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下跌最大动力来自煤炭行业

2013-7-16 15:35:22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自2012年我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逆转以来,国家己完全彻底放开了煤炭价格。相对于油气、电力等,煤炭现在已经是完全市场化的产业,其产品价格也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缘于煤炭价格下降趋势,煤炭企业效益下降,有的甚至亏损,因此有的地方政府出台保护主义的政策措施,短期有利本地煤企销售,但长期利弊就难说了,诸如对购买本地煤的用户进行奖励补贴,无异于拿纳税人的钱与市场角力,越位且自不量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大幅增长,几乎包括所有资源类产品丰富的国家、跨国公司都在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我国煤炭行业自然顺风顺水,煤价经历十年单边上涨,景气度堪称“黄金十年”,可谓气冲牛斗、空前绝后。煤炭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赚钱效应带动对煤炭产业投资大幅增长,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升级,采掘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2013年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前5个月我国煤电油运供需形势相对宽松,但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其实,自去年年中以来,随着经济增速趋缓,环境约束问题凸显,对能源包括煤炭需求增长下降。从数据看,对煤炭的需求总量并没有下降,还是有增长,只是增长的百分比从前十年两位数降为一位数。但价格下降幅度之大,对煤炭行业的冲击超出预期。从供求关系意义上分析,前十年煤价的大幅上涨,主要是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强劲增长,煤炭生产和供应偏紧,属需求拉动价格上涨。当然也有政策、运输瓶颈、资源与需求反向分布等等因素。现在我国能源开发利用进一步向节能、高效、清洁、低碳方向发展,因此需求有变化,但数量仍有增长,而煤价掉下一半,说明煤炭产能和产量大大超出需求,统计数字也很清晰说明这一点。因此可以说,现在推动煤价下跌的主要力量,来自煤炭行业自身。  

此一时,彼一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所说的“结构性矛盾”,情况所指比较多,但煤电矛盾至今仍然突出,是其一。煤炭与火电作为产业上下游关系,前十年煤价大涨时,因为电价没有放开,火电企业亏损严重,怨声载道,煤企闷声发大财;现在供求关系逆转,煤企怨声载道,火电企业闷声发大财。国家发改委多年推动煤电融和,效果不佳,案例不多,像同煤集团重组章泽电力的此类融和案例,现在看当时是明智决策,很好平衡了市场风险和煤炭价格大起大落的周期。当然,现在煤的身价低了,对电力来说,又是兼并重组煤企的好时机。  

现在,许多比较困难的煤炭企业,希望市场情况会逐渐好转,煤价上升,渡过难关,这恐怕很难如愿。市场不会按你的愿望“出牌”,政策、环境也不支持。我国能源“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高排碳的煤和石油占一次能源的比率将从2010年降低6.9个百分点,而低碳的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相应增加6.9个百分点。现在,各级政府全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我国钢铁、电解铝、水泥、造船、玻璃制造等产能严重过剩,但有的企业和地方政府不愿带头削减产能,都想等着别人先死,市场机制暂时失灵,积累了更大的市场和环境危机。京津周边环境压力突出,河北宣布到2015年前减少煤炭使用量4000万吨,到2020年减少钢铁产能6000万吨。市场效果有待观察,但煤炭的使用无疑会下降。从国际大环境来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碳减排成为国际共识和政策目标,就在6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乔治城大学发表气候新政时公布了新的碳减排计划,并提出三项具体措施推动计划执行,媒体就此称奥巴马向煤电宣战。  

作为煤炭资源性企业,如果资产负债低、流动资金充裕,当前市况下企业的赢利会下降,不会有生存之忧。但是,如果企业在煤价高企时,风险意识不强,高位接棒,盲目扩张,资金成本高,现在煤价大跌时,赢利、偿债能力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就成为必然,这是决策失误的应有代价。亡羊补牢,需要当机立断,顺势而为,不能心存侥幸。有学者认为,当前经济需有四防:一防投资过热,二防通胀加剧,三防转型迟缓,四防改革停滞。其实我认为除防通胀外,其他三条煤炭企业都可借用,引以为戒,犹未晚矣。

(关键字:煤炭 价格)

(责任编辑: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