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运行状态逐月好转 工业经济主要指标走出低谷

2020-7-23 12:36:12来源:国新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7月23日,国新办举行上半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先降后升,二季度运行状态逐月好转。综合来看,当前,我国工业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疫情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影响总体是可控的,这种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由于疫情影响和国际经济下行的冲击有所改变。

一是工业经济运行各项指标已经走出低谷。受疫情影响,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大幅下降13.5%,下降幅度巨大。工信部采取积极行动,在2月初开始启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工作,着力打通国内产业链断点卡点,工业生产秩序逐步恢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和复工复产扎实推进,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从二季度开始,工业经济呈现了持续的恢复性增长。4、5、6三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了3.9%、4.4%和4.8%。产销率一直保持得比较好,在98%左右。市场销售明显回暖,企业预期也在向好。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50.9%,已连续4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综合分析,二季度以来工业经济稳步回升,经济运行已经回归到正常轨道。

二是主要行业、重点省份都在同步好转。从行业角度看,二季度超过半数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5、6两个月增加值增速分别达9.5%和9.7%。6月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2.5%和11.6%。受基建投资复苏的拉动原材料工业总体呈现平稳态势,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轻工、纺织等消费品行业的产销也呈现回暖迹象。从地区角度看,工业大省发挥了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31个省份中上半年有18个省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如江苏、浙江、河南等省累计工业增速均实现了由降转升。10个工业大省除广东等还是负增长外,绝大多数都恢复正增长,山东省工业增加值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三是新兴产业逆势增长。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在前两个月猛降14.4%情况下实现快速反弹,3月以来各月增速均保持在8.9%—10.5%之间,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生物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医疗仪器设备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8%、7.2%和27.2%,6月份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增长超过40%。疫情在对一些行业造成重大冲击的同时,也加快推进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发展。在线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都快速扩张,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

四是稳企惠企政策在发力增效。面对疫情严重冲击,国务院有关部门果断出台90余项政策措施,包括及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等,今年以来减税降费累计超过1万亿元。在金融政策方面,3次实施普惠降准、定向降准,综合运用再贴现再贷款等措施,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前5个月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6%。随着各项政策落地显效,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5%,比一季度提高1.06个百分点,利润降幅收窄至19.3%,5月当月增长6%。中小企业的运行状况也同步有所好转。

(关键字:工业经济 工业增加值 装备制造业 汽车产销量 原材料工业)

(责任编辑:0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