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主办的跨行业的“大宗商品供应链专题座谈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及雪松控股等协会和企业代表,就当前我国大宗商品供应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体制机制障碍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中物联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委会主任胡大剑表示,对于大宗商品供应链而言,必须在上游形成资源控制,下游加强渠道和物流商品体系建设。这其中,供应链金融对于激活产业流动性必不可少。供应链金融核心是把整个金融和真实的交易背景相结合,发挥核心企业优势,增加信用,使企业上下游、供应商、客户之间都能以较小的成本,较快的效率实现资金和商业场景的结合。具体就大宗商品供应链而言,必须在上游形成资源控制,下游加强渠道和物流商品体系建设。
供应链竞争已成为大国竞技场,如何打赢大宗商品供应链之战,加强大宗商品定价权,是摆在中国企业和智库面前的时代课题。
在我国已经将发展现代供应链上升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2017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就供应链创新发展出台指导性文件,为供应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大潮中,国内企业和行业也做了不少有意义的探索,国研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在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发展,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企业之间专业化协作,大力发展现代供应链正当其时。
但金融机构由于进入不到交易场景等原因,对供应链金融的热度却并不高,供应链融资仍是中小企业长期面临的痛点。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白瑞明坦承,国内金融界对供应链研究得很不够,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遇到很多问题。例如,供应链链条上的企业非常多,这些企业的IT水平、管理水平、业务口径、程序、都不一致,银行在实操过程中经常磕磕碰碰,因此效率低下。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利益结合点不清晰,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很大,应探索与核心企业一块做供应链金融业务,利益共享。
大力发展供应链还关系到我国的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之争。由于国内矿产资源相对匮乏,且在该领域缺乏头部企业引领,中国在大宗商品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作为大宗商品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雪松控股副总裁韩刚表示,“雪松在与国外企业对标发展当中发现,这些巨头们拥有话语权,不仅仅是因为控制了原材料资源,供应链才是它们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以大宗巨头嘉能可为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嘉能可就建立起了一套有别于传统大宗商品贸易盈利模式,其贯穿供应链的定位使其在各个阶段汲取价值,并与客户形成较强的粘性。
在上游端,嘉能可在金属矿产、能源产品及农产品领域掌握了大量的资源,控制生产成本。在中游端,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模式,将生产、仓储、港口、物流等实体供应链掌握在手中,降低供应链运营成本的同时,掌握市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在下游端,与终端用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用户提供从原料供应、价格管理、风险控制、物流运输等一系列综合性供应链服务。
“嘉能可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使得其与供应商、客户、合作开发者甚至政府之间建立了超强的粘性和依赖性。相比之下,我们在供应链的发展方面与国际巨头们还相去甚远。”韩刚表示。目前,雪松控股正在对标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国际一流企业,为大宗商品行业用户提供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从集采分销到终端配送等一系列全面综合性供应链服务。
可喜的是,面对供应链上的短板,地方政府也在发力补上。9月20日,广州市下发了《广州市关于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作用,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建供应链服务平台。此前,深圳、珠海横琴均发布了鼓励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政策,而浙江和江苏,也分别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植培育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发展。
(关键字: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