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在多重消息指引下 油价高位回落

2016-5-5 9:13:21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廖美优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一、国际原油市场回顾   

    1.国际原油收盘价涨跌情况(单位:美元/桶)

日期 纽交所 伦交所 影响因素
5月4日 43.78 44.62 周三,美国上周原油库存增幅大于预期,同时美元继续反弹也令油价承压,不过加拿大原油产量受野火影响出现下滑限制了油价的下行空间。
5月3日 43.65 44.97 周二,美联储官员鹰派言论再度提振美元大幅反弹,同时伊拉克原油出口接近纪录高位以及中国原油需求恐将下滑,这均导致油价下行压力不断增长,供应过剩忧虑重新升温。 
5月2日 44.78 44.83 周一,中东地区原油产量的续增抵消了美国原油产量下滑和美元走弱带来的利好,不过原油多头押注达到近一年最高水平,显示投资者信心已经大为改善。 
4月29日 45.92 48.13 周五,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不佳,令本已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愈加悲观打击的美元今日继续受挫,同时美国活跃钻井数继续下滑也为油价提供了有效支撑,不过供应过剩忧虑重燃以及获利了结操作令油价涨势受阻。 
4月28日 46.03 48.14 周四,日内公布的美国第一季度GDP表现逊于预期,进一步增加了美联储放缓加息的可能性,美元惨遭重挫为油价提供了有效支撑。 

    2.2016年原油期货收盘价格走势图

 

   3.2016年OPEC原油价格走势图

 

    二、近期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主要因

1、美国原油库存情况

美国石油学会(API)周二(5月3日)称,上周美国原油库存继续增加,但增幅低于预期,汽油和精炼油库存则双双减少。
API公布,截至4月29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126.5万桶,至5.397亿桶,分析师预计为增加170万桶。但库欣原油库存增加38.2万桶。

此外,美国上周汽油和精炼油库存双双减少。上周API汽油库存减少117.7万桶,预估为减少14.4万桶;上周API精炼油库存减少260.2万桶,预估为减少8.3万桶。

