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石化扩大经营自主权试点改革调查

2017-7-4 11:14:55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一家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新型石化企业,如何优化“产、炼、销、储、贸”运行,做到业务链环环相扣、协调联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条整体利益最大化的“黄金链”?

作为集团公司确定的扩大经营自主权试点单位之一,两年多来,广西石化借助集团公司下放的原油采购参与权、月度生产计划制定权、投资项目审批权等5项经营自主权,以及加大工效挂钩等3项配套政策,抓住机会、主动作为,围绕提质增效这条主线,延伸管理链条,努力增强市场意识,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效益蛋糕”越做越大,2015年、2016年盈利水平持续攀升,今年上半年盈利9.5亿元。

用活经营自主权,拧成炼销“一股绳”

最近,广西石化营销调运部主任韩黎明有点犯难。与国际事业公司对接参与原油进口采购的专业人员已经有些跑不过来。“集团公司下放原油采购参与权后,对于100%进口原油的广西石化来说很有必要,实现了管理链条向上延伸,促进了炼销一体化,降低了采购成本,业务繁忙也属正常现象。”韩黎明说。

国际事业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从国外采购原油的代理商。下放原油采购参与权后,广西石化多次派人去国际事业公司参与订购,联合办公、信息共享,获取信息渠道增多。去年开始,国际事业公司还建立了e贸网信息平台,及时捕捉市场信息,使广西石化采购成本更低。

此外,双方都参与原油采购,更容易发现机会油种——比如某贸易商因憋罐等原因想转手卖掉原油,或者某炼厂停工时会出现机会油种。2016年,广西石化多次采购到机会油种,一船原油就可节省采购成本十几万美元。

广西石化通过与国际事业公司联合办公,信息沟通更加畅通,实现了整体利益最大化。以往原油进口采购计划,由集团公司生产经营部结合国际事业公司等单位反馈情况,每月发布一次。下放月度生产计划制定权后,采购计划由月度改为季度,月度自我调节,增强了市场应变能力。以往,为完成当月采购计划往往采用大船配小船的方式。实施季度计划后,月度采购量自我统筹调节,尽量采用大船运输,减少了船运次数。每减少一次船运至少可节省费用200万元。

市场机会稍纵即逝。广西石化统筹利用100万立方米商业储备库,把握机会实现低进高出,并保持较低的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吨油成本也呈现稳步下降的良好趋势。

为加快开拓国内市场,广西石化与集团公司内部企业签订“来料加工”合同,2016年累计提高负荷50万吨,摊薄了固定资产折旧,降低了吨油加工成本。

增强市场“意识流”,深挖经营效益泉

2月10日开始,根据客户新需求,广西东油沥青有限公司在码头库区进行沥青装船作业,重新启动停运已久的沥青长输泵,预计该项仓储业务每月可新增业务收入100余万元。这是广西石化盘活闲置资产的举措之一。

顺应变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适时调整经营策略,考量着企业创效水平。广西石化副总工程师汤克新介绍,试点改革给广西石化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为把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我们结合市场变化,从盘活闲置资产、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原油结构等方面加码,努力创造更大效益。”

为优化产品结构,广西石化从“增产化工产品、降低柴汽比”两条主线入手。2016年芳烃销量比预算增加63%;催化裂化改进助剂多产丙烯,2016年聚丙烯累计产量比预算增加23%,品牌化率达到51%;自主研发的BOPP产品替代进口产品;高效产品比例提高13.8个百分点。

在增产化工产品的同时,虽然成品油总量下降,但是产品结构更加优化,广西石化柴汽比由1.31降至1.12,2016年累计增效2.7亿元。与此同时,积极开拓澳洲、美洲等高端出口市场,出口澳Ⅴ规格汽柴油104万吨,占汽柴油出口总量的45%,实现2016年海外账户增效16.7亿元,成为公司效益增长的新亮点。

广西石化充分考虑加工成本和产品收率,核算综合经济效益,采购低成本且适合公司加工总流程的原油,替代价格较高的原油。“通吃粗粮”的加工适应性增强,生产的沥青产品顺利推向市场。

借助集团公司下发的投资项目审批权,实施催化烟气脱硝项目,氢气回收项目于去年年末顺利竣工。氢气回收项目是广西石化首个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项目,年回收高纯度氢气4万吨、尾气20万吨,减少了制氢装置负荷,制氢成本降低,全厂燃料气管网稳定性和加热炉燃料安全性提高,成为公司节能、降耗、创效的新动力,也确保环保排放达到新国标要求。与此同时,30万吨码头原油管道项目、烷基化、动力站锅炉烟气净化等一批重点项目获得批复,将为广西石化创造更大利润空间。

提升企业管控力,保证运营安稳优

5月9日,生产二部制氢异构化联合四班班长杨瑞成手里的一块铁片,引起外操岗员工小廖的好奇。原来昨晚一场风雨过后,部分电缆桥架盖板和换热器上保温皮出现松动、脱落,杨瑞成及时发现、及时汇报。随后,杨瑞成又带领班组人员巡检是否还有其他问题。广西石化员工的这种责任心来自于对公司业绩考核体系的认同。

广西石化是新型现代化炼化企业代表,组织机构扁平化、辅助业务市场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年加工量1000万吨,员工总量尚不足1000人。人少活多,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成为关键。广西石化从优化业绩考核体系入手,在确定原油成本等各项考核指标时,注重先进性与挑战性统一,发挥绩效考核机制的激励导向作用,员工的责任心显著增强。

在广西石化,无论是促进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的绩效管理,还是保障安全平稳运行的设备管理,以及企业依法合规管理等,一切管理升级行为都坚持让员工“踮踮脚够得着”,与业绩考核挂钩,推进提质增效。

在摸清设备现状的基础上,广西石化根据油价变化准确研判2016年炼化生产最佳效益区间,经过与总部沟通,把装置大检修时间由原计划的3月份调整到11月底,抓住了一年当中的黄金创效时机。检修工期也由60天压缩至47天。同步实施了336个技改技措项目,集中解决制约安稳运行、生产优化、节能降耗的问题。

在推进合规管理上,广西石化大力推行公开招标,做好合同规划,坚持集中采购,招标率达到93%。“通过公开招标及相关配套措施,降低成本1亿元以上。”企管法规处副处长温刚说。

广西石化持续深化管理提升活动,通过发挥内部审计查错纠弊、决策支持和价值增值等方面的作用,降低库存、降低资金占用,2016年五项费用比预算降低35%,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

潮起北部湾,一家现代化石化企业在北海之滨因改革创新而闪耀光芒。

(关键字:广西石化 改革)

(责任编辑:00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