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市周评(12.3-12.7):本周国内钒市场创下自11月下行回调以来的单周最大跌幅,由于终端钢厂需求减弱且采购招标价跳水下探,进而引发行业恐慌情绪蔓延,各产品报价随之纷纷大幅调低。
本周钒合金市场跌势有增无减,需求持续疲软致使各地供货商销售压力徒然上升。一方面终端钢铁市场自11月以来大幅回落,且四季度以及来年钢价预期普遍看空,在此情况下,钢厂对钒合金等炉料采购备货量有限。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钢厂铌代钒工艺生产螺纹钢已经成为标配,这对钒合金的消耗形成的制约效应愈发突出。按照今年全年35000吨铌铁以上的预计进口量,每月平均进口量约3000吨,高出2017年以前月常规用量的将近一倍。这就意味着每月新增1500吨铌铁的供应量,基本可替代1500吨钒氮合金,折合五氧化二钒达2200吨,相当于国内月供应量的四分之一。毫无疑问,铌铁进口大幅增长已经使得钒产品市场消费空间受到显著打压。
鉴于上述因素影响,本周钒合金报价急速走低。据悉,目前钒铁主流报价已经降至32-35万元/吨,低位报价降至31万元/吨的水平;钒氮合金主流报价则降至47-52万元/吨,低位报价降至45万元/吨的水平,个别报价甚至更低。而钢厂钒合金采购招标价大幅下滑,则凸显出给的供货商急于出货的心态。据悉,山东某钢厂招标钒氮合金150吨,结果为承兑含税50.9万元/吨;陕西某钢厂招标钒氮合金28.5吨,结果为承兑含税49.9万元/吨;广东某钢厂招标钒氮合金100吨,结果为现金含税43万元/吨。
钒合金价格急剧下行,钒原料行情也是深陷疲软,下游买方采购观望气氛浓厚,导致企业成交难度进一步加大。主要片钒企业有意维稳,报价调整相对缓慢,中小片钒企业报价则已经下调至36万元/吨以下。不过即便如此,由于钒原料价格相比钒合金明显偏高,下游钒合金加工厂商甚至面临倒挂风险,因此采购大多选择观望以待。偏铵与粉钒同样不能例外,由于下游买方接盘意向冷清,成交异常乏力,市场依然延续跌势,其中98%偏铵主流报价已经降至27-30万元/吨,低位报价在26万元/吨;98%粉钒主流报价则降至31-34万元/吨,低位报价在30万元/吨。
由于中国钒市场在全球钒行业的主导地位,中国钒价大幅下挫,也间接引发国际钒价持续直线走低。据悉,本周三欧洲钒铁价格已经从上月末的国际历史高点126-128美元/千克钒下调至105-110美元/千克钒(折合国内钒铁36-37.7万元/吨)。总的来看,目前国内钒市场外利好消息缺失,整体下行趋势依然较强,在业界维稳信心尚未恢复的情况下,预计后期行情仍不容乐观,价格仍有待继续调整才能到位。
产品名称 | 规格 | 均价涨跌 | 11月30日 | 12月7日 | 单位 |
五氧化二钒(片状) | 98% | ↓7.5 | 42-45 | 34-38 | 万元/吨 |
钒铁 | FeV50 | ↓7.5 | 40-42 | 32-35 | 万元/吨 |
钒氮合金 | VN16 | ↓15 | 62-67 | 47-52 | 万元/吨 |
五氧化二钒(粉状) | 98% | ↓7.5 | 39-41 | 31-34 | 万元/吨 |
五氧化二钒(粉状) | 99% | ↓7.5 | 42-44 | 34-37 | 万元/吨 |
偏钒酸铵 | 折精钒98% | ↓7 | 34-37 | 27-30 | 万元/吨 |
(关键字:钒 钒铁 钒氮合金 五氧化二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