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正式出炉。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9.7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比较而言,三季度经济增速相比二季度放缓0.2个百分点,但仍位于合理区间。
“在全球经济总量一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这个速度是最快的。我们现在这个速度和自己过去比是中高速,但是放在全球看,实际上仍是一个高增长。”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分项指标来看,工业增加值、消费、基建投资增速等部分指标在9月份反弹。三项增速未来还将保持平稳甚至加快,进而对经济增长形成支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基本完成了全年的新增就业目标。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毛盛勇如是评价。但他也提醒,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下一步,要把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年内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的可能。财政政策方面,专项债将于明年一季度逐步见效。随着基建发力与经贸磋商的推进,明年经济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经济增速有望企稳回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颜色表示。
新增就业目标基本完成
宏观调控要求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其中,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去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稳”,稳就业居于“六稳”之首。一些研究者则认为,稳增长重在稳就业,就业也成为各界密切关注的指标。
过去几年间,虽然经济增速整体呈现放缓趋势,但是失业率反而下降。比如2014年到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分别为7.4%、6.9%、6.7%、6.8%、6.6%,呈现放缓的态势。同期每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是4.09%、4.05%、4.02%、3.9%、3.8%(调查失业率尚无连续数据),呈现下降的态势。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是就业形势并没有恶化。
与此同时,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有所调高:2013年新增就业人数900万人以上,2014年调整到1000万人以上,到了2017年再次调高达到1100万人以上,2018的目标为1100万。不过,从2013年到2018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都超预期完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提出的量化指标则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7%。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8月持平,但相比7月份还回落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1%,处于控制目标以内。
“这和现在的产业结构变化有比较大的关系。服务业总体来看是就业的蓄水池。”毛盛勇表示,“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继续提高,这样的产业结构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在不断地增强,或者说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在增加。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0%,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4.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6%,高于第二产业24.3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提醒,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就业人数看,城镇就业压力大于农村地区,后续仍需“稳就业”政策发力。
9月生产强、需求稳
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仍有亮点:9月工业增速超预期反弹;汽车拖累效应减弱,消费需求弱回升:基建发力效果逐步体现,呈现出生产强、需求稳的格局。
数据显示,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8%,较8月加快0.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汽车对消费的拖累减弱:9月汽车销售同比下降2.2%,较上月降幅明显收窄。
工业方面,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前值加快1.4个百分点,反弹超出市场预期。分项来看,制造业增长是主因。9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较8月的4.3%有明显改善。
对于工业增加值超预期反弹,毛盛勇表示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去年9月当期的基数相对较低;二是9月份一部分企业在季末有加快生产销售的计划安排;三是企业扩大生产的动力有所增强。
“一方面有下行压力,另一方面也有支撑因素,工业大概率保持基本平稳的走势。”毛盛勇表示。
基建投资增速则连续两个月加快。数据显示,1-9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5%,增速比1-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相比1-7月加快0.7个百分点。
毛盛勇表示,今年增加了地方专项债的规模,提前下拨了进度,现在在加快把明年的一些计划前移,做到今年的计划里面,正在筹备。同时,还要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目前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投资还是有比较好的回升势头。”
此前9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提前下达部分2020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同时明确专项债使用范围拓展到交通、生态环保、职业教育、托幼、养老等10个领域,但不得用于棚改、土储等房地产领域。
“从以前年度的发行看,土储、棚改专项债大约占三分之二,意味着只有剩下的三分之一用来投入基建。现在将这两个领域排除之后(不考虑作资本金的情况),意味着这次发5000亿的效果(假如),相当于原来发1.5万亿。”沪上某大型券商首席固收分析师表示。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议,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专项债额度最高规模为1.29万亿。假设其中20%作资本金,可撬动的基建投资规模可能在万亿左右,将对投资形成明显拉动,进而对经济增长形成支撑。
加大逆周期调节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三季度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一些积极因素,增长质量得到提升。但经济运行仍然存在隐忧,需求放缓压力和结构性问题并存,四季度经济增速仍可能放缓。
从需求侧看,三季度两大需求出现回落。1-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5.4%,与去年同期持平;三季度消费平均增速为7.6%,比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同期,出口平均增速为0.3%,比去年同期放缓11.4个百分点。
目前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外需减弱压力可能进一步显现。在内外需求走弱的影响下,企业投资和生产意愿仍然较弱,经济仍有下行压力。
连平建议,稳增长力度可以适度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向宽松方向调节,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但稳增长措施应有保有压,不应全面刺激。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基础上,要防止债务风险膨胀。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张一平认为,逆周期调节政策的主要抓手还是财政政策,专项债、政策性金融都将是基建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受通胀压力的影响,货币政策难以在价格方面有放松,但是定向降准等数量放松不会缺席。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则表示:“三季度7.6%的名义增长率大概率是短期的底部区域,它在宏观意义上对应着企业盈利底和利率底。”郭磊称。
其理由为,8月底金融委会议推动一轮稳增长升温。目前从财政、基建数据看,政策在逐步落地,比如8-9月信贷和社融连续两个月保持扩张态势,其效果在四季度将有一定呈现。
(关键字:前三季度 工业增加值 工业 基建 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