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白俄罗斯周四达成2015年进口氯化钾定价协议,价格为315美元/吨,较2014年合同价格上涨10美元/吨,涨幅远低市场预期,销量未定。业内分析师认为,该价格保持了世界钾肥“价格洼地”的优势地位,有利于稳定国内钾肥市场。
白俄罗斯钾肥公司周四宣布,经过长期谈判后已与中国买家财团就2015年进口钾肥定价达成协议,合同价从去年的305美元/吨,提升至315美元/吨。这也是白俄罗斯首次与中国进口商达成的指标钾肥定价。
该价格远低于全球主要钾肥供应商预期的10%的提价幅度,继续保持了世界钾肥“价格洼地”的优势地位,有利于稳定国内钾肥市场。这也说明,自全球最大肥料制造商俄罗斯OAO Uralkali宣布退出与白俄罗斯钾肥生产商Belaruskali的合资企业BPC后,打破钾肥价格垄断后的一个常态化影响。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认为,该合同定价对应到完全到港成本为2050-2100元/吨,加上经销商利润后与国内钾肥企业盐湖股份(000792.SZ)的钾肥出厂价格2160元基本持平,影响偏中性。此外,国内钾肥后期走势仍需观察到港量和海外需求的增量,预计未来一个季度市场价格将比较平淡。
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钾肥价格在春节后提升了50元/吨,现价与此次谈判价格基本持平,对国内钾肥市场影响偏中性。但他认为,此时正逢南美市场需求淡季,也是导致定价低于市场预期的原因,并预计钾肥价格在今年四五月份将会逐渐迎来升势。
高盛分析师认为,该协议的达成加剧了全球钾肥市场最新形成的竞争强度,并认为10美元每吨的提价对市场影响为负面。
受此消息影响,世界最大钾肥生产商Potash(NYSE:POT)周四股价重挫4.94%,收报32.04美元每股。
(关键字:钾肥大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