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MiningWeekly援引路透社报道,荷兰循环经济研究所(Circle Economy)的一项研究表明,为切实遏制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必须每年对数十亿吨的材料进行再利用。
目前,人类每年消耗各种原材料,包括矿物、金属、化石燃料和生物质接近930亿吨,其中只有1/10的材料能够回收利用。
该所所长哈拉尔德·弗里德(Harald Friedl)认为,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能够提前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比工业化前高2℃(最理想是低于1.5℃)的目标。
研究表明,不包括土地利用和林业,62%的隔热排放是在开采、加工和制造过程中。
为应对气候变化,到目前为止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益,停止森林采伐等。
联合国估计,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物质消耗量增长了3倍,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将再增长一倍。
弗里德认为,为减少废物排放,应该实行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尽管实现循环再利用包括改变生产消费习惯有点困难,但政府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可行的。
亚洲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城市化促使建筑和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为促进循环经济提供了机遇。
报告建议欧洲促进现有建筑物的最大限度利用,包括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提高能源效率,寻找新用途等。
报告提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三个总体战略。首先是最大限度利用,比如汽车共享或延长使用年限。其次是回收和减少废物排放,比如在建筑中利用天然低碳材料,比如使用竹子或木材而不使用水泥。第三是政府应该制定鼓励循环经济的税收和支出计划,提高废物排放税费,应该取消刺激自然资源比如化石燃料过度利用的财税政策。
(关键字:再利用 气候变化 物质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