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开发规律影响,进入开发中后期的很多油田饱受含水率高、单井日产低等难题困扰,在没有规模增储和新建产能条件下,产量逐年递减不可避免。然而,渤海湾开发最早的大港油田却开创了“逆生长”奇迹,2013年至2021年储采比持续保持稳定。
1月18日,获悉,大港油田“逆龄”绽芳华的背后,源于依托“二三结合”多元协同增效提高采收率理论技术体系,走出了一条老油田提质增效、效益稳产新路。
打破壁垒
理论创新破解开发困局
“端牢能源饭碗,保障能源安全”是石油人的神圣使命。固守常规只能坐以待毙,创新求变或有生机。
大港油田开发人组建了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技术攻关团队,通过理论认识创新和试验分析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断块油田高含水期“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理论:二,即二次开发,涵盖重构认识体系、重建井网结构、重组地面工艺流程;三,即三次采油,指注入化学药剂驱动原油采出地面的技术;“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即二次开发与三次采油技术相结合,大幅度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大港油田开发团队创新理论认识,打破之前二次开发与三次采油各自为战的壁垒,提出将两者的层系井网一体化部署,前期立足精细注水,优选时机转入三次采油,发挥二次开发井网完整性优势和三次采油提高波及体积与驱油效率优势的协同增效作用,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同时,创建了“二三结合”多元融合采收率计算模型、协同增效采收率增量模型、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模型。
依据理论支撑,“二三结合”协同增效作用可带来10%以上的采收率增加值。广阔的前景进一步坚定了大港油田开发团队探索“二三结合”效益开发之路的信心。
破除瓶颈
科技创新赋能效益开发
“二三结合”效益稳产理论是理想的彼岸,依靠传统开发技术难以支撑其落地发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大港油田以一体化的理念组建多学科、多部门、多单位联合的项目团队,以采收率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开展工作。团队编制实施了港西开发区“二三结合”工业化试验方案,这也是中国石油第一个规模实施提高采收率技术体系的“二三结合”工业化试验区。
精准找到剩余油藏是老油田稳产上产的第一步。针对剩余油藏体量小、高度分散、隐蔽性强的特点,开发团队创新研发了断块油田油藏高精度表征技术,包含多信息融合小微地质体精细雕刻技术、储层非均质性动态刻画技术、多源信息联动微观剩余油无损定量表征技术,有效提升了小微地质体宏观认识精度,实现了油藏技术由精细到精准的升级换代。
向地层内所注入聚合物的驱替效果是决定油井增产的关键一环。一般来说,驱替范围大,油井产量高;驱替效率高,油井产量高。大港油田开发团队创新形成“二三结合”高效驱替技术,构建了断块油田多类型油藏环保型高效驱油体系,实现了高含水油藏波及状况与驱油效率“双飞跃”。
居高不下的开发成本制约着老油田效益稳产。大港油田开发团队创新研发了油田开发“物联网+”增效技术,实现了油水井和地面系统自动采集及智能调控全覆盖,整体运行成本降低30%,翻开了石油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崭新一页。
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到大港油田调研时指出:“港西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为老油田开发与提质增效创建了新的模式,尤其对东部油田的开发来说非常重要。”
协同发力
老油田内再造新油田
大港油田项目团队百折不挠,创新攻关,锻造了“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利剑”,也推动油田开发实现了由稳产提液向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实现效益稳产的新飞跃。
港西三区三断块是一个特高含水、特高采出程度的老区块,通过实施“二三结合”,采油速度由0.5%上升到3.1%,综合含水由94%降到80%,中心井区采收率达到74%,提高采收率21.5个百分点,采油速度和采收率大幅度双提高,实现“老油田内再造新油田”,树立了复杂断块油田采收率的新标杆。
大港油田“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破解的是行业内共性难题,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目前已走出试验田,在国内其他油田和国外进行推广,为特高含水油田持续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芳对大港油田的“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研究成果开辟了断块油田高含水期效益开发新途径,有效解决了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难题,深刻改变了老油田“开发游戏规则”,在石油行业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三结合”的叠加、倍增、放大功能,有效降低了开发调整的效益门槛,让更多老油田具备了效益调整的潜力,为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字:大港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