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保障供给勇担当

导读: “十二五”开局之年……
关键字: 中国石油
“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GDP增速达到9%以上。

经济强劲增长需要能源有力保障。2011年,中国石油增量、保质和提效齐头并进,勘探开发亮点频现,管道运输安全高效运行,炼油销售保供有力,坚定履行央企肩负的责任,描绘出一幅幅助力经济发展和保供服务民生的生动画卷。

增量:“补”源源不断新需求

保供,量的增长是前提。2011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约占全国总产量六成的中国石油,原油加工量、成品油销售量、天然气产量和销售量等生产经营指标均再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增强了保障能源供应的能力。

保供,关键时刻顶上去。2011年10月,市场柴油供需紧张,炼化企业全力生产,刷新多项纪录。兰州石化原油月加工量首破百万吨,辽阳石化汽油产量刷新单月纪录,吉林石化原油加工量和汽柴油产量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保供,社会效益排在前。在保供和减亏两难选择面前,炼化企业坚持满负荷生产,2011年第四季度日均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分别增长3.9%和3.4%;销售企业在进口资源价格倒挂情况下,积极投放,全年进口柴油33万吨,有效弥补国内资源不足。全年成品油日供应量首次突破30万吨。

保供,打好油气并举牌。2011年,中亚天然气进口量增加,西二线东段投产,江苏LNG建成,更多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百姓用上天然气这一高效清洁能源。在国内天然气市场上,中国石油的份额占到70%。

保质:“助”人民生活更美好

2011年,中国石油持续改善能源结构,增加天然气供应,提高油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凸显能源供应“质”的变化。

天然气大大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2011年,中国石油通过外引内增,天然气在油气当量中的比例继续上升,因“气”受益者近5亿人。

炼化企业汽柴油质量持续升级。“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成品油从国Ⅱ升级到国Ⅲ,部分炼厂升至国Ⅳ。2011年,锦州石化和长庆石化等质量升级项目陆续投产,在可预期的将来,重点城市还将步入“国Ⅴ时代”。

销售企业不断提高软硬件服务质量。2011年,“一卡在手,全国加油”;“昆仑好客”多样产品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去年春季大旱,山东境内800多座加油站24小时供油不间断;“三夏”夺粮,河南销售青年志愿队免费送油、义务割麦……作为中国石油保供的终端环节,销售企业用便民、利民和亲民的行动,兑现优质服务的诺言。

提效:“促”油气输送更快捷

2011年12月中旬,北京用气量陡增,接近全年用气峰值。陕京管道、华北地下储气库纷纷加大输气量和采气量,中枢系统——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加强协调,科学调配。“保民生、保重点、保稳定”一系列措施落实,保障了新年首个用气高峰顺利度过。

一条管道就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供给方,一头连着市场。这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是平稳和高效输送能源的重要保障。现在,中国石油70%的原油、成品油和99%的天然气已经进入管输时代。

中国石油正持续打造这一高效通道。2011年,管道建设里程超过5000公里。目前,中国石油的国内油气管道总里程突破6万公里,占全国70%以上。

中国石油还通过铁路、公路和水路等运输方式,将油气产品安全、平稳、快速和高效地运往目的地。2011年春季干旱,东北销售和西北销售一方面筹措资源,一方面强化调运,通过各种方式紧急发运油品,全力保障抗旱用油。中国石油运输公司发挥专业优势,确保油品及时送达终端。

方式不同,目标一致。致力于加快提升油气运输和协调能力的中国石油,将使油气更安全高效地送达需要的地区。


(责任编辑:0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