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5日,长庆油田在重点油藏综合治理区完成油水井措施超1万井次,自然递减率下降2.8个百分点,含水上升率下降2.3个百分点,50个油藏开发形势明显好转,42个油藏基本实现治理目标,据测算已累计增油达20余万吨,重点油藏综合治理取得实效。
随着油藏开发的深入,老油田含水升高,长停井、低产井数量不断增加,严重制约油田开发的质量和效益。面对这一困境,为最大限度挖掘老油藏潜力,长庆油田始终把重点油藏综合治理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科研人员结合生产现状,按照油藏、井筒、地面、管理“四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坚持“规模挖潜、效益挖潜、技术挖潜”的实施原则,全面深化油藏地质认识,对71个重点油藏全面体检,因井制宜号准脉,对症下药开良方,全力提升老油藏开发水平。
为确保综合治理效果,长庆油田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规律,开展个性化地质研究,重点摸清油藏开发现状,认清油藏开发主要矛盾,精细单砂体刻画,厘清砂体连通关系,完善小层注采对应,明确油水运动规律,动静态结合量化剩余油展布,对开发矛盾明显、亟须治理且有一定产量规模的油藏进行效益评价,有序开展综合治理。
长庆油田依据“综合治理,跟踪分析、油水并重、突出效果”的实施原则,立足“注—驱—采”联动治理,突出质量效益,多次进行方案的审查、论证,优选出最佳治理方案。重点开展精细注水优化、小层注采调整、周期注水、分层注水、低产井治理、微球驱等治理工作,结合注水专项治理,集中整治,降低油藏自然递减,控制含水上升。同时根据油藏地质特点、井网匹配关系、压力保持水平等情况选择符合油藏特点的工艺技术,发挥科技利器优势,瞄准连片低产区、含水上升区,加强技术攻关和现场支撑,综合开展重复压裂、补孔、解堵、体积压裂、堵水、酸化等工作,兼顾井筒治理、机采效率提升等,优化治理方案,确保治理重点。
同时,长庆油田持续跟踪分析,不断优化调整。在治理中,明确分工,强化组织协调,突出技术和管理结合、地质和工艺结合,通过强化油藏地质研究和方案论证、强化经济效益评价和方案优化、强化实施过程跟踪和方案审查“三个强化”,及时优化调整,建立“周跟踪、月分析”制度,对治理进度和效果及时跟踪、分析、通报,不断优化调整治理思路和治理方向,做到边实施、边总结、边调整,确保治理效果。
目前,长庆油田逐步形成了一套不同类型油藏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今年,长庆油田实现了综合治理油藏个数最多、产量规模最大、治理效果最佳的生产局面,重点油藏综合治理真正达到了“量效齐增”,全力支撑了油田持续高效稳产。
(关键字:长庆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