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持久战:我们仍没弄清这场战争意味着什么

2018-4-8 9:05:12来源:菁英们都来的 菁英范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近期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吸引了全球眼球,国内对贸易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对等还击”、“不惜一切代价”的官方表态,民间更是一片欢腾,认为贸易战能够提升国格、能够体现大国形象,能够洗刷历史屈辱,很少见到贸易战可能对我国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认识、讨论和评估。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笔者对此深表忧虑。

一、美国为什么要挑起贸易战

必须明确指出,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其深层原因还是要遏制或延缓中国的崛起。但是,仅仅这样的一个逻辑不足以解释特朗普发起贸易争端的逻辑,更加无法解释中美贸易争端爆发以来特朗普民调的一路攀升。中国人讲究以己度人、将心比心。下面,笔者就先用这一原则来看看美国人的逻辑。

1. 中美贸易严重失衡

毫无疑问,中美之间存在巨大的贸易失衡,具体表现为中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近年来,中美贸易差额基本稳定在3500亿美元左右(2017年,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这一数字是2507亿美元,美国统计的是3752亿美元)。2016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占中国总贸易顺差约为50%。美国的贸易逆差来自于中国的贡献占47.26%,位列第一位。应该说,这个数字是十分惊人的。我们固然可以说我们的对美出口大大降低了美国人的消费支出、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从一国国内来看,贸易失衡必然在政治、经济、就业等层面带来巨大的压力。

2. 知识产权争端长期存在

中美就知识产权的争执磋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我们应该记得当年的中美首席谈判代表吴仪和巴尔舍夫斯基之间激烈交锋。巴尔舍夫斯基不止一次公开指责中国人是“小偷”,虽然吴仪针锋相对的指出每个人是“强盗”,但这的确无法掩盖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事实。再加上我国的确在政策导向上存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行为,也对人授以口实——“中国在强迫西方企业在投资时转让技术”。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建议清单(涉及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约500亿美元商品),其依据的“301调查”结果,正是基于知识产权的评判。更加值得忧虑的是,在中国公布500亿美元的反制清单后,4月5日,特朗普表示,已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额外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是否合适。这个起于知识产权这一逻辑起点的争端,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3.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发布的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其目的是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在梳理美国的征税清单的时候,我们都发现了一个规律:中国制造2025深受其害。这是典型的遏制中国的做法。但反过来,依然坚持“将心比心”,美国人可能发现了中国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中,力图要在所有高技术领域获得世界领先地位。这可能是美国人不能接受、甚至是十分害怕的。当然,从贸易理论来判断,这也的确不符合贸易的基本逻辑。因为一旦中国在制造业的所有领域里面都最终获得绝对优势,那对国际贸易体系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提升,似乎也不是一个最佳选择。因为资源是有限的,雨露均沾式的战略模式不利于发挥比较优势。

二、我们为什么不能一味地狂欢

事实上,从贸易战苗头初现的时候,我国政府及相关代言人(发言人)的表态都是三段式的:中国不希望发生贸易战、贸易战对谁都没好处、中国不怕打贸易战。这样的表态有利、有礼、有节。但在媒体、专家、民众这里,许多解读和认识就显得很片面了。我们看到媒体利用“专家”一再表达的观点是:“中国能够打赢贸易战”、“贸易战美国损失更大”等。他们没有看到我们最大的前提是“中国不希望发生贸易战”。国内民众和媒体在接受和传播观点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这个前提,民间关于“迎击”的狂欢是很明显的,似乎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了,跟谁发生任何领域的冲突都不用妥协了。似乎只有真正打起来,才能解我大中华百余年来屈辱,而我们一定可以大获全胜。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或者根本不用认真分析、只要动脑筋稍微思考一下,问题就不是这样的。

