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称,当前我国每年原油产量最大的大庆油田,2015年计划减产150万吨,到2020年产量将调减至3200万吨,年均减幅逾130万吨。据了解,2014年大庆油田的产量在4000万吨左右。
不仅是大庆油田,国内一批较老的油田,目前都面临开采瓶颈,不少油田由于资源逐渐减少与开采难度提升,稳产难度已越来越大。
而最近几年来,我国原油产量基本没有变化,需求量却不断增长,导致了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目前已接近60%。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3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增长将近2亿吨,但是国内产量只提高了3000万吨,进口量提高了1.88亿吨,进口原油成为国内石油供应最多的渠道。
对此,有分析认为,在国内多个大油田原油产量面临逐步递减的情况下,资源丰厚的海洋油田将成为保证原油增产的突破点。《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在目前开发程度不高的南海建设千万吨级大油田,则给出了更多想象空间。
作为我国海上油气资源的主要开发者,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在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回复中表示,“南海西部是公司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对于南海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中海油一直秉承开放政策。在南海广大的海域,中海油与很多合作者一起进行油气勘探开发。”
老油田受资源与技术双重瓶颈制约
据了解,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1960年已开始开发,半个多世纪以来,累计生产原油22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总产量的40%以上。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大庆油田年产原油产量曾保持连续27年稳产5000万吨以上;2003年至2014年,又连续12年稳产4000万吨/年。
分析师认为,大庆油田计划减产,应该是受资源与技术的双重限制。大庆油田目前石油资源储量日益减少,油田含水率增加,开采原油难度加大,为维持年产量稳定,油田需开发新的开采技术,这样势必会造成开采成本增加,油田经济效益下滑,当下滑到一定数值时,油田必须减少产量,否则将面临亏损。
不仅是大庆油田,我国开发较早的胜利、辽河等油田,开采峰值均已过去,逐步进入开发中晚期,出现含水率占比上升(综合含水率大多超过85%甚至达90%)、稳产难度大等情况,整体产量未来将逐步递减。
数据显示,我国近年的原油产量基本没有太大变化。2009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43868万吨,产量为20301万吨;截至2013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增加5000万吨至48845万吨,而产量仅增产511万吨,为20812万吨。
在2013年20812万吨的原油产量中,我国陆上的几大油田占据了主要部分。其中大庆油田生产原油4000万吨,长庆油田生产原油2432万吨,胜利油田生产原油2776.2万吨,辽河油田生产原油超过1000万吨,新疆油田生产原油1160万吨,仅这5个油田原油产量占比就超过了54%。
在几大油田里,长庆油田的表现算是“一枝独秀”。长庆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近年来仍然保持不低的增速。然而长庆油田同样步入了开采的中后期,尽管目前产量较大,但是未来也会逐步减产。
除去储量与技术的双重限制,面对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进口反而更加经济,因此一些油田减产也是情理之中。
(关键字:大庆 原油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