API原油库存增幅不如预期,美国WTI原油短线上扬突破44美元/桶关口,布伦特原油也小幅缩减跌幅。

美国经济形势

近期,整个美国经济金融给人一种全面变弱的感觉。4月28日,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4月29日,新公布的一季度美国经济核心数据表现乏力;美元指数则在4月末降至93左右的低位,5月3日更是最低跌破92。我们认为,美国经济、美联储和美元的近期变化是同步的,彼此之间也形成了逻辑上的相互支撑和效果上的相互叠加。然而,美国经济金融整体变弱只是短期现象,不会变成长期趋势,6月就可能发生重要变化。
  美国经济复苏基础依旧稳固
  2016年一季度,美国实际GDP季环比增长年率仅为0.5%,大幅弱于1947年以来3.23%的季均增速。我们认为,数据走弱是暂时性的,美国经济复苏大趋势依旧稳健:
  第一,一季度增长率走弱是美国经济一种特殊的“新常态”。1947年以来,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长率的均值为3.33%,和增长率相仿;然而,2008~2015年间,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长率的均值为-0.45%,其中,2014年和2015年一季度,增长率仅为-0.9%和0.6%。这种特殊的年初效应是季节因素、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具有一定客观性,坏的开始并不等于失败的一半。
  第二,美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强于增长率数据显示的水平。剔除掉库存、进出口和政府支出三大波动因素的影响后,一季度美国经济内生增长率为0.97%,高于增长率。
  第三,美国消费主引擎依旧有力。一季度美国个人消费增长1.9%,为经济增长提供了1.27个百分点的贡献,表现较好。由于劳动力市场恢复带来了居民收入的提振,且消费者信心始终较强,所以,美国消费主引擎的后续表现依旧值得谨慎乐观。
  第四,全球因素带来了暂时性的不利影响。2016年一季度,全球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过于悲观,市场大波动给实体经济复苏带来抑制效应。一季度,尽管美元指数大幅走弱,但进出口给美国经济增长造成了0.33个百分点的拖累。考虑到3月以来,市场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正面重估,全球市场趋向稳定,全球因素对美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有望渐次减弱。
  美联储加息大方向未变
  4月28日的美联储议息会议没有带来明显的变化,不加息是预期之中,政策措辞的改变也非常谨慎,美联储用非鹰非鸽的表态暗示了继续观望、相机抉择的政策偏好。我们依旧维持之前的判断,美联储加息大方向是确定的,力度也会超出市场目前的预期,6月加息的可能性高于期货市场显示的20%左右的概率水平。我们如此判断的依据在于:
  第一,美国经济复苏大趋势是稳固的,二季度大概率出现短期反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恢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美国经济基本面能够承受加息冲击。
  第二,美国的产出缺口正在慢慢消失,失业率则已下降至自然率附近,货币政策持续偏向鸽派所能带来的增长效应非常有限。
  第三,除美联储主席耶伦外,近期美联储高官的言论基本都偏向鹰派,表明美联储就加息节奏的内部分歧正在逐渐消失,鹰派影响力渐强。
  第四,近期大宗商品市场回暖,油价持续上涨,美国通胀上行压力不断加大,对货币紧缩提出了客观要求。
  第五,近期,中国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积极变化,IMF也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全球市场环境趋向稳定,美联储在4月会议声明中也删除了对外部环境担忧的相关描述,加息的掣肘因素进一步下降。
  美元指数短期走弱,但强美元的逻辑依旧成立
  美元指数自年初以来的走弱令很多人感到吃惊,但我们早在2015年末的深度研究中就明确指出,首次加息后美元将迎来冲顶后的短期贬值。我们认为,2016年前四个月的美元贬值是符合预期的,而这段短期贬值可能正接近尾声。长期来看,美元依旧处于一个强势周期,美元后续走强的逻辑依旧成立:
  第一,从经济周期看,美国经济始终领先全球,美元长期走强具有经济基础;
  第二,从政策周期看,美联储处于加息周期,欧洲、日本和中国则处于宽松周期,利率平价将给美元走强提供长期动力;
  第三,从政治周期看,全球正处于经济风险向地缘政治风险轮转的过程之中,英国退欧、美国大选、朝核局势、中东局势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将随时可能带来避险需求的增强,美元资产在全球大宗资产配置中始终具有相对吸引力。
  第四,从历史经验看,首次加息后美元指数的阶段性贬值一般持续期在半年左右,此轮美元贬值则已持续了四个月,动能正逐步削弱。
  第五,从消息变化看,日本央行4月末没有进一步扩大宽松力度是超预期的,并直接导致美元对日元迅速贬值,我们认为,日本和欧洲央行在负利率方向上的宽松努力还将长期保持,这种意外不会经常出现。
  6月是个重要时点
  我们2016年初即提示,3月可能是市场风险偏好回归的宏观时间窗口,美联储不加息叠加中国两会将有力提振市场信心,事实也验证了我们的判断。放眼未来,我们认为,6月又是一个重要的宏观时间窗口,主要经济体可能都将发生一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变化:6月,美联储加息概率较高,即便没有加息,也会有前瞻指引偏鹰派的根本性改变,而美元指数也可能行至阶段性贬值的拐点;根据彭博报道,6月或7月,中国可能召开高规格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监管改革作出破冰性质的安排;6月,英国退欧公投将给出欧洲一体化会否退步的答案。

世界经济形势

2016年全球经济开局不利,实体经济持续疲弱,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美联储的加息计划受挫、欧洲央行加码负利率与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央行跟随实施负利率政策。种种迹象显示,宏观管理者与市场之间的信任在削弱、博弈在深化,全球经济走向新的不确定性。展望二季度,全球经济疲软态势将会延续,金融市场趋向平稳,全球政策分化加剧。

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国际金融研究所近日在北京发布《2016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2016年二季度全球经济持续疲软的态势难以改观,发达国家将处于温和复苏态势,发展中国家表现将更加分化。亚太新兴经济体有望维持6%以上的经济增长,欧洲新兴市场经济将转为正增长,拉美地区继续深陷泥潭,中东与非洲地区的经济有望企稳。

《报告》认为,二季度,金融市场稳定性有望增强,外汇市场将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调整,股票市场将小幅反弹,债券市场收益率将维持在低位,大宗商品市场震荡筑底。未来影响全球经济金融的四个不确定因素是:美国劳动力市场复苏的真实性及对美联储利率政策的影响;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分化和负利率政策的效果;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与影响;新兴经济体控制信贷风险与债务危机的效果。