1. 美国市场对中国极其重要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梳理中国40年来的强国之路的时候,能够找到许多线索,但融入国际市场,一定是其中特别重要的线索。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过程。而且“出口导向”的作用更加明显。早期的中国,一穷二白,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料、甚至是轻工产品都无法自主生产,通过吸引投资、培育产业,国内的产业体系建立起来了,过去依赖进口的产品,大量可以国内生产了。但是要加速发展,我们还需要融入到国际市场。所以,从80年代开始,中国事实上走了一条“出口导向”之路。当时的“三来一补”,就是这一战略的真实写照。中间的过程一波三折,但成就明显,在此无法赘述。我们需要看到,中国今天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就是这一成就的最好说明。所有的出口市场中,以单一国家计,美国无疑是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这还没有算上大量的转口贸易。

各位,与这一的一个贸易伙伴发生严重的贸易争端,其后果是什么,几乎不需要再做任何分析。国与国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谁怕谁”的问题。所以那种认为“贸易战”“要打便打”的论调,千万不要轻易出口。仅就中国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对美出口2.91万亿元,各位想一想,这2.91万亿包含了多少就业、多少税收、多少科技创新的贡献、多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

许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贸易战会让美国的损失大于我国。首先,“贸易战没有赢家”。但如果非要分胜负,我们冷静的分析谁才输的更惨。且不说美国市场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意义,但就其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汹汹来意,如果不加以消解,我们所追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不会受到严重影响。

2.美国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

许多人把美国挑起的“332”争端看出中国可以与其他西方国家联手挑战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契机。其实不然。本次基于“301”条款发起的贸易战,美国的唯一对象是中国。而这一诉求的背后,也有欧洲和日本的利益。我们根本不可能指望在这一方面得到日本和欧洲的支持,他们很大概率会落井下石,提出同样的或相似的要求。因为对我国有关技术转让条款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指控,发达国家历来是一条战线的。果不其然,在笔者酝酿这篇文章的同时,4月6日,日本和欧盟在世贸组织框架内提出了同样的与中国进行知识产权磋商的要求。

所以,只要我们拥有理性,就一定要谨慎估量贸易战的可能后果。我们如果在这一问题上与多数发达国家站在了对立面,对我们来说,代价将极其沉重。

三、妥协是唯一理性的出路

各位,我们不希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是,我们的实力的确还不能跟美国比。在过去的100多年的历史中,中美合作的时间长于冲突的时间,美国对中国的帮助多于其对中国遏制。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美国对我们的帮助也显得至关重要。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我们虽然一再感受到美国的压力,但一定程度上说,这种压力被我们转化成了前进的动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还要向美国学习、借鉴市场化的经验和做法,中美两国之间还需要共同维护世界稳定安全,共同引领经济发展。

两个大国之间,有太多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方。但这个时候,两国领导人都不应该裹挟民意,要以最大的理性去化解纠纷。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挑起贸易战,有其正当的逻辑起点,也有明显的国内政治的考量,两国间需要摆摆姿态、演演戏,但最终一定要走向和解。和解的方式,是双方基于现有立场的各自倒退。但是,由于发起方是美国,美国怎么退,都不太可能退回到贸易战之前的立场,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一定有所退让。这些退让,可能包括“自动出口限制”、包括承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调更大范围的放开国内市场等等。一定能程度上说,这些可能的选项中,多数是我们自身的诉求,从长远看,对我们带来的可能是利好。

当前,中国作为贸易战的被动方,不展现奉陪的态度,无法向过国内民意交代。但一再强调美国的“霸权”、强调中国的“今时不同往日”,也容易误导民众,未未来的双方妥协埋下不和谐的因素。所以,我们需要向来百姓讲清楚贸易战对我们的危害,否则就是不负责任。

所以,贸易战不是我们的选项,不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扬名立万”的最佳方式。中国的影响力正在不断上升,这得益于40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制度革新、市场变革、技术进步和国际交往。我们必须克服困难,以最大的毅力和诚意去延续这一进程。这样,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够早日实现。

延伸阅读:

切莫头脑发热!中美贸易战是持久战,需要稳扎稳打

中美贸易战爆发前,很多专家都说贸易战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对谁都没好处,所以力促美国别开枪,别搞得两败俱伤。

