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氮肥产业: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2015-1-28 9:47:19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014年,我国氮肥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市场低迷、竞争激烈等因素制约行业发展。2015年,我国氮肥行业仍面临如何发展、如何调整的难题。日前,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刘淑兰分析目前我国氮肥行业取得的成绩及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认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实现氮肥强国梦的必由之路。

难题待解·

求破冰回顾氮肥行业发展之路,技术进步一直是氮肥行业发展的主线。多年来,通过技术不断进步,氮肥行业才有今天的规模、水平和令人瞩目的成绩。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粮食增产,几亿人吃饱肚子,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化肥工业,氮肥是重中之重。为打破国际封锁,解决化肥自给问题,自力更生成功研发符合当时国情的氮肥生产技术和产品品种。为适应农业对肥料品种的需求,近几年,氮肥企业在传统肥料的基础上向新型肥料进军。

2013年,我国合成氨产能占世界总量的35.1%,尿素产能占世界总量的40.8%,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合成氨生产国、最大的尿素生产国。2002年我国合成氨产能4350万吨,2013年达到7401万吨,年均增长4.9%;2002年我国尿素产能4070万吨,2013年达到8070万吨,年均增长6.4%。2002年我国合成氨产量3654.2万吨,2013年达到6197.7万吨,年均增长4.9%;2002年我国尿素产量3522.7万吨,2013年达到6706.6万吨,年均增长6.0%。同时,氮肥工业进入大企业时代。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产量在30万吨及以上的尿素企业82家,产量占总量的77.7%。

传统氮肥品种齐全,高浓度氮肥成主力。2013年,尿素和硫酸铵占比呈扩大趋势,分别较2012年提高2.3和0.2个百分点。碳酸氢铵、氯化铵和硝酸铵占比下降,分别较2012年下降1.8、0.5和0.4个百分点。原料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大型粉煤加压连续气化技术和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拓展原料领域,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推进装置大型化发展,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装置整体水平。

我国氮肥行业飞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目前仍有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能过剩,市场低迷,无序竞争严重,氮肥产品效益差,开工率低。2014年大、小颗粒价格全面下跌,其中5月份尿素价格最低,仅1443元/吨,同比下跌495元/吨。肥料行业中氮肥效益最差,2014年1-10月氮肥效益-1.93%。企业开工率仅维持在70%左右。

其次,生产企业销售理念和销售模式缺乏创新,销售工作不能适应市场和农业需求的改变。生产企业没起到市场主体作用,产品销售基本靠流通企业。不能适应流通环节不畅的市场新情况。据统计,2014年氮肥产量全面下降,年预计生产合成氨6066万吨,氮肥4499万吨,尿素6600万吨,同比分别降低2.1%,1.9%和1.6%。

同时,流通环节蓄水池作用越来越弱,加剧市场波动,放大产能过剩负面作用;尿素出口机制和模式缺乏创新;企业出口缺乏协调、自律和合作,话语权与出口大国不相匹配;氮肥品种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行业创新能力不强,这些因素都制约我国氮肥行业发展速度。

创新驱动·求发展

面对行业发展难题,只有靠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才能克服制约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氮肥强国梦。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全行业一项十分紧迫、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全行业更要重视创新发展,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环节,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为落脚点,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创新发展要在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创新和水平提升上下功夫,开发、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要在资源高效利用上做文章,研发煤基多联产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重视环保技术开发利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发展,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推进氮肥产业由大变强。

助推新型煤化工行业发展。“十三五”末合成氨采用先进粉煤气化技术的产能要达40%左右。延长产品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工业应用市场,到“十三五”末,工业消费尿素预计达到2000万吨左右,有利农用淡季化肥市场稳定。

2014年尿素工业消费1500万吨,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计算,到2020年,工业消费尿素超过2000万吨,加上出口因素,即使农业用量降到4000万吨以下,尿素产需也可保持平衡。

传统化肥改性增效实现差异化发展。传统化肥改性增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是适应测土配方和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需求;是化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到2020年农用化肥实现零增长、科学施肥的基础。

传统氮肥改性增效的原则是利用现有氮肥生产装置,生产总量大的新型肥料;适用大田作物、质优价廉,农民用得起的肥料;肥料利用率高,适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主打肥料。氮肥企业必须做好传统氮肥改性增效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和科学使用。推进单质化肥向复合、复混化发展;由速效肥向长效化、缓效化发展;由常规肥向高效化、功能化、液体化发展,实现肥料品种差异化,提高化肥利用率。

传统氮肥改性增效四大发展方向:硝基复合肥。我国是硝酸、硝铵生产大国,到2013年硝酸产能1800万吨,硝铵产能820万吨,有足够的硝态氮来源。硝基类肥料有利于提高氮素的利用率,适宜滴灌、喷灌等现代农业施肥方式。近几年硝铵改性技术和硝基复合肥生产技术研发成功,硝基类化肥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投产和在建的企业40多家,到2015年底硝基肥产能将达到1600万吨左右。

增值氮肥。是在肥料生产过程中加入海藻酸、腐殖酸和氨基酸等天然活性物质所生产的肥料改性产品。增效剂属天然物质,安全环保;增效剂易添加工艺简单,装置改造投资小,产品成本低,适合大装置、大量生产。添加的增效剂可按常规检测;大田实验作物平均增产9.6%,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7.9%。

液体肥。氮肥企业侧重发展尿素硝铵溶液(UAN)。UAN既含有硝态氮、铵态氮及酰胺态氮的液态氮肥,水溶性100%,无杂质,与灌溉设施配套氮素利用率达90%。目前,我国有18家氮肥企业既生产硝酸铵,又生产尿素,其中硝酸铵产能534万吨,尿素产能894万吨,如果全部生产UAN具有生产1300万吨的能力,这些企业分布在12个省(区),发展UAN溶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液体复合肥。液体复合肥是灌溉农业不可或缺的肥料,与颗粒肥相比,液体复合肥配方更加容易调整,可以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的数据提供更符合作物营养规律和土壤养分特性的配方肥。UAN发展为液体复合肥生产提供有利条件,由于价格高,主要用于经济作物,应该开发生产适于大田作物的液体复合肥。

创新经营理念和营销模式。新形势下,氮肥企业要有效应对挑战,必须在创新经营模式上下功夫,突破传统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农业变革的有利时机,开展农业全产业链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探索,由肥料供应商发展为农业产业的综合服务商;从单纯供应农资产品转变为农业产业的新成员。

当前,企业正在尝试通过农企对接拓展新的销售渠道,这是解决流通环节不畅,减少中间环节的有效措施,是未来企业营销的主渠道。这种渠道创新,不仅顺应农业发展新需要,同时从根本上改变生产企业销售被动局面。越来越多企业家有更前瞻的思考,勇于探索,积极参与,致力打造全新的经营模式、合作模式、盈利模式,闯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好路子。

加强出口自律,创新出口模式。充分发挥国内外两个市场作用,化肥大国要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有所作为。这是打造百年企业,培育国际化经营企业的必要条件。国家放宽化肥出口政策,为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条件,生产企业要很好地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做好化肥出口。

稳定农业市场,开拓工业应用领域,进军国际市场,三者并进是解决化肥常年生产、季节性使用的矛盾,当生产企业真正占领国内外两个市场时,才能面对市场游刃有余。在出口问题上,企业要联合,共同对外,形成合力,联手开辟国外市场。杜绝竞相降价,无序竞争。自2011年氮肥和尿素出口量逐年增长,2014年1-11月份,尿素出口1198万吨,我国已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国。

 

(关键字:氮肥产业)

(责任编辑: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