从2016年一季度全球经济表现看,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落到荣枯线上,服务业PMI也大幅下滑,全球经济持续疲软。《报告》预计,全球GDP环比增长折年率仍维持在2.5%左右,继续低于全球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基于市场的动荡和美国经济的疲弱都超过预期,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团队下调了2016年全球经济的增速至2.6%。

根据《报告》,二季度发达国家整体上仍然处于温和复苏的态势,发展中国家表现更加分化:亚太新兴经济体整体有望维持在6%以上的增长,欧洲新兴市场将转为正增长,拉美地区继续深陷通胀与衰退并存的困境,中东与非洲地区有望从大宗商品价格的企稳回升中获益。

2016年全球货币政策将处于分化加剧的状态。《报告》认为,发达国家整体上维持超级宽松的政策周期,但美联储与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的政策取向分化继续扩大。基于美国经济相对稳定、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回升和美国劳动力市场继续改善,美联储加息进程将不会停止,但加息节奏显著慢于2015年底的预期。欧洲央行在3月份进一步降息和扩大QE规模后,预期全年保持该政策取向不变;日本央行将进一步下调负利率水平,以对抗通缩风险和刺激脆弱的经济状况;英国央行全年将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分化同样存在。亚太、东欧和非洲等地区都有进一步宽松的政策空间,而拉美地区为对抗持续高企的通胀水平和遏制资本外流势头,仍将保持紧缩的货币政策。

《报告》提醒,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依然较大,包括由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各国货币政策分化,新兴市场债务风险,由欧洲难民危机与英国退欧带来的国际政治风险,以及由中东地区地缘政策角逐对国际油价带来的不确定性等,都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新的冲击。

此外,从发达经济体来看,美国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度有望延续温和增长势头,再度发生衰退的可能性降低,整体经济将小幅加速。《报告》预计第二季度实际GDP环比年化增长率为2%左右。2015年12月以来的金融市场动荡及外部经济增长减速等因素干扰了美联储预期中的升息计划,美联储放慢了升息步伐,在第一季度维持利率目标不变。但鉴于经济衰退风险下降、就业状况改善迅速、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以及全球金融市场逐渐稳定,预计美联储将在第二季度提升基准利率25个基点。

2016年欧洲经济进入复苏的第四年,在低油价、弱汇率、负利率与量化宽松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消费成为首要引擎推动欧洲经济温和增长。目前,欧元区成员国复苏国家增多:除希腊外,其他成员国经济均保持增长或稳定,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就业温和增长;各成员国在削减财政赤字方面已取得明显进步,但由于结构与周期性因素,各国经济增速将存在差异。私人消费预计将成为今后几个季度的主要动力,QE加码带来融资条件便利升级,欧洲投资计划项目逐步推行,难民危机导致政府公共支出的增加,这些因素将推动投资需求渐进性增长。外部因素方面,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全球贸易疲软经济前景依旧面临下行风险,给欧元区经济复苏带来拖累。总体而言,欧元区经济将继续复苏,并基本呈现缓步递增的态势。
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亚太新兴经济体的外部需求持续不振,出口下滑导致贸易失衡,经济增长只能依赖内需,财政支出、公共投资以及家庭支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通胀低企为各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提供空间。

三、后市预测
    五一节后国际原油连续下跌。本周WTI原油价格在43.65-46.0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在44.62-48.14美元/桶左右震荡。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幅大于预期,库存创下纪录新高,拖累油价周三由升转跌,美国原油期货也缩减涨幅。油价自4月底以来下跌超过6%,中东增产及亚洲经济放缓迹象再现,引发油价跌势。国际原油价格周三(5月4日)亚市早盘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跌,因稍早美国石油学会(API)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继续增加,且市场担心需求放缓和中东石油产量增加可能令全球供应过剩局面加剧。此外OPEC产量增加、美国和亚洲经济放缓的迹象和美元走强,布伦特原油期货较上周五触及的高位已回落逾5%。尽管4月OPEC总产量增长,但全球供应受扰的情况一直在支撑油价。虽然目前油价处于低位,但一些投资人相信油价今年还会进一步上涨,因供应过剩的情况缓解。预计短期内国际油价或维持45美元/桶上下横盘整理为主。

 

 

 


 

(关键字:供应过剩 原油价格 美元 原油库存)

(责任编辑: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