当中美短兵相接,两次摆出制裁清单与反制清单后,媒体不再说自己的痛,而是沉浸在初战告捷的兴奋中:快、准、狠!中国反击美贸易战直戳其“痛点”;精准打击,中国初战告捷;中美贸易战拉开全球领导权更迭序幕;中国正式两件直指美国“七寸”;特朗普对华贸易战“自损八百”,美国农民坐不住了……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海外媒体的协助,让国人更加兴奋:美国对华贸易战不得人心,美国最终会受到伤害;贸易战担忧重创美国股市,三大股指全面下挫;美股创“大萧条”以来最惨4月开局;华尔街在警告特朗普:不要贸易战;美国网友喊话特朗普:快收手,打贸易战美国赢不了;贸易战影响美国农业,美国猪农果农担心失去中国市场……

是否只看到利己的一面?

这些都对,没有夸张,也没有夸大其词。中方的两次反击,针对美国钢铝增税采取的对美国农产品(7.530, 0.36, 5.02%)增税反制,和针对301调查制裁清单所采取的对美大豆、飞机、汽车等的反制裁,的确有效,真让美国农场主忧心忡忡,让波音飞机、通用汽车的股票下滑,让美国总统被迫出面承认“我们和中国没有打贸易战”,让刚上任的白宫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匆忙出面为股市压惊:“对华商品关税措施仍然只是建议,可能永远不会生效。”

按照中外媒体的说法,输的都是美国,我们干吗不毫不妥协地打下去?弄不好,还真可以打出全球领导权更迭的序幕,那我们的发言权不是更大了吗? 为什么中国官方还是一再强调,若要打贸易战愿奉陪 愿意谈的大门也敞开?

因为这仅仅是一枚硬币的一面。我们所看不到或者不想看的另一面是,特朗普并没有“缴枪”的意思。他说没和中国打贸易战的后一句是,“我们一年有5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另有3000亿美元的知识产权被窃,我们不能让这一切继续”。很明显,美国还是要打贸易战的,或者迫使中国接受美方的条件。

白宫经济顾问说对华贸易制裁清单可能永远不会生效之后,还意味深长地说了句这都是“谈判工具”。随后白宫发言人桑德斯被问及关税威胁仅仅是 “谈判工具”,她几乎否认,说“美国一定是希望中国作出改变,从而停止几十年来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对于美国股市下滑,她说“我们也许要经受点短痛,但从长期看我们一定会成功,我们聚焦于长期的经济政策。”

而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也说,中国的应对措施不会破坏美国经济,也不令人意外,“中国加征的关税只占美国GDP的0.3%,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就是最精准打击的美国大豆,美国农业部长却洒脱地向农民保证,贸易战不会伤害他们的生意,总统昨晚就这么交代的,让我向我们的农民直言相告,他们不会成为贸易战扩大的受伤者。

不排除这些美国高官在打心理战,也不排除他们只是把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摆出替劳工阶层说话的姿态,从而在中期选举中获胜。但我们需要清醒的是,他们对中国商品所列的征税清单,一样是精、准、狠。如果我们为贸易交火后美国出现的暂时慌乱而沾沾自喜,那我们在贸易持久战中就可能因小失大。

中美贸易战是持久战

特朗普总统是美国的政坛上的另类,他是一个对建制派发动攻击的造反派,很多做法都显得格格不入,或者标新立异。没有多少人能判定他能当总统,也没有人想到他会在美墨边境修长城,更没人想到他会和美国的债主中国打贸易战,竞选时放出的“加征关税45%”被看做是选举语言。当然也就没有想到他真会强打对华贸易战,在301调查报告发布前,中国能够避免贸易战是主流意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但他真的一次又一次向对华贸易发起挑衅。实际上,制约中国发展,减少中美贸易不平衡,一直是美国政坛的共识,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小布什上台后,就想和中国对垒,南海中美撞机事件是开端,接着也想在贸易上做文章,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只是“911事件”来得太突然,他把注意力转向反恐,并和中国合作。到了奥巴马时代,他也想制约中国,“再平衡亚洲”战略就是明证。奥巴马的终极目标也是在经贸上制衡中国,所以他全力以赴于TPP的谈判,试图拉出新的跨太平洋(2.850, 0.00, 0.00%)伙伴关系协定来制约中国的贸易强势。到了特朗普就职,虽然断然退出TPP,但不过是换了个打法。奥巴马是先拉帮结派,而特朗普是先单挑中国,然后再拉帮结派。他对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等豁免钢铝增税,就是重新拉帮结派来制约中国发展,希望这些盟友能支持美国同中国“打架”。

