下,资金偏好悄然出现变化。业内人士表示,全球资产配置可能迎来一轮“大洗牌”,非美货币将获得资金追捧,与美元“跷跷板效应”较强的部分大宗商品有望走强。而在美元波动的前景下,持续走强的美国股市可能已“高处不胜寒”,其很可能在2018年上半年触顶,同时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债市前景依旧不被看好。

强美元恐难再现

业内人士认为,强美元胜景恐难以再现。从非美央行情况来看,多数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势在必行,这些货币兑美元汇率走强是大概率事件。荷宝投资管理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全球市场正在迎来量化宽松政策重大转向,主要央行将从净买入转向净卖出。2018年市场有望看到美国利率曲线出现倒挂,预计欧洲央行的总净买入量将在2018年5月前变成负值。

而从美联储本身来看,其加息速度可能未必有市场预期的那么快。芝商所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Bluford Putnam指出,美联储方面,焦点将是通胀和收益率曲线的形态,因为这将决定美联储是否大幅加息。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美联储可能希望保持低调,亦不希望被指责是经济衰退的原因。因此,美联储将会关注收益率曲线的形态。从数据上来看,收益率曲线的趋平或倒转是预测未来波动性和衰退的最佳指标。所以,除非核心通胀出现警示信号,未来美联储可能根据收益率曲线,在一两次加息之后暂停紧缩,避免曲线大幅走平。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要理解美元贬值的逻辑关键在于厘清其运行的长短期机制。作为全球真正意义上的主导国际货币,美元不仅是美国单个经济体的货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全球整个“封闭经济体”最主要的计价、交易和储藏手段。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从长期来看,美元绝对和相对购买力的下降是大势所趋,从中短期来看,美元变化的内生动力分别对应于全球化进程、市场恐慌等不同周期。他指出,宏观经济和政策因素将制约美元周期性上行。展望2018年,美元指数下行空间大于上升空间,3月将是决定趋势的关键节点。

资金偏好悄现变数

在弱美元格局越来越稳固的背景下,资金偏好也悄然出现变化。今年与美元存在“跷跷板效应”的大宗商品上涨可能更加明显。而去年上半年一度表现较好的美国、日本等国债跌势难止。

程实指出,美元出现潜在的贬值态势,这也利好黄金等大宗商品。而目前美元的避险属性大幅降低,这从侧面支持了黄金。彭博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中国银行业、财务和外汇高管认为,人民币是最佳避险货币,而在去年问卷中超过60%的参与者则选择了美元。

盛宝银行大宗商品策略主管欧利·汉森表示,美元连续七周的抛售支撑了大宗商品的强力反弹。弱势美元及新的地缘政治风险将成为主要支撑因素。此外,黄金基本需求维持强劲,只有目前美元走弱的前景显著改变才会扭转这一形势。美元走低还支撑谷类产品走强,这是因为美元计价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对降低三种主要谷物空头仓位的需求。

与部分大宗商品的吸引力相比,大量资金已经开始规避债市风险。在需求端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据高盛集团估算,美国国债的净供应量将从2017年的4880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03万亿美元,这也意味着美国国债收益率将继续激增。

日本债市前景也不乐观。日央行在1月9日宣布,削减部分长期限国债的购债规模,其中10年-25年期国债的购债规模减少100亿日元至1900亿日元;25年期以上国债购买规模减少100亿日元至800亿日元。这被认为是日本央行释放的收紧货币政策信号,此后日本国债收益率明显上升。

美股“高处不胜寒”

而在美元波动的前景下,持续走强的美国股市可能已“高处不胜寒”。美股牛市起于2009年,过去12个月标普500指数已经上涨25%,本周一美股三大股指年内第七次齐创收盘历史新高。

今年1月,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5.62%,道指累计上涨5.79%,纳指累计上涨7.36%。其中,标普1月份取得14个收盘纪录高位,道指取得11个收盘纪录高位,纳指取得13个收盘纪录高位。标普500指数已经395天没有下跌超过5%,打破了1994年12月至1996年1月网络股泡沫期间创下的纪录。

程实指出,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美股面临的调整或加速到来。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达里奥指出,美联储潜在的加息预期是美股市场的主要风险,如果美联储加息100-125个基点,相应的资产价格将出现下跌。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表示,美股市场回调可能会在任何时候到来,而且不会有任何预警。触发市场回调并不需要什么触发因素,泡沫本身固有的动能最终总是要终结。此前美股牛市经常都被归因于美国经济形势,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现在很难知道正在推动市场走高的因素具体有哪些。

