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过后,国内尿素市场正如之前业内人士猜测的那样,夏肥行情整体进展不顺,经销商采购缓慢,农业内需不温不火。对此,大家多以平常心对待,毕竟国内尿素市场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除了跌价就是各种利空因素外,而且在春耕行情中更是令人们失望之极。因此,在这次所谓的夏季行情中,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厂家方面不乏试探性提价,但严控涨幅,从五月底到六月初,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厂家均有20-40元/吨不同程度的调价,随后便以稳价为主,由此不难看出销售压力之大。经销商操作上表现则较为谨慎,随采随销,时刻保持低库存状态,以此降低或避免经营风险。现阶段,尿素市场失利局面明显,对行情走势的判断声音也随之增多。其中,有坚持“成本论”抄底者,有力推“外贸论”缓解内销压力者,更有关注行业开工率建议限产保价者。事实上,虽然有这些轮调各持道理,但在大多数经销商看来,以不变应万变的“以销定采”式操作才是最保险的。
勿以成本判断尿素底价
谈起“成本论”,尽管有着尿素价格与成本之间的一次次对比经验,业内对尿素抄底价的判断仍然缺少胜算。记得在年初春耕备肥期间,尿素价格以接近成本线的理由说服了一部分经销商采购,因为大家相信依托成本支撑,尿素价格即将触底反弹。然而到最后,这样的做法只换来了亏损和反思。如今再以尿素出厂价对比成本,超过半数以上的企业生产一吨尿素实际已是破本100元的现状。但即便如此,如果有人还以成本支撑为由带头抄底尿素,相信其追随者也是屈指可数了。据了解,尿素原料煤价只在低位盘整,而且由于下游需求疲软,销售压力迫使煤企存在暗降或赊销现象。这就给尿素成本创造了一些不可确定因素。简而言之,从表面上看似倒挂的尿素价格,实际损失或许早已转嫁给了煤炭企业。因此,从某种角度分析,成本支撑并不可靠。另外,即使择机抄底,价格反弹也将受阻。常言道:市场供求决定价格,尿素产能过剩在先,缺少利好在后。试问价格何以看涨。
国际市场仍被业内关注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夏季用肥行情确已在运作中,整体下游走货情况较前期相比也算有所好转。但厂家和经销商总是透着那么一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觉。若按上文分析来看,夏肥市场存在供求过剩等多种利空因素,商家此时也难有作为,充其量也只是微利经营罢了。因此,这些“醉翁”真正关心的或者说更加在意的应该是国际尿素市场包括近期在悉尼召开的IFA化肥会议。此前,国际采购商借中国七月降税出口尿素为由一再压价。以至于在五月底的国际尿素报价中,尤日内、波罗的海的小颗粒尿素离岸吨价仅报出了290-295美元和280-287美元。我国小颗粒尿素离岸价更是跌至278-283美元/吨,核算国内集港价为1440-1450元/吨。当然,如果是以七月的尿素出口关税计算,貌似集港价可以提到1650元/吨,但外商似乎并没有打算把这部分利润留给国内企业。据市场传言以及众多贸易商的最新销售显示,中国七月小颗粒尿素离岸谈判价已跌至240美元/吨,集港价也随之回到1440元/吨,甚至更低。这将是国内企业所不能接受的状态,并有可能中断后期交易。因此,相较国内低迷的夏肥行情,厂商更期待国际市场能通过此番的IFA会议看到一个相对合理价位,以便后期操作。
总而言之,面对国内失利的市场环境,厂商均无过多期望,只能在出口方面稍作博弈。之前笔者也说过,往年尿素出口利润空间尚可,并能作为企业内销定价的标杆。但随着国际供求形势变化,加之供给国间的竞价以及采购商的压价,导致今年出口形势逆转,尿素外贸价低于内销价。尤其是在产能过剩,供求压力增加的背景下,国内尿素价格连续下滑,即使夏肥行情启动,也很难扭转这一局面。目前,国际市场再起波澜,印度招标在即,采购商仍有博弈价格之意,IFA会议能否客观评市,这些疑问仍需进一步等待。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杨卢义(关键字:尿素 尿素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