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克拉玛依石化13年持续盈利看炼化企业扭亏路径

2015-6-15 15:37:05来源:新疆财经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6月1日,笔者从新疆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克石化”)了解到,在中国石油25家炼化企业中,论加工能力,年600万吨的克石化规模不算大;论区位,克石化地处西北边陲,每吨油运费要多1000元至1500元;论原料,克石化接手的原油近七成是难加工的稠油和超稠油。

但是,不具备“天时地利”的克石化却保持连续13年盈利,变压器油、冷冻机油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60%以上。无论顺市、逆市,克石化为何能持续盈利?克石化的铁算盘能给其他炼化企业甚至整个炼化行业拨出什么响呢?

大亏小盈为哪般

在克石化,汽柴油与润滑油、汽柴油与沥青以及柴油凝滤点之间均可以在生产平稳运行的情况下灵活切换。随季节而变、随市场而调被认为是以克石化为代表小规模企业盈利的关键。

“规模小、装置小的企业受原油、汽柴油价格等大宗产品销售价格影响较小,对市场的冲击也较小,相对盈利能力要强些。”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付兴国说。

在中国石油25家炼化企业中,2014年8家盈利企业规模均小于600万吨,而千万吨以上企业却纷纷深陷“扭亏”泥潭。难道真的“大就亏、小就盈”?

相关行业专家认为,企业盈利与否与规模大小并无直接关系,只要科学规划产品结构、下大力气降本增效,企业无论大小照样能盈利。

在炼化市场过剩、产品价格偏低的大背景下,大规模企业的优势在于单位加工量投资、加工成本等都相对较低。如何扬长避短,开发出高利润新产品,加大力度内部挖潜才是这些企业扭亏增盈的关键。

“船小好调头”,那符合市场需求、符合企业发展的扩,企业能否持续盈利呢?以克石化为例,原料上,新疆油田进入开发后期,稠油比例将会增大;产品上,克石化生产的特色产品已在市场打响,系列产品供不应求;技术上,克石化拥有30多年的稠油加工经验,稠油加工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目前,规模过小实际上已经成为限制克石化降本增效、提高特色产“原料、市场和技术优势是扩建的先决条件。扩建过程中,企业还应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流向,保持产品的差异性和市场竞争力。”付兴国认为,企业扩张的真正目的是产品升级和特色产品规模生产,只有科学地“扩”,企业才能从小而特、小而肥平稳过渡到大而特、大而强。

稀优稠劣如何看

只因看到克石化在稠油上尝到了“甜头”。2010年起,一些民营炼油厂开始加工国外进口类似稠油,并生产出结构相近的产品,以求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

可在20年前,稠油可让克石化人相当头疼。当时,汽柴油市场蒸蒸日上,克石化原油以环烷基为主,轻质化相当困难,成本高。看着其他以稀油为原料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克石化急红了眼睛,但稠油这种先天“劣势”如何克服?

与其克服,不如“顺势”而为。克石化通过调研国际市场发现环烷基稠油的“强项”并不在于燃料油,而是润滑油。为此,2000年年底,克石化建成国内首套高压加氢装置主攻润滑油。之后几年,借着我国塑料制品迅猛发展的“东风”,克石化逐渐发展成了润滑油行业的龙头企业。

很多人认为稀油是发展优势,稠油是劣势。而克石化带来的启示是油品优劣与否需要辩证地看,劣势里存在优势,挑战里同样存在机遇。这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更取决于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能力。

"克石化通过30多年对稠油的研究,摸清环烷基稠油品性,使稠油深加工技术得到优化,同时也解决了利用超稠油生产润滑油、沥青等特色产品的技术难题。2011年,由克石化牵头申报的“环烷基稠油生产高端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与工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克石化公司副总经理秦本记说。

除了原油品性,克石化炼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长熊良铨认为:“企业还需要结合生产装置、加工工艺和市场综合考虑,这是不断优化的过程。”2000年,克石化高压加氢装置投入使用后,3种原料产品很快投入市场,只有减4线原料没有去处。这难道是一条“废线”,不适合高压加氢?

直到2005年,客户反馈环保轮胎油市场广阔。克石化结合市场需重新审视生产装置,改进工艺生产出如今吨油利润最高的环保橡胶油,所用原料正是减4线。

供大于求怎么办

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原油产能利用率仅68%,产能过剩行业销售收入占全国石化、化工总收入的60%以上。可克石化却连续13年保持盈利,高效产品占到了57%,秘诀在哪里?

“化工市场日新月异,新产品3年饱和、5年更新换代,企业必须要超市场半步才能创造高利润市场。”克石化工艺研究所环保轮胎橡胶油项目负责人吕贞提到,10年来克石化始终保持6到7项油品工艺滚动开发,每年推出3到5种新产品。如今,克石化160多个品种产品中,新产品成为创效的主要来源。

很多行业专家认为,产能过剩只是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产能过剩矛盾会逐渐得到缓解,最终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和发展动力。那么,在对高端的抢滩战中,究竟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率先摆脱过剩市场,抢占高利润市场呢?

“先进技术实力和差异化竞争力是企业赢取‘抢滩战’的关键。”熊良铨以橡胶填充油产品为例,2000年市场空白期时克石化着手研发,产品推出10年内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2010年起,部分炼化企业开始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4年间,橡胶填充油市场几近饱和、价格大幅下降。而此时,克石化已经开发出新产品环保轮胎橡胶填充油,销量超过3万吨。

克石化的经验告诉我们,高利润市场并不是从天而降,只有瞄准高端进口产品开发差异市场才能做到“人无我有”,只有提升工艺和质量才能做到“人有我优”,只有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支持才能实现“人有我转”。

跻身高利润市场考验的是技术实力,留住市场考验的则是技术服务能力。但中国石油八成炼化企业地处东北和西北边陲,运输距离远,生产和研发、销售服务不占优势怎么办?

“上门服务和缩短产品反馈时间可以补齐短板,弥补距离劣势。”吕贞说,早在15年前,新产品试用阶段克石化销售人员就会主动到客户处,通过研发一体化将反馈时间缩短到1个星期以内。可见,用缩短研发时间弥补路途时间,对于地理位置偏远的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记者点评:化工市场供大于求指的是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仍然是供不应求,但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技术优势、差异化实力和优质技术服务跻身并占据高利润市场。

 

(关键字:克拉玛依石化 炼化企业)

(责任编辑: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