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市场与资本市场“冰火两重天” 钨行业向左or向右?

2019-6-12 11:18:35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杨宇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导语:鉴于价下行空间已经几乎压缩殆尽,原料端惜售情绪强烈,停产、减产逐渐带来有利的支撑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担忧恐慌气氛已经得到缓解的情况下,我们对行业的关注应该从市场层面和供需层面转移到政策层面,毕竟稀土已经先行一步,钨还会远吗?

提起最近的钨行业,着实令人有些捉摸不透,现货市场萎靡不振,深度下探,资本市场却是备受关注,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节节攀升,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当前钨现货市场跌跌不休,价格破位下行,已经重回两年前的水平,由此致使行业效益持续回落,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目前钨精矿价格已经跌破矿山9万元/标吨的心理承受极限,据了解,今日65%黑钨精矿主流报价降至9-9.1万元/标吨,65%白钨精矿主流报价降至8.9-9万元/标吨,50-55%钨精矿主流报价降至8.5-8.7万元/标吨。即便如此,下游钨冶炼厂家采购意愿始终偏弱,致使钨精矿成交价格持续阴跌。

APT市场极度低迷,主流报价降至13.7-13.8万元/吨。虽然上周赣州当地主要APT生产企业发起停产、减产倡议书,APT供应过剩局面有所缓解,但下游买方询盘并不积极,在此情况下,APT成交阴跌现象突出,现金出货价大都被迫压低至13.5-13.7万/吨,个别甚至更低,这使得厂商倒挂压力进一步加重。与此同时,钨粉末市场跌势依旧,价格表现相对混乱。终端需求疲软,且恢复暂时无望,钨粉末生产企业为了锁定有限的订单,只能降价出货。据了解,今日原生中颗粒钨粉末主流报价降至在216-219元/公斤,碳化钨粉主流报价降至214-217元/公斤,由于终端极力压价采购,实际交易依然明显偏低。

不过与仍在趋弱盘整的现货市场相比,资本市场对于钨的关注度却异常的高涨。进入本周,上市钨企股价呈现蹿升态势。截至现在,翔鹭钨业、章源钨业股价连续三天涨停,中钨高新、厦门钨业、安泰科技等公司股价也是连续三天大幅上扬。而钨企股价之所以能在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走出一抹亮色,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当前钨市场跌至低谷,继续下行阻力愈发凸显,业界对于价格反转预期增强。特别是钨行业连续两个月采取减产措施,以稳定市场信心,避免价格持续非理性的下跌。

首先5月17日,中国钨业协会在赣州召开部分钨企业(集团)负责人座谈会。中国钨协主席团成员企业相关负责人共计2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一致同意,与会钨企业(集团)共同维护钨原料市场的供应秩序,今年钨精矿产量减产不低于10%。据中国钨协统计,参会企业(集团)年产钨精矿产量占中国钨协统计产量的86%,我国主要钨企业(集团)的率先减产,对改善目前的钨市场供需矛盾将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中国钨协向全国钨矿山企业倡议,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钨精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控制产能、降低产量、理性销售,共同维护钨原料市场供应秩序,推进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接着6月5日,赣州市仲钨酸铵生产企业在赣州召开会议,一致同意从2019年6月份起停产或减产,决定停产的企业停产时间不少于15天,决定减产的企业仲钨酸铵当月产量减产不少于30%,共同维护钨市场健康平稳运行。同时,会议向全国钨企业发出“控制产能、降低产量”的呼吁,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严控新增钨冶炼产能,以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推进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上下游钨产品整体价格合理回归,共同维护钨原料市场供应秩序,促进钨行业和谐、共赢、健康、可持续发展。参加会议的有17家赣州主要生产企业,而赣州市的仲钨酸铵产量占全国的六成以上,如果赣州的这些企业都减产,对仲钨酸铵价格将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尽管今年以来,钨终端领域整体需求偏弱,但并未出现太大降幅。而国内外钨精矿产量继续保持平稳、库存依然处于低位,受钨资源品位下降、开采成本上升、安全环保压力加大等影响,国内钨原料供应趋紧的状况没有改变。此外,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间投资持续平稳增长,未来也有望对钨行业需求起到拉动作用。因此在基本面并未发生太大变化的情况下,一旦原料端停产减产,势必会对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自5月份以来有关稀土战略地位的报道层出不穷,国家主管部门更是动作频出,伴随而来的则是业界内外对于同样作为战略资源的钨的关注度的不断提升。

