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使用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泉州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积极开展化肥投入定额制工作,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促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据了解,定额施肥是在确保主要作物稳产增产的基础上,遵循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兼顾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肥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综合耕地地力、作物需肥规律、目标产量、种植效益等多重因素,按照粮油作物“控氮、减磷、稳钾”、经济作物“减氮、减磷、补钾”的思路,提出全市主要作物化肥投入定额制技术措施和水稻等22种主要作物化肥投入定额标准。
为了将化肥投入定额制工作落实到位,泉州市农业农村局针对性地制定了《化肥投入定额技术措施》,分别从科学精准施肥、有机养分替代、施肥方式改进、耕作制度创新、土壤酸化改良等五个方面进行技术指导与规范,明确提出:
要根据主要作物种植布局,开展田间肥效试验和取土化验,制定不同作物施用肥料总量、种类和比例,提出施肥配方建议,重点在果茶、蔬菜等经济作物推广有机肥、水溶肥、中(微)量元素肥料等,做到精准科学施肥;积极探索有机肥替代技术和沼液沼渣的有效利用,提高有机养分施用比例,替代一部分化肥投入,减少化肥用量;加大适应泉州山地特点的新型施肥小型机械的研发,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因地制宜创新耕作制度,大力推广“菜(绿肥、油菜)-稻”等轮作,发展“果(茶)-绿肥”套作,“稻-鱼(虾)”共生等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统筹实施农田土壤养分周年管理,减少周年肥料投入;通过开展以“土壤调理剂(石灰)精准施用降酸、有机肥阻酸、减氮控酸”的酸化防治关键技术,减轻土壤酸化的危害,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增产及品质提高。
据悉,泉州市自2016年起大力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已连续四年实现负增长。2021年,南安市作为国家化肥减量增效项目试点县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试点化肥投入定额制。完成示范推广有机肥50.3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0.2万亩(次),示范推广绿肥种植6.1万亩,实施稻田秸秆还田19.2万亩;预计全市农用化肥使用量比上年度减少2%以上。
根据相关工作部署,通过制定主要作物化肥投入定额标准,引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增加有机肥等有机养分资源投入比例,达到“一降二升”(即化肥施用总量下降、耕地地力和作物品质提升)的目标,至2025年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减少10%,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
(关键字: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