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塑剂市场全年跌多涨少 部分月份亏损

2014-1-14 14:45:20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向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013年国内苯酐、DOP市场仍表现低迷,部分月份又现全行业亏损,整体苯酐表现稍好于DOP,但邻苯价格较苯酐坚挺,邻苯法苯酐利润微薄,萘法苯酐受工业萘价格上涨影响,利润也受到挤压,邻萘混合苯酐工厂相对有优势,回顾2013年国内苯酐、DOP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1.2013年苯酐、DOP市场走势相似,全年市场涨多跌少。具体见下图:

 

(华东市场苯酐、DOP市场价格走势图)

以华东市场为例,全年DOP市场价格高点出现在2013年1月,在13200元/吨左右,价格低点出现在11月,价格在10800元/吨左右,价格创三年新低。年末华东DOP市场价格在11000元/吨,较年初市场价格下跌2000元/吨。

苯酐全年价格高点出出在2013年1月,价格在11800元/吨附近,价格低点出现在2013年6月,价格在10000元/吨附近。

苯酐与DOP市场走势稍出现分歧是在2013年8月以后,在经过市场一轮拉涨过后,苯酐及DOP市场均快速回落,10月开始,华东DOP市场价格基本围绕11000元/吨价位上下波动,而同期苯酐市场则出现两次小幅上涨。原料上涨而DOP市场价格无法跟涨或跟涨幅度不及预期情况时有出现,这也说明了DOP市场疲弱的现状。另一方面,DOP的另一生产原料辛醇2013年在其产能呈现井喷式扩张的情况下,价格持续下滑,也带动了国内DOP市场价格向下。

2. 2013年国内DOP产能扩张停滞,工厂开工低位,全年开工在5成左右。

2013年DOP下游产品需求仍无好转,终端市场对PVC膜料、电缆、皮革等制品需求增长缓慢,对DOP采购较少,厂家不得不持续降价出货。另一方面,DOP装置开启或关闭成本较低,工厂在亏损之下,选择降负或停车减少损失。近年来增塑剂产业链产品表现低迷,在利润空间小甚至为负之下,国内基本没有新上装置。甚至北京华颖DOP装置长期停车,国内产能不升反降。

3. 萘法苯酐比重增加,但优势减小。

近年来,邻法苯酐受邻苯价格高位坚挺的影响,利润空间逐渐缩小。而原已被淘汰的萘法苯酐因其原料工业萘价格低廉,再次走入公众的视野。工业萘2013年初价格仅在6000多元/吨,而与此同时邻苯价格则长期在10000元/吨以上的价位徘徊,两者价差达到3000-4000元/吨。萘法苯酐成本优势明显,大批邻法苯酐装置开始进行工艺改造。2013年,山东宏信5万吨/年苯酐装置、湖北博尔德2万吨/年苯酐装置,江苏长海5万吨/年苯酐装置、安徽铜陵1万吨/年苯酐装置进行邻萘工艺改造。2013年新投产的苯酐装置为:河北信诺立兴煤化萘法工艺5万吨/年、唐山宝铁煤化萘法工艺4万吨/年。即2013年苯酐装置产能增加9万吨,但奈法苯酐产能增加了22万吨,占苯酐总产能比例增加。

但在2013年,工业萘的价格也出出了大幅的上涨,年末工业萘价格在8500元/吨附近。年末其苯酐售价较其成本已近亏损,而同期邻苯法苯酐价格则存在200-300元/吨的利润空间,部分市场人士担忧萘法苯酐成本优势消失,风险加大。苯酐的价格走势受其原料价格影响较大,综合看来,邻萘混合法苯酐工艺可能会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

4.有新增邻苯产能投放市场。

2013年,国内邻苯产能有所扩张,11月,福建腾龙芳烃新建24万吨/年邻苯装置投产,12月,海南炼化10万吨/年邻苯装置试车,2013年我国邻苯产能达到134万吨。同时,上海石化、四川石化新建邻苯装置将于2014-2015年投产,预计2015年,我国邻苯产能可能达到152万吨。

国内邻苯供应长期依靠进口,随着国内装置的投产,邻苯市场对外依存度将有所下降,同时邻苯下游产品产能也在扩张,进口货仍将继续影响市场。

5.环保增塑剂比例增加。

2013年,DINP等环保型增塑剂价格下跌,与DBP价格差距缩小。DINP的低价格使之对比DBP来讲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挤压了部分DBP的市场份额,预计2014年,环保型增塑剂占增塑剂的比例可能继续增加。

2014年1月,苯酐市场价格持续阴跌,DOP市场受其低开工,高成本影响,价格弱势盘稳。当前看来,辛醇2013年产能井喷式增长,2014年仍有新的产能投产,市场走势堪忧。增塑剂下游产品需求也未见回暖,增塑剂产业链2014年仍难有大的改观,价格受原料影响仍大。

 

(关键字:增塑剂市场)

(责任编辑: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