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革采油厂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员工的钱袋子就鼓不起来。”截至9月15日,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今年掷地的五项深化改革举措如同破晓的天空,露出了“鱼肚白”。
调整经营机制,采油区“独享”五项自主权。2016年,曙采厂选择在开发矛盾最突出、生产关系最复杂的采油作业六区开展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试点并一举获得多项成果。今年,该厂将这一试点的成功做法扩大到全厂七个采油区,并赋予这些作业区奖金分配、人员调配、承包商选择、油水井措施筛选、成本费用串项等五项自主权利,以此推动作业区生产经营活动高效开展。
加大内部市场保护力度。该厂在机修厂、工程大队两家单位开启工作量“全封闭管理、半封闭运行”自修模式。按照完成情况给予分段奖励,充分调动积极性。如因用工紧张而使自修任务难以完成,两家单位还可在全厂七家采油区调用电工、焊工等特殊工种,做到“人尽其用”,两家单位干不了的修理工作,再行考虑“外委”干,确保内部市场占有份额。全年预计实现创收1635万元。
在市场管理上,这个厂今年首次采用部分项目选商“总包”模式,选择车辆修理、变频器修理、空调修理、抽油机修理、无损检测等五个项目整体外包,实现降本增效。为确保整体外包工作有序开展,该厂制定了管理办法,配套了相关政策,自主研发了现场写实录入软件,建立了基层单位与主管科室联动机制。据介绍,五个项目总包金额为2056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降本500万元。
深化结构调整,盘活人力资源。一是结合公司改革方案和重组后采油厂发展实际,努力在优化职能、精简人员上下功夫。截至目前,减少机关人员74人;通过整合小队编制,减少基层小队4个。二是通过奖金政策调整,鼓励二线超编人员返回一线生产岗位,今年共有69名二线人员主动申请调到一线工作。实施定员与奖金挂钩,对内部缺员单位实施奖金包干,充分利用内部市场机制,抽调部分富余人员负责内部工作量。系统推进“关、停、并、转、减”工作,合并、关停低负荷班站,优化简化现有工艺流程,截至目前共关停采油站5座,节余操作人员52人。三是按照“五定”方案要求,想办法、谋出路,积极推进人员分流,计划全年通过劳务输出、业务反承包、新业务内部转岗等方式分流人员366人,目前已实现人员分流182人,其中组织劳务输出27人,新业务内部转岗80人。
在生产经营上首次推出项目经理负责制。今年,该厂原油配产209万吨,比去年增加配产11.5万吨。为牢牢把握原油生产主动权,该厂成立“1+11”项目组,明确工作目标,划清责任分工,细化保障措施,有序推进原油上产,原油日产从年初的5200吨,到今年7月中旬连升六个百吨台阶,并继续保持主动态势。目前该厂采油区正在开展的上产劳动竞赛已将全厂的日产水平拉向5905吨的新高度。
(关键字:辽河 采油厂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