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亟待消化 尿素先抑后扬

2015-9-11 12:10:00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杨卢义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810化肥增值税公布,到828增值税补充通知公布,再到91增值税政策正式施行,业内对尿素价格涨跌的猜测便从未间断。由于行业本身对增值税认知程度不一,在判断行情方面难免存在茫然感。本人此前曾说过,仅从对以往政策调整的心理影响考虑,在确定尿素不可能稳价之后,作为要么涨价要么跌价的二选一判断题来说,国内厂商显然更愿意看到涨价趋涨,所以本轮看涨者明显要多于看空一方。但从增值税恢复一周内的市场实际反馈分析,情况并不理想,或者可以说是判断上的“失误”。引发“失误”的主要原因大体来自三个方面:首先,企业过于依赖农业市场以及工业内需对行情的支撑;其次,增值税确实与尿素市场长期形成的操纵模式存在一定冲突,提高的税收成本被博弈;最后,外围国际市场低迷,尿素出口遭遇汇率调整、外商压价等已确定或不确定的因素制约。即使如此,对于增值税复征对产品本身的影响至少应该是不为负数的概念,所以业内依然对政策实施以后带来尿素涨价判断保有一定的预期。但结果确实是“不涨反降”。

市场供求决定价格涨跌

业内在对于增值税不厌其烦的几番炒作中,无一例外的将其视为挺价支撑,即便就其本身的概念而言,也是意味着在产品成本面上的增加值。虽然在等待政策施行的这段时间里不乏个别提出看空观点的论调,但大多已被市场自动过滤,不作为参考。然而在增值税复征带来尿素跌价之后,越来越多的随声附和确实不免让人感到一些担忧。对于业内提出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说法从有市场经济开始便毋庸置疑。但尿素企业还没有到自己“消化”增值税的地步。工厂与经销商环节骤然增加了13%的税负确实很难令采购方接受,经销商根据自身库存消化情况和尿素企业进行价格博弈也无可厚非。尿素本身更可能以“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模式用市场经济规律来消化尿素增值税。即使从行业角度来看,按照目前国内尿素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评估,最后增值税还是会由尿素企业负担,但至少会经历一个成本下压的过程。如今却完全省略了这些步骤,未见博弈先自贬身价。据了解,由于山东部分没有大量预售订单的习惯,所以在增值税恢复以后便很快体会到销售压力,降价促销随之而来并引发了跌价共鸣。事实上,尿素行业本身就存在竞价和诈价的风气。可谓“一方降价,八方齐跟”,降价促销迅速蔓延开来,截止97,山东、河北、山西尿素实际出厂价普遍跌至1500/吨甚至更低;安徽、江苏的出厂价也回到了1600/吨;东北、西北、华中地区的尿素价格也一同被看跌。这样的结果与其说是市场供求决定价格,倒不如说心态压垮了本应出现博弈的行情。

增值税影响正在被消化

虽然增值税被频繁炒作,业内对此早已麻木,但其对尿素成本的支撑不能否认,短期价格下滑只能说明行业正在对增值税进行消化。这一过程需要“靠时间、靠市场、靠心态”。时间方面很好理解,即下游库存的消化情况。增值税政策补充通知划分出了91日前后的库存尿素3%与新采购尿素13%的增值税价差。以至于尚有库存可销的经销商停采新货,无论是农业、工业需求此时均在观望并思考13%增值税操作模式。幸好由于对政策解读存在异议,国内大型农资公司提前采购尿素库存量有限,特别是复合肥企业可期的9月中旬的一轮原料备货。所以从时间上看,很快就会触及到13%增值税如何操作的问题上。靠市场方面还要回到下游需求,虽然全国四季度对尿素需求属于淡季,但复合肥生产以及适量的农业淡储也是有必要的,一旦行业因竞价造成后期开工率大幅下滑,当前择机低价抄底就显得有必要了。心态方面,外围国际再传印度9月中旬招标的消息,考虑到对我国尿素价格的压价,业内预期离岸价或将跌至265美元,不考虑增值税的情况下,小颗粒尿素集港价只有1550/吨。对于当前国内跌价形势来看,算不上利好,但只少也能带来些心理上的慰藉。事实上,尿素产能严重过剩,调整行业布局以及优胜劣汰的角度考虑增值税复征的意义亦可看到其对后期尿素企业开工率的影响,从中获得信心支撑。综上所述,尿素短期跌价源于对政策的消化过程,一旦市场重现需求,在经过对增值税博弈之后,价格仍有反弹空间。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杨卢义

(关键字:尿素 尿素价格 尿素出口 尿素市场)

(责任编辑: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