高盛全球股票策略师彼得·奥本海默认为,无论触发市场回调的因素是什么,美国股市在未来几个月时间里发生某种幅度的回调可能性越来越高。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表示,美国股市很有可能在2018年上半年触顶,年内至少会看到一次幅度达10%的技术位盘整,波动性也将回归。

强美元基础破坏 全球股市有望继续走强

2018年以来,美元指数颓势不改,仅首月跌幅就高达3.4%,并一举跌破90大关。美元为何持续走弱,将对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前美国咨商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Andrew Polk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内美元不存在大幅走强的基础。同时,相信美元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低位窄幅波动为主,不会持续趋势性下跌。弱美元削弱了资金回流美国的动力,资金更倾向于经济稳步复苏的新兴市场和风险资产,将利好全球股市继续走强。

强美元基础破坏

对于美元自2017年至今持续下跌的原因,Andrew Polk表示,其根本的原因是全球经济复苏,且主要经济体陆续进入相对收紧的货币政策,强势美元的基础遭到破坏。

他表示,2015至2016年,美元强势上行的基础一方面是美国经济走势良好,另一方面是美国单边加息动作频频。而进入2017年,欧元区、日本、英国的GDP增速纷纷回升,就业率与薪资表现良好,全球经济显著复苏,主要发达经济体与美国经济基本面之间的差距显著收窄。全球经济复苏导致美元避险资产的需求显著下降,并且全球更多央行将加入货币政策收紧的行列。同时,美国加息的作用被市场过度透支,因此美元2017年至今出现明显回调属于必然现象。

虽然强美元基础崩塌,但Andrew Polk表示美元下跌的趋势并不会持续。市场对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担忧,以及交易市场上美元空头头寸的急剧增加,给美元带来相当大的贬值压力。但这些因素并不足以令美元持续强势下行。他相信未来美国经济全面向好,市场对美国双赤字的担忧将有所缓解。此外,预期3月份美联储加息是大概率事件,也将对美元下跌趋势有一定的纠正作用。

Andrew Polk表示,目前美国经济持续向好,2018年美国投资继续回升,PMI创历史新高,制造业景气度高,就业和薪资数据向好,核心通胀回升动能增强。他相信虽然目前通胀数据并不理想,但未来通胀增速将超过市场预期,而这将直接导致美联储超预期加息。他预计2018年内美联储将加息4次,但因为全球经济同步复苏,因此美元也不存在大幅走强的基础。相信美元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至少在2018年内保持低位,以窄幅波动为主,不会持续趋势性下跌,最终将回归基本面。

全球股市料继续走强

2017年以来,全球股市纷纷走强,这与全球经济复苏,市场对避险资产的需求降低,资金大幅流入新兴市场有直接关系。

Andrew Polk表示,资本市场的走势与企业盈利直接挂钩。美国市场上,一方面税改政策降低了本土企业的税收,提高了企业盈利。另一方面弱美元和低税率吸引企业将海外营收转移回国,以美元计算的盈利将出现被动上升。因此,美股上行的基础仍然坚实。而对于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弱美元削弱了资金回流美国的动力,资金更倾向于经济稳步复苏的新兴市场和风险资产,将利好全球股市继续走强。

Andrew Polk表示,美联储议息会议上最新发表的声明表示,通胀是美国政策制定者日益关注的问题,但目前通胀水平仍然很低,尚不能改变预期的政策路线。因此,市场仍乐观地认为,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不会改变目前全球股市上行趋势和弱美元的态势。

(Andrew Polk,曾供职于美国咨商会,担任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并担任美国纽约迈德利环球顾问公司中国经济研究专家,专注于中美经济发展研究。目前是策纬(北京)咨询联合创始人,担任该机构首席经济学家。)

美联储政策风向料趋强硬

美联储1月31日货币政策例会后的声明表示维持利率不变,这一表态符合市场预期,但美联储此次对于今年通胀形势的表态却在市场普遍预期之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两大目标一直是控制通胀和促进充分就业。在就业市场表现强劲的背景下,通胀已成为决定美联储加息节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美联储决策层今年将进行大幅度“换血”,“鹰派”人士比重有望增加。上述因素预示着,美联储政策风向可能渐趋强硬。

