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综述:
元旦节后,中国甲醇市场呈现全面下跌态势,主产区甲醇工厂迫于销售压力主动调低出厂价格。其中,内蒙最低降至2150-2200元/吨,较元旦前累计下滑400-420元/吨,受此拖累,山东走低至2540-2570元/吨,河北2400-2500元/吨,河南2480-2700元/吨,多地降幅在100-200元/吨。而1月第二周,下游节前备货提升,山东甲醇率先反弹,河北、华东等地略有跟进。但临近春节,国内各地甲醇下游陆续进入“春节模式”,需求大幅下滑,物流逐步减少,运费走高,主产区与主销区市场走势分化严重,市场难有太大涨跌。
影响因素:
1、进口市场
港口地区近期受到海上恶劣天气影响,部分中东以及其他地区船期推迟到港严重,部分应于12月底到港的货推迟至1月份上中旬到港,但是进口船只直接发往下游工厂居多,预计后期港口库存量仍然维持低位水平。内蒙古和关中地区货源也成为部分港口业者“抢夺”的目标,毕竟1月份到港的美金盘成本皆要在2964-3000元/吨上方,成本高居不下。而内蒙古以及关中货源送到华东港口成本,就目前来计算在2800-3020元/吨(1月中下旬到港),相对进口船货成本来说具有巨大优势。
2、下游市场
国内部分甲醇制烯烃装置开工有降,斯尔邦盛虹90万吨/年MTO项目7日起停车、浙江兴兴70万吨/年MTO项目装置负荷降至7成、山东阳煤恒通30万吨/年MTO项目1日起停车10天,蒲城清洁能源40万吨/年PP装置由于故障于1月2日起临时停车,上述烯烃企业停车或减产导致局部甲醇流通量富余。
3、生产情况
11月份以来,北方一带甲醇及其下游工厂就已经出现停产、限产现象,其中河北、山西等多数焦化企业被迫限产或停产,如:河北定州、邯郸限产30%,邢台工厂限产达50%,涉及企业有金牛旭阳、河北建滔;山西临汾限产40%,宏源停车,涉及光大、山焦及万鑫达等;长治限产20%,含潞宝、通州;晋城部分企业亦持续降负现象。此外,河南鹤煤、中新、晋开及豫北亦因环保出现停工,至今部分装置仍未恢复,山西阳煤丰喜、建滔万鑫达及晋煤天溪等装置重启,但河南晋开,山西同煤广发、山西宏源等装置停车检修,国内甲醇整体开工在60-70%左右。
4、天气影响
“冷冬”爽约,截至目前并未出现预期的极寒天气,除了多次因雾霾天气影响港口装船作业外,火车、汽运并未受到大范围的影响。
后市预测:一方面年末受传统下游转弱,且国内烯烃整体开工出现回调等导致需求端"削弱"明显;另一方面,雾霾、雨雪等特殊天气牵制,内地产区货物外运周期拉长,且年底排库/清库操作下,上游端工厂出货积极性凸显。年前下游备货及上游清库最晚将在下周结束,因此价格将继续下调。但年后归来随着下游补货的带动,市场或将有短时报价上涨趋势。不过后市也存在一些风险点,如经济增速可能下移、货币流动性趋紧等宏观因素,以及资金持续流出商品市场和产业链利润分配局限。
(关键字:甲醇 甲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