中国稀土占据着众多的世界第一,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50%以上,并承担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量,占据绝对的话语权。而钨跟稀土一样,属于稀有金属,是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领域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的战略性金属资源。

根据USGS(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2018年全球钨储量330万吨,中国19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58%。全球钨产量8.2万吨,中国6.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2%。具有高熔点、高比重、高硬度的物理特性,用其制造的硬质合金具有超高硬度和优异的耐磨性。钨的用途十分广泛,被誉为“工业牙齿”。2014-2017年美国有约32%的钨产品进口自中国,国家储备来看在2018-2019年计划处置250吨钨粉和2720吨精矿,按照美国年消费量估算,美国储备不足半年。

6月4~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连续两天召开三场稀土行业座谈会,分别邀请专家、企业和重点地区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就推动我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听取意见建议。与会代表认为,行业私挖盗采、违法生产、“黑矿”走私屡禁不绝;高端应用领域的原始创新仍然较弱。他们建议要坚决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强化稀土产品出口管控,同时支持行业科技进步和资源高端应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获悉,国家发改委近日下发《关于开展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情况调研的通知》,自6月10日起,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分别带队,赴内蒙古、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省(区)开展调研。

《通知》显示,本次调研的内容包括:

1、各省(区)稀土以及其他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上中下游总体情况及行业运行情况,近年来在资源保护、开发、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推动相关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考虑。

2、对全国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相关发展的意见建议,包括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调整、资源保护、绿色生产、智能化改造、高端化发展、科技攻关、资源生产消费全产业链融合、产业聚集、国际贸易、国内外合作、行业监管及配套政策措施等。

3、对提高我国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发挥稀土及其他资源战略价值作用的思考和意见建议。

本次调研工作自6月10日开始,调研方式采取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分三组:第一组由国家发改委带队,赴江西、福建和广东开展调研;第二组由工信部带队,赴湖南、广西、四川开展调研;第三组由自然资源部带队,赴内蒙古开展调研。

《通知》还要求:各省(区)按照上述调研内容,提前准备书面材料。对资源保护、开发、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具体数据和案例。如本省(区)有相关资源、产业发展规划的,一并提供。

而从此次调研的省区来看,除了都是稀土主产区外,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还是钨的主产区,至少占据国内供应量的80%以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主采钨矿山开采100年及以上的已达10座,全国处理原矿平均品位由2004年的0.42%下降到2017年0.28%。中国钨协对34家主要钨矿山进行问卷调查表明,24家钨矿山资源品位下降,其中7家钨矿山资源趋于枯竭。此外,共伴生钨资源综合利用产量下降。河南省共伴生钨资源综合利用产量已连续3年下降,从2015年的24498吨下降到2018年的16578吨,减产7920吨,下降32.33%。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钨行业的平稳发展。如调整出口退税和关税税率、提高资源税、提高准入门槛、停发钨矿开采许可证、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和出口配额管理制度等。但行业仍出现开采指标和出口配额不能完全贯彻执行,走私活动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因此我国钨资源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问题,不容乐观。正是基于此,在钨行业关注度再度升温的形势下,稀土与钨矿管控措施后期大概率将会更加趋严成为瞩目的焦点。

正是基于上述因素,资本市场的钨概念股才会先知先觉,提前爆发,从目前情况来看,现货市场反映比较滞后,所以钨产品价格仍处于底部盘整之中,尚未见到反弹迹象。不过鉴于钨价下行空间已经几乎压缩殆尽,原料端惜售情绪强烈,停产、减产逐渐带来有利的支撑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担忧恐慌气氛已经得到缓解的情况下,我们对行业的关注应该从市场层面和供需层面转移到政策层面,毕竟稀土已经先行一步,钨还会远吗?

(关键字:钨 钨精矿 APT 钨铁 钨粉 碳化钨)

(责任编辑:0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