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尿素生产企业的销售态度一直引领着整个行业的走势,想必已没有比用“执拗”一词来形容更为贴切的了。回想尿素行业最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企业盈利一路走低,如今已有风烛残年之感。尿素企业转型、转产调整迫在眉睫。尿素产品再也回不到07年底要靠政府限价1725元/吨才能抑制涨价的时候了;也回不到2014-2015年尿素年出口轻松超千万吨级别,且既有量又有利润的时候了;更回不到仅靠企业一时的限产保价就能缓解供求过剩矛盾的时候了。随着市场化经济进程的加速调整。尿素行业不断被以往未作解决的弊病所困扰,当前接近1000元/吨的尿素出厂价已是历史低线;出口只能靠竞价去投成本倒挂的标;产能过剩的局面愈发严酷,尿素企业甚至不敢轻言停车,唯恐再无复产机会。此时回到上文提到的“执拗”一词,很好的体现在尿素企业对生产的坚持以及对降价的固执上。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优胜劣汰,但在某些体制的影响下,尿素企业倒挂生产并在年内市场价格战中打破常规的促销还将继续。
市场无利 促销继续
仅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尿素行情持续低迷走势,短期内也难见半点利好。特别是在北方农业进入淡季、两广地区三季稻结束以后,农资流通企业对备肥明显一副推诿态度,即使工厂提出联储联销,也让那些风险意识较强的经销商望而怯步。究其经销商的心态很容易理解,毕竟当前尿素企业面临生死困境之时,先款后货的做法对商家已无保障可言。当然,虽有一部分大型尿素企业占据成本以及市场份额优势,但就投资回报率角度考虑,经销商显然没有必要去涉险。眼下,除非尿素企业能有更稳妥的促销策略,否则将难解下游观望滞销之围。小编似乎不记得尿素行业有过赊销的先例,却也不排除这一可能性。
农业需求淡季促使业内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业需求方面,然而今年6~7月我国中部各省尤其是长江流域频繁降雨,而严重的厄尔尼诺引发南方洪灾,并直接导致年内农业生产大面积绝收。受灾区域的补种以及后期秋季农业用肥需求尚未明朗,复合肥销售因此受阻,整体企业开工率偏低,以往8月为后期生产采购尿素的一轮行情也随之推迟。
另外,国内人造板行情也因房地产市场降温而再度疲软,胶板行业开工保持低位,对尿素的需求暂时看空。下一阶段尿素企业只能用竞价一拼到底。
出口或再度妥协低价
国内尿素市场的滞销让工厂再度将释放库存压力寄希望于出口方面,毕竟往年也用过这样的减压手段。但年内尿素出口形势一直被国际市场打压,过低的尿素投标价一次次的将中国高价货源“婉拒”。回顾以往,我国2014年尿素出口总量为1361.55万吨,平均离岸价为294.36美元/吨;2015年出口总量则为1374.8万吨,平均离岸价为286.45美元/吨。而今年三轮印度招标,我国对应的离岸价分别为218美元/吨、208美元/吨以及180美元/吨。
前两轮招标我国仍有少则20万多则50万吨的可供货量,虽然存在被外商砍单的情况,但也算能被国内厂商接受。直到第三轮招标公布以后,直接被判“出局”。此时,国际尿素市场新格局愈发明显,一方面是新兴尿素出口国对市场份额的抢占,另一方面也看出了中国尿素在国际市场上缺少成本优势和竞价资本。即便如此,国内现阶段滞销困境仍促使一部分企业萌生出口意愿。哪怕是亏本走量,也在所不惜。这也让小编回想起上周一些贸易商赌后市出口的情景。本着近一周来对国际市场尿素价格触底反弹的预期,港口方面已发布1140元/吨的集港价,其对应的离岸价为190-192美元/吨。起初或有人对国内厂商是否会妥协持有疑问,但随着8月初国内尿素新一轮降价的启动,一些业内人士甚至猜测1140元/吨的集港价会供大于求。但通过连续三年的尿素出口价格对比来看,妥协倒挂出口也应该算是企业“执拗”的最高境界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中华商务网 杨卢义
(关键字:尿素 尿素价格 尿素出口 尿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