是的,这些国家对中美贸易战会不会扩大成全球关税战充满担心,所以批评美国的做法。但这也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是对中国在知识产权和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政策,一样不太高兴,对美国的301调查及相应的制裁措施是悄悄赞同的。有的甚至想投机,在中美打起来以后可以替代中美两国的进口商,获渔翁之利。但不管怎么说,欧美及其他西方国家,在关键时刻总能站到一起。比如驱逐俄罗斯外交官,英国的倡议居然引起欧美共同行动,是俄罗斯没想到的,也是其他圈外国家没想到的。

可以说,对华贸易战是美国政坛多年来形成的共识,只不过是由特朗普这个“冲动者”挑明的。美国的301调查直指“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也是蓄谋已久,并不是特朗普临时组织草台班子匆忙提交的。他们所提出的很多案例,比如中国是怎样通过并购和合资来得到美国技术,都来自我们官媒的企业宣传正面报道(阅读美国301调查报告,经常有种自豪感,觉得中国企业很牛很敢出手)。当然其中不乏胡乱猜测,比如没有根据地指责3PLA帮助中国企业偷盗美国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

301调查报告当然也是一个借口,美国真正想要的是制约中国的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的突进,以保持自己在科技上的领先地位,继续摆“世界老大”的派头。我们得精心应对,不可轻视特朗普政府的所作所为,更不要以为他们不过是虚晃一枪,摆摆姿态。他们认真策划过,包括大幅下调企业运营税,都与解决贸易不平衡、增加就业有关。而对华贸易战,很可能从贸易扩大到地缘政治,进而到安全格局的重建。所以,野牛闯进瓷器店,我们得先想方设法保护好自己的精美瓷器,而不是仅仅谴责野牛莽撞。

美国策略:先弱后强

当中国拿出大杀器反击美国拟定的征税清单后,的确把老美给整懵了,周三股市开市后三大指数均下跌,迫使白宫经济顾问马上出面压惊。三大股指盘中强劲反弹,终盘收涨约1%,先弱后强。

股票市场当然不是一个白宫高官的话就能左右得了的。早在中国对美国猪肉、干果、葡萄酒等农产品发起第一波反击时,美国媒体已经预测到中国第二轮反击锁定的可能目标,大豆产地、波音飞机、汽车制造商都有心理准备。什么悲观的词汇都用上了,“灾难性的后果”,“农民成了特朗普贸易战的第一受害者”等等,这是事实分析,也是打预防针,敦促相关业内人士人士想下一步该如何应对。即便向特朗普抱怨,也可以有理有据有数字。

美国媒体行动快速,立即把中国反制清单上那些让人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马上排出哪些是赢家,哪些是输家。比如,大豆增税对农场主来说是输家,出口剧降,但对肉类养殖和加工是好消息,因为大豆价格下降;美国电影是赢家,因为没有列入反制清单;汽车业是输家,包括通用、特斯拉、福特,均在反制名单;波音飞机、3M(明尼苏达矿物与制造业公司)、英特尔芯片、美国威士忌、杜邦化工等一系列产品和公司是输家。当然最大的输家是美国消费者,他们将承担物价上涨的负担。

厘清得失,有助于企业向政府陈述贸易战的危害,或者设法从增税清单中删除,同时也可以提前准备,联系新的合作商和新的用户。60天的公示期,就是协调这些事务的。万一贸易战真的打起来,中美双方都实施增税计划,企业也有时间来调整。

但是我们的企业呢?媒体报道了总体上损失,但美国的制裁清单对哪些行业、哪些企业、哪些产品、对国内消费者有何负面影响,似乎并不多见,最多用 “损失可控”来描述。倒是外媒,帮着我们算账。

