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后到6月的这段时间,化肥的价格迎来了一波大的涨幅,特别是尿素的价格,在局部地区已经涨了1000元/吨。那么,对于粮食不涨价,农资也一直在涨的情况,农民该如何保住收入呢?让我们一起来追本溯源的聊一聊。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国家也出台了200亿元补贴来袭,根治“粮价涨一分,农资涨十分”问题,实际种粮的农民有福了。
一、国家终于出手,控制化肥价格大涨
在6月17日的时候,国家几部门督促企业下调化肥价格,市场上的化肥价格也相应地有所下降。并在多次审核后,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化肥供应保障“三夏”生产的紧急通知》!作为国民基础的粮食价格已经很多年没有大幅上涨了,而化肥农资的价格却翻了好几倍。该如何平衡这种矛盾呢?价补分离,实施独立补助或许可行的方法吧。毕竟,杀鸡取卵的办法是不可取的,等真没人种地了,谁还买化肥。
同时,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左右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但这样的降价能持续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同时,从化肥的涨跌情况来看,农民还是有一些看法的。比如:
1、企业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谁又会考虑农民的苦衷呢?
2、国家应该严厉打击带头尿素抬价行为!
3、粮食涨一分,化肥涨几毛?我们这种承包土地的流转户,就是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补贴!
所以,我们在关注化肥价格涨跌的同时,怎么才能让农民真的拿到补贴,拿到福利才是根本。落地的福利和补贴才能保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二、200亿元补贴来袭,实际种粮的农民有福了
在我国,有一比较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粮价一旦有所上涨,多数情况下会“和谐平衡”掉,这是出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和国情条件决定的,并不是有意的打压粮价。而对于化肥的价格,人们总是有不一样的感觉,“粮价涨一分,农资涨十分 ”也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近200亿的专项补贴来袭,能否解决这一矛盾呢?
1、近期粮价上涨带来的盈利,多数已经被化肥等农资上涨给平衡掉了,所以,农民实际上是没赚什么钱的。
2、化肥价格不能成为我国保障1.3万斤粮食生产的阻碍,价格必须打下去。
3、除了200亿的直接补贴,在国内13个省近500个县,也将同步地开展种植保险,保障农民的收入。
4、但如何发放这些补贴,目前还没公布。同时,在粮价和房价差异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该如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是根本。但这次的下调化肥价格,直接发放补贴,或许能聊表欣慰吧。
农业在我国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不赚钱的行业,毕竟小农经济的生产力有限。和现在的世界上的农业强国一比,确实没有多少竞争力。才会出现现象农民辛苦一年也没赚几个钱的情况。因此,有时候就需要长痛不如短痛,在短期内改变土地的归并模式,将科技集约农业发展起来,通过价补分离的模式,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倍增农业的产能,才能走的更远。
(关键字:粮食安全 化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