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全国各地陆续进入“三夏”时节,在各地的麦田里到处可以看到紧张作业的收割机轰隆而过,挥汗如雨的农民干劲十足,远处麦浪滚滚,和往年一样,仓廪殷实是每个农民的期盼。
又是一个丰收年
6月1日,记者来到陕西杨凌五泉镇毕公村,难得的好天气让村民都走进地头抢收。骄阳似火,村民马顺怀在自家地头挥舞着镰刀,动作轻盈干练,收割机器不能收到的小麦。地头站满了等待机器收割的其他村民。“虽然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都比较干旱,但是我们水肥和管理都跟上了,所以小麦和去年相差不大,也有将近1000斤,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马顺怀说。
河南省滑县白道口镇黄村于同勤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2004年起,他就开始承包土地种粮,如今他承包的耕地已经超过260亩。去年仅种粮的纯收入就达到10多万元。“从现在看,小麦长势和去年一样好,如果最近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于同勤站在自已的承包地里边查看苗情边说。承包地多了,仅靠人力不行,老于先后投入10多万元,购置了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带耕犁的拖拉机、玉米和小麦播种机等农业机械,种地实现了机械化。
记者从郑州市商品交易所、河南省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等地了解到,尽管在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冬小麦生长周期遭遇干旱、低温、冰冻等恶劣天气影响,但整体质量和产量并未受到较大影响。郑州商品交易所高级分析师许治国认为,从目前主产区的新麦生长成熟情况来看,今年将迎来一个丰收年。
规模化经营出效益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并提出,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有必要对农民承包的土地进行全面的确权登记颁证,以提供更好的法律依据。这样的好政策给承包大量土地、搞规模化经营的“种粮大户”们吃下了定心丸,也让不少种粮大户尝到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甜头。
孙云山是河北省宁晋县河渠镇赵村人。今年50岁的他从2005年就开始通过土地流转承包耕地,现在已发展到450亩的规模,粮食生产水平也逐年提高。他种的粮食亩产1100多公斤,总产量达450余吨,每年收入80多万元。不仅自己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而且带动全村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2012年,孙云山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称号。“通过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生产,可以减少生产成本。而成本的下降也使得种田变得有利可图。”孙云山说,这几年,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数剧增,出现了土地无人耕种现象。2005年他试着承包邻近几家的30余亩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经过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控制成本,当年就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提出了坚持土地政策长期不变和大力推广农业科技,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热情更高了。下一步,我还打算开个粮食深加工企业,拉长粮食产业链条,打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和孙云山相比,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管理区魏岭办事处魏岭村刘涛也是通过规模经营尝到种粮甜头的种粮大户,2012年,他通过流转土地640亩种粮,收入30多万元。“种地不相信科学可是瞎糊弄,只有优良的种子、科学的种法才能种出好粮,规模越大效益越高。”今年5月,刚被评为潜江市2012年“种粮大户”的刘涛对种粮信心十足。
盼粮价和政策给力
“种粮收入与以前相比还是少了一点,近年来农用物资一直涨,就拿尿素来说,两年前1袋90多元,现在120元左右,1亩地施一袋尿素就要多支出近30元。俺主要繁育小麦种子,两年前1斤1.6元,现在2元左右,一亩地种子、农药、化肥等开支一年大概需要800元左右,加上土地流转承包费用,大规模种粮的利润还是有些少。”于同勤算起了种粮账。“要是粮价更给力一点,农资价格再降一点,国家在贷款、购置农机具等方面向咱种粮大户倾斜一点,种粮的收益会更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会更高。”于同勤说。“党的惠农政策好,农民的粮食增收才有保障。”宁晋县的段志培承包土地面积达1030亩,配备了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等11套农业机械,经营的农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他说,现在一亩地政策补贴加上节支就有近300元。“承包这么多土地,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周转不开,最盼国家能多一些惠农政策,种粮多些补贴,银行多贷点款,再买几台大型农机具,多打几眼深水井,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段志培说。
今年,山东省对于种粮的补贴金额就达到空前程度,最高补贴资金达到100万元。省财政拨付种粮大户补贴资金8729万元,对全省842户粮食种植面积300亩及以上(其中,小麦或水稻种植面积150亩及以上)的种粮大户给予补贴。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种粮大户建设改造农田水利、晾晒、仓储设施,购置农业机械设备、农业生产资料等。山东省有6户种粮大户可获最高补贴资金100万元。“土地里也能种出黄金,我们相信,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借助国家的好政策,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早日奔向小康。”段志培说。
(关键字:种粮大户 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