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自给能力提升幅度不大 五点发力再调行业结构

导读: 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中东局势扑朔迷离,各国经济增速放缓。就在此时,多个重量级石化项目在全球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我国乙烯行业面临怎样的发展状况呢?
关键字: 乙烯 炼油行业 节能减排

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中东局势扑朔迷离,各国经济增速放缓。就在此时,多个重量级石化项目在全球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我国乙烯行业面临怎样的发展状况呢?9月初,在2012年第七届国际烯烃年会召开之前,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发布了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我国乙烯自给能力提升幅度不大,相关产业正处在一个生产消费双增长的关键时期。
  白颐介绍,随着炼油行业的发展,我国乙烯行业进入了平稳增长期。2011年,我国乙烯产量为1550万吨,乙烯当量消费量为3130万吨,有将近一半乙烯下游产品需要进口。
  目前,全国有乙烯生产厂24家、生产装置30套。若不计重油催化热裂解装置和甲醇制烯烃装置,蒸汽裂解乙烯装置的平均规模达到54.9万吨。其中,单套规模达到80万吨及以上的装置仅有8套。
  这两年,我国乙烯生产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下降,乙烯进口量逐年增加,到2011年达到最高。
  目前,我国进口的乙烯主要来自韩国、日本。从全国各地来看,江苏是主要的进口地区,其次是天津、浙江。因为这些地区经济比较发达,靠近沿海港口,乙烯进口比较活跃。
  从消费增长看,这两年消费增长有所放缓,国内自给满足率进一步上升。尤其是“十一五”后两年,乙烯当量消费量虽然有一定增长,但是我国乙烯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稳定,2011年乙烯当量消费量为3130万吨,比2010年增长170万吨。2009年,乙烯自给率不到50%。2011年,国内乙烯自给率为50%左右,比2010年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现在已经超过50%。
  乙烯下游大概有一半产品依靠进口,但这两年进口趋缓,包括苯乙烯、聚乙烯进口量都在下降。在乙烯当量消费结构中,聚乙烯是最主要的消费领域,占乙烯当量消费量的55.2%,苯乙烯占乙烯当量消费量的7.5%。
  白颐认为,“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内经济增速下降,乙烯的当量消费量将呈现出缓慢增长态势,但优质原料资源仍是制约乙烯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未来乙烯行业发展面临的原料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将使乙烯行业原料成本增加。
  节能减排压力同样考验着乙烯行业。工信部发布的《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乙烯燃动能耗的目标是低于每吨857千克标准煤,近年新建的大型乙烯装置都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但老装置仍有较大压力。
  国内乙烯生产和自给率稳步增长。从2012年来看,国内乙烯装置建设又是一个高峰年。到2013年,“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的乙烯装置将全部投产。在“十二五”期间,除了湛江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中的100万吨乙烯项目已获得批准外,还有多个乙烯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预计2012年会有部分项目获得核准,如果顺利建设,将在“十二五”期间内建成。
  面对上述情况,白颐建议在五个方面发力推进乙烯行业结构调整。一是要充分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提高炼油装置和乙烯装置的规模匹配程度,加强炼厂干气、轻烃的回收利用,最大限度优化资源。二是要广泛采购石脑油、凝析油和轻烃等资源,并适度推进甲醇制烯烃发展,提高原料多元化程度。三是通过将副产物加工或者与园区企业结合,提高原料利用率。四是完善重油加工制烯烃技术。五是加快乙烯下游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高端产品比例。
  白颐介绍,现在我国每年进口几百万吨的聚乙烯,其实主要是一些特殊牌号和高端产品。我国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的业内人士希望在“十二五”期间,乙烯工业能在高端技术方面有一些突破。

(关键词:乙烯 炼油行业 节能减排)

(责任编辑:0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