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原油市场回顾
1.国际原油收盘价涨跌情况(单位:美元/桶)
日期 | 纽交所 | 伦交所 | 影响因素 |
49.19 | 56.13 | 周三,受到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影响,纽约原油期货商品价格大幅走跌。 | |
7月21日 | 50.36 | 57.04 | 周二,受到美元指数回调,以及预期上周原油库存减少的利好支撑,纽约原油期货收盘价格大幅回升。 |
7月20日 | 50.15 | 56.65 | 周一,市场继续受到伊朗核谈判达成协议的影响,纽约原油期货收盘价格大幅走跌。 |
7月17日 | 50.89 | 57.1 | 周五,受到美元指数反弹的利空打压,纽约原油期货收盘价格微跌。 |
50.91 | 57.51 | 周四,继续受到伊朗问题达成核协议的消息打压,纽约原油期货收盘价格大幅走跌。 |
2.2015年原油期货收盘价格走势图
3.2015年OPEC原油价格走势图
二、近期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主要因素
1、美国原油库存情况
美国石油协会(API)周二(7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17日当周美国原油(49.25, 0.06, 0.12%)库存意外增加,且库欣地区原油可能也在上升。
API数据显示,美国截至7月17日当周原油库存增加230万桶,至4.639亿桶,市场预估减少230万桶。同时,库欣地区原油库存增加88.5万桶。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库欣是美国原油期货合约交割点。
美国经济形势
周三(7月15日)全球市场焦点移回美国,美联储主席耶伦当日在众议院发表证词,和6月议息会议耶伦的鸽派言论不同,本次耶伦大打加息牌,强调年内某个时点加息。耶伦态度的转变,明显是为接下来美联储进一步行动作出铺垫,以防止美联储突然行动给市场带来的冲击。当然对于耶伦的这一举动,投资者当然心知肚明,美元指数成为所有主要经济体货币之中的王者。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半年度证词引市场关注,耶伦在本次公开讲话上仍然强调年内加息的观点,目前市场多数分析认为本次证词偏鹰派,支撑美元。
对于市场特别关注的美联储加息时点。耶伦称,今年某时加息很可能是合适之举,如果经济形势的发展一如预期,那么在今年某个时间升息是适当的。6月份的会议上,大多数的美联储官员预计加息将是逐步的,美联储首次上调利率的重要性不应该被过分关注。FOMC多数官员预计会逐步收紧政策,政策步伐可能根据经济形势加快或放慢,收紧政策的步伐比首次加息时机更重要。
世界经济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经过6年的努力,美日欧经济正在缓慢走向复苏或走出衰退。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在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新技术革命孕育突破的新形势下,亚洲与世界经济互动呈现新态势。
东亚和欧洲、北美经济呈现不同走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3—2019年,东亚经济增速将由5.9%降至5.3%,而北美和欧洲的经济增速将分别由2.1%和0.4%上升到2.7%和2%。但东亚仍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亚洲与北美和欧洲之间的货物贸易失衡状况正在改善,但服务贸易失衡格局进一步扩大。亚洲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净输入国,欧洲和北美国际服务贸易净输出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2015年亚洲有望成为资本净输出地区。根据权威预测,欧洲有望于2017年成为资本净流入地区,北美也有望于2019年成为资本净流入地区。届时,全球对外投资格局将发生逆转,亚洲成为资本净输出地区,欧洲和北美成为资本净输入地区。
东亚地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发展中国家失业率有所上升。东亚经济仍具有较强活力,失业率普遍在5%以下。
中国对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增大
巨大的经济规模决定了中国对亚洲和世界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按汇率计算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但仍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随着中国放眼全球实施扩大内需、“一带一路”等战略,中国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大。如,扩大内需不仅促进中国的消费和投资增长,而且扩大进口需求和对外投资,进而带动亚洲以至世界经济增长。据估计,2014—2020年,中国进口累计将达1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将突破1.2万亿美元,将为世界其他地区贡献7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最有利于拉动亚洲经济增长的经济贸易机制。“一带一路”战略贯穿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希望通过推动沿线国家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商品、服务、资金、产能和技术跨境流动,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增进沿线国家经济福利和人民福祉。
影响亚洲和世界经济的主要因素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是影响亚洲和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兴经济体对能源需求放缓的大背景下,国际油价重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称,2015年原油价格低于80美元/桶的可能性超过70%。这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从现有条件看,国际油价长期在较低价位波动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一是油价长期高企必然导致化石能源的节约、替代技术进步和投资,从而产生化石能源需求减少和供给增加的长期效应。二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和预期加息导致美元大幅升值,将引致油价进入下跌通道,并将对世界经济波动产生中长期影响。三是新能源开发利用快速增长将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进而对油价产生长期抑制作用。所以,除非出现重大非经济因素,国际油价不太可能出现2009—2011年那样脱离基本面高位震荡的情况。
新能源将改变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国际能源署的一份最新报告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已接近世界能源需求总量的20%,并预测2035年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24.53%。如果未来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就将大幅度降低能源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亚洲乃至全球制造业布局。
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继续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体现为不断出现新的信息技术产品;另一方面体现为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新业态形成,推动国际分工新格局和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深入发展。近年来,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兴起。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互联网金融、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一批新兴产业出现,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在制造业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这将对全球供应链管理和综合物流革命产生颠覆性影响。去中心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生产方式正在替代传统工序分工和规模化生产,开放式创新正在取代传统创新模式,这是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三、后市预测
本周WTI原油价格在49.19-50.91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在56.13-57.51美元/桶左右震荡。本周国际油价走势乏力。在供应过剩的背景下,国际油市提前消化一部分希腊债务危机与伊核谈判所带来的利空因素,市场上关于此类消息将加重油市供应过剩局面的担忧情绪,令国际油价频频下挫,此外,像中国股市暴跌、欧佩克增产石油以及美元走势强劲等影响,也对油市形成一定打压,多空消息影响下,国际油价震荡走低。
目前来看,国际油市缺乏明确指引,消息面零散。供应面来看,欧佩克成员国并没有为伊朗石油回归而缩减产量配额的意愿,相反,为抢占市场份额,多数成员国均维持稳产甚至高产,非欧佩克国家也没有缩减产量的迹象,因此对于伊朗石油产出增加将加重油市供应过剩的担忧情绪或继续利空油市。需求面来看,全球经济形势仍不理想,各国所采取的刺激政策见效较慢,能源需求不足的局面延续,部分能源机构及投行对后期能源需求比较乐观,需求面对油市的作用可谓好坏均有。
再者,相较于其他国家经济疲弱的局面,美国差强人意的经济形势支撑美元,从而反向打压油市,而且美联储年内加息的可能性渐长,这也对油市形成一定打压。但油市长期处于低位运行,对利空消息的反映敏感度相对逊于利好,部分供需基本面的乐观消息、或者地缘政治及突发事件均可能推动油价出现回调。综上所述,预计在供应过剩的大背景下,多重消息指引将令国际油价进入长期震荡调整阶段,整体走势乏力,回暖步伐较慢。
(关键字:原油 原油期货 原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