通胀措辞生变

美联储最新声明对通胀形势表态称,通胀预期将在今年回升,并在中期内实现2%的目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正在密切关注通胀动向。而在去年12月的声明中,美联储则判断通胀率将持续低于2%。

受此影响,CME联邦基金期货最新数据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三月加息的概率已由75%升至78%。自2015年12月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加息五次,并开启了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美联储去年12月公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显示,美联储决策者预计今年将加息三次。

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两大目标中,促进充分就业早已毋庸置疑。美就业市场近年复苏相当稳固,美联储高层曾多次强调,美国目前的就业水平接近10年来最高,早已接近充分就业,超过了美联储设定的目标。但在控制通胀目标上,美联储却一直步履维艰。经历了多年时间,美国核心通胀率仍持续远低于美联储2%的中期通胀目标,被外界称为“令人费解的低通胀迷局”。

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决策层中的“鸽派”对持续的低通胀感到担忧,因而对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态度有所保留;“鹰派”看重的则是积极的就业数据,这意味着更高的通胀率,从而希望货币政策更加积极。此次美联储对于通胀前景的判断令人意外,显示其内部针对通胀的分歧或已达成共识。

“鹰派”比重将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目前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处于“缺员”状态,今年的人事变动程度堪称1936年以来之最,也将极大影响美联储的政策选择。

理论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由七名美联储理事、纽约联储主席以及四名地方联储主席组成。十一名地方联储主席将轮换获得该委员会的四份投票权。目前,美联储理事只有四名在岗,现任美联储主席(同时任理事)耶伦2月初离任时,选择同时卸任理事,导致美联储理事将只有三名。虽然美联储经常出现理事不足七人的情况,但从未出现只有三名在岗的局面。另外,被认为是美联储“第三号人物”的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也将于今年年中离任,更使得美联储决策层的人事动荡局面加剧。

杜德利以外的现有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中,候任主席鲍威尔与理事布雷纳德属于“鸽派”、理事夸尔斯与两位地方联储主席属于“中立派”、另两位地方联储主席则属于“鹰派”。

去年年底,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提名货币经济学家古德弗兰德担任美联储理事,他本人主张采取更严格的规则来管理货币政策,被外界认为是“有选择的”鹰派人物。如果他顺利进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美联储决策层的“鹰派”势力将得以增强。大幅“换血”后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否可以延续“耶伦时代”的温和稳健的政策风格,势必被外界打上问号。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有望显著提升

在美联储2018年首次议息会议发布政策声明之后,近几个月来跌跌不休的美元指数,仍未能在3月加息的强烈预期中获得利好激励。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去年12月中旬以来重启升势的人民币汇率,在本周以来的近几个交易日内,仍旧延续了此前较长时间以来的震荡走强态势。分析人士表示,当前及未来较长时间内,人民币汇率有望延续强势格局,这也势必显著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来自财汇大数据终端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月1日,美元指数报89.07点,今年年初以来累计下跌3.46%,同期人民币即期汇价则大幅走强3.43%,延续2017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强劲攀升态势。整体来看,人民币汇率双向宽幅波动,以及汇率水平的整体稳定,已经愈发深入人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也得到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的认可。

与此同时,曾经被许多国际投资者寄予厚望的“美元牛市”,不仅完全落空,而且在2017年年初以来的近一年时间里,全然走出了一波熊市轨迹。分析人士指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资产价格波动,以及对境外资本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经济体货币汇率的稳定和强弱,以及相关经济体实际的经济基本面表现。而从中国的情况来看,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年末,在人民币汇率整体显著走软的背景下,中国的外汇储备、外汇占款都曾遭遇过相对较为突出的萎缩和负增长。包括房地产等在内的主要大类资产的价格稳定,也曾经阶段性遭遇过考验。但即便是2015年8月和2016年年初的两轮显著下跌,也并未对中国的楼市和股市运行带来不可承受的冲击。而这其中的主要支撑因素,一方面来自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健的本币支撑。有理由相信人民币汇率的坚挺将为日益开放的中国经济提供长期支持。
从跨境资本流动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经济继续提质增效、宏观基本面依旧稳中向好的大环境下,人民币汇率的强势,在继续有利于缓解资本外流压力的同时,也将有助于保持国内货币流动性的整体稳定。而人民币资产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也将因此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字:美元指数 大宗商品 周期性)

(责任编辑:0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