比如,中国猪肉价可能上涨,因为少了美国进口的廉价大豆,国内猪饲料可能涨价,进而推动猪肉价格。再比如,美国的制裁多瞄准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零配件关税增加,就会提升整个产品价格,联想电脑、海信电器(15.940, -0.13, -0.81%)、平板电视显示屏、C919大飞机等企业和产品损失较大。特别是电视显示屏,中国出口额近40亿美元,美国很容易在其他国家找到替代供应商。

实际上,中国媒体最好把实情告诉大众,以便企业和利益相关者有心理准备,从最坏处着手,往最好处争取。双方对垒最后,都会妥协和让步,大众也早知道是那是利益最大化,上下理解,心领神会。

美国清单是精算出来的

我们反对美国的301调查及其相应草拟的增税清单,是因为它一样多方位精准打击中国的发展。这份清单,与美国的减税政策、吸引美国公司回流、吸引跨国公司赴美投资、增加美国就业率、扼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崛起、建立新的经济联盟均有关系。

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和技术发挥最大化。美国硅谷发明产品,日韩生产零配件,中国组装成品,美国消费者享受廉价产品,生活成本降低了。这是典型的全球化图景。但这一传统理论正受到美国人的怀疑,2016年8月大卫·欧德(David H. Autor)等三位经济学家发表的著名论文《中国震撼》(China Shock),对贸易不平衡和收入差距拉大提出新的见解,认为正是工厂的外迁,导致美国低层人口就业困难,贫富差距拉大。当美国的企业把工厂外移到中国,廉价劳动力降低了商品成本,大量廉价商品随后进口到美国。但问题是工厂外迁,蓝领工人无处就业,即便有了更廉价的产品,但低层人口连工作都没有,怎么能消费?因此全球化只对资本有利,而对就业无益。要解决国内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就应该把工厂搬回到美国。

特朗普政府正是按照这一思路执政的。他竞选时最有煽动力的口号,就是“让美国再次伟大”。“ 伟大”的路径就是让城乡锈带区(也就是原来的厂区)重新活跃起来,增加就业,让底层人口过上好日子。他的具体政策,就是通过减税法案,让美国企业和其他外国企业到美国建厂,增加就业;通过对华提高关税,来把美国在华合资企业逼回美国,让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办厂。

富士康就是一个例子,在中国深圳和郑州建有大型工厂。美国减税政策和优惠政府补贴吸引下,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建设一家新工厂。苹果公司也承诺,将在未来5年为美国经济贡献3500亿美元,增加2万个就业机会。现在增加通讯技术零部件关税,将加速苹果零部件制造和组装回归美国。


美国清单的重点打击对象,是中美合资高新技术企业,集中于机器人(21.250, -0.51, -2.34%)、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航天航空领域,以零部件为主,比如晶体管、半导体、印制电路组建、精密仪器、医药、机车部件、航空航天部件等。加上税收优惠,就会让美国企业回到美国,或者到其他国家投资,这样中国就没法利用合资来获得美国技术。

还有一些增税产品,则是技术成熟或者附加值较小的产品,比如空调组件、烤箱、时钟、摄影器材、锅炉、电子元件、家具、床垫、飞艇等等。这些产品可以从越南、印度、日韩进口,还可以拉拢新的经贸伙伴,组建制约中国发展的新同盟。

美国的增税清单,是根据电脑软件筛选的,力争尽可能少地给美国大众消费带来影响,所以像苹果手机整机、电脑整机、服装鞋帽、纺织品都不在清单中,“以便给中国最大施压,给美国消费者带来最小伤害”。

这一清单包含着多种目的,超出了平衡贸易的范畴,也顾忌到美国大众的感受。因此我们切莫自负,以后的交锋还很艰巨。美国的胃口很大,要每年减少对华赤字1000亿美元。

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事情找上门,就需要冷静应对。粗枝大叶,片面乐观,是万万不行的。

(关键字:中美贸易战 贸易逆差 知识产权 301调查 中国制造2025)

(责任编辑:0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