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尿素欠支撑 需求走软现跌势

2017-6-9 10:45:30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杨卢义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本轮利好支撑消化殆尽

持续大约一个月的尿素稳步缓涨行情如今已见疲态,支撑本轮触底反弹的利好因素也被市场消化殆尽。细数之下大概有以下几方面利好:工业农业内需相继启动;企业轮修开工率持续低位;市场库存偏低致工厂待发量大;5月底的印度尿素招标。另外,诸如环保、限运、煤价调整等政策因素随也对尿素高价行情有一定利好,但周期偏短,暂不提及。

首先,季节性需求是业内普遍看好的涨价动力,配合淡季期间的市场低库存,下游厂商的每一次集中采购都将给尿素带来大涨行情。事实也验证了这一预期,从4月中旬的复合肥企业为生产高氮肥集中采购尿素,到5月上旬农业市场轮动备肥集中采购尿素,均让业内见证到了由“刚需之利”引发的行情触底反弹。不过,仅就尿素主产区报价来看,一旦出厂价超过1600元/吨,新单成交便见疲软,大中型农资公司“转采为销”、“低吸高抛”。对此,国内大多数尿素企业在5月采取缓慢涨价吸单的方式操作。下游经销商则调整为“随进随出”、“多厂多批”的运作模式,本着控低库存、增价购买渠道保供应的原则,回避高价风险。这样一来也使得大多数尿素企业均能获得可观的待发量,并成为其坚挺并缓涨报价的重要利好。之后5月底的印度招标也给了市场重新衡量尿素出口可行性的机会,虽不出所料的被看空,但至少也算有关注。

然而这些利好因素在行情进入6月以后均被不同程度的消化,工、农业需求方面遭遇高价瓶颈,下游厂商顾忌风险,大多在本轮主产区报价达到1580-1600元/吨以后持币观望。而刚需本身也因流通环节的持续渗透,已显疲态。工厂待发量随之降低,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开始盘算降价促销。印度5月底的招标果不其然的令中国货源“出局”,多少也给国内带来了一些心理影响。至此,除了行业开工率尚能缓速上调外,其余利好暂难依仗。

常态减产隐藏供求风险

从尿素行业开工率角度分析,业内对4~5月份全国范围尿素企业连续两轮集中检修所引发的价格上涨表示充分认可,并视之为促使尿素维持高价的主要支撑。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产能数据中显示:4月全国尿素实物总产量为511.50万吨,同比减少19.8%。这直接反馈出了尿素企业检修、减产的效果。虽然5月尿素产量尚未公布,但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毕竟两轮集中检修从规模上相差不大。然而,如果回顾今年1~3月的尿素产量,恐怕就要深思一番了。同样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2月尿素实物总产量952.74万吨,同比减少22.2%;3月的尿素实物总产量520.61万吨,同比减少20.4%。这样看来,全国1~4月的尿素行业开工率或者说产量均比同期下滑了20%左右,可谓常态化减产。据了解,1~3月尿素减产的原因不乏环保政策、成本倒挂、冬季复产难等问题,另外还有部分企业压缩尿素产能改销液氨或将尿素产能切换至甲醇等产品的情况。当然,也有一些小企业停产或退出。总之,国内尿素市场在1~4月行业长期减产的状态下,先后经历工业、农业的旺采行情,有限的涨幅显然难以“服众”,跌幅仍有破成本线的情况。眼看进入传统用肥旺季,上半年停车检修的尿素企业或抓住最后的销售机会加速复产,此番带给后市的供求风险不言而喻。

夏季市场仍存不确定因素

传统农业旺季临近,行业更多的关注供求局面,随之而来的更是影响市场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首先,尿素企业开工率复产情况,至少到6月初,尚处于可控范围。但不排除检修减产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而加速复产;另外,内需方面也不容乐观:港存尿素回流将直接削减华中、华南、华东地区的内需。仅小编了解,东北、华北港口大颗粒尿素回流价1530~1540元/吨。而部分华北、华东港存装船,运至福建、两广等地出货的情况较为普遍,出港价1650~1750元/吨不等。另据消息称:今年东北以及蒙西地区降雨严重不足,局部旱情已现,对农业生产势必造成一定影响,以致6、7月玉米等作物的追肥需求或被看空。另外,国内无烟煤价格缓降、部分地区铁路运费下调、内蒙新疆低价货源外发,均将成为后期市场的干扰因素。不得不承认,国内6月的尿素行情已开启下跌模式。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字:尿素 尿素价格)

(责任编辑: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