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15日,“卧床”达530天的长关井塔中721-H4井,在实施注氮气诱喷工艺后“重生”,日产油15.5吨,日产天然气8.5万立方米。至此,塔中地区像这样经过党员专家团会诊并治愈的长关井共8口。
6月初以来,塔里木油田科研和生产单位200多名党员骨干组编的“36+6”攻坚小组坚守生产一线,按照“四清楚、一具体”总要求,针对36个综合治理区块的1900余口老井,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从地质到工程、从地下到地面,全方位、常态化开展地下复诊和低效井躺井的“救治”工作,夯实老区稳产基础,深挖剩余油潜力。
老井治理不是“就病治病”,而是对油藏和区块进行“复合疗法”,需要做到心明、眼亮、手巧、艺精。塔中Ⅰ号气田Ⅱ区是躺井重灾区,躺井占总井数的48%。让“卧床”长达6年的躺井“康复”,无疑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找准躺井成因,精准“复活”之策。6月份,见多识广的科研专家李世银带领塔中室党员专家团,从地下、井筒、地面、井史等多方面入手,开出80余条躺井治理良方。中古433-3X井在实施油管穿孔气举措施后,仅用3天就恢复生产。
老区综合治理会战6月打响以来,实施措施作业83井次,日增原油生产能力768吨,日增天然气392.4万立方米,1月至9月老井递减趋势明显减缓,老区油藏折算年综合递减由1月至6月的11%,下降到8.7%。
老区挂“专家号”, 山前驻“特战队”。针对库车山前是疑难杂症的特征,塔里木油田挑选身经百战的将士“挂帅”,战术变“单兵作战”为“整体布阵”,集结身怀绝技的精兵强将,齐心打好库车山前勘探开发会战。
库车山前地下具有酷似橡皮糖般的盐膏层,曾导致八成以上的井出现卡钻。见微知著,恰到好处,是一场硬仗。
由地质和工程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的“特战队”进驻山前后,首先从战略上转变,由以前的横向地层对比,转变为纵向岩性差异分析,根据盐下泥岩和盐间泥岩的差异特征来卡层。其次是战术的转变,把判断是否钻完盐层揭开底板泥岩的进尺从1米缩短到0.32米,推行“微钻时”工作模式,每钻进10厘米,记录一个钻时,形成一套克深、大北地区不同区块的地层岩性组合模式和库车山前井卡盐顶要诀,确保盐顶卡层钻进安全顺利。
克深24-1井钻进中,党员技术人员蹲点井口、全程把关,卡层关键点做到步步为营、精准施策,实现克深24-1井实钻与设计仅5米误差,创下库车山前钻井误差最小纪录。
(关键字:油田 党员 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