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豆磷脂简介
磷脂是一种结构比较复杂的脂质,是一种多元醇与脂肪酸、磷酸酯化而成的化合物。磷脂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的种籽、禽类蛋黄、动物的内脏和大脑中。植物中的大豆含磷脂最多,全豆含量为1.6~2.0%,其油脚含量为2.7~3.2%;其次是棉籽和菜籽,油菜籽含量为1.2%,全棉籽含量为0.7~1.2%,棉籽油含量为1.7-1.9%,葵花籽、全小麦、红蚕豆、玉米胚中含量也较高。动物制品中蛋黄含磷脂最多,达8-10%,全蛋含量3.4-3.5%,其次是动物脑含量5~6%,动物肝含2.5-3.0%,奶油含1.4-2.5%。大豆磷脂是从生产大豆油的油脚中提取出来的产物,组成成分复杂,它是由甘油、脂肪酸、胆碱或胆胺所组成的酯,能溶于油脂及非极性溶剂中,主要含有卵磷脂(约含34.2%)、脑磷脂(约含19.7%)、肌醇磷脂(约含16.0%)、磷酯酸丝氨酸(约含15.8 %)、磷脂酸(约含3.6%)及其他磷脂(约含10.7%)。其中最主要的3种磷脂为:卵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组成;脑磷脂,与卵磷脂的结构相似,它含的氨基醇是乙醇胺而不是胆碱;肌醇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肌醇构成。
1.1 大豆磷脂的理化性质
纯净的大豆磷脂在高温下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由于精制处理和空气接触等原因而变成淡黄色或棕色。大豆磷脂溶于油脂、脂肪酸和苯、乙醚等有机溶剂,部分溶于乙醇,极难溶于丙酮和乙酸甲酯,不溶于水。磷脂具有亲水胶体的性质,遇水时能吸水膨胀,从而使其在油脂中溶解度大大降低,从油中析出。在磷脂分子中,有磷酸根和氨基醇亲水基团及碳氢键疏水基团,故磷脂能起表面活性剂作用,能使水、油两个不相溶的相形成稳定的乳胶体,这是因为磷脂在水、油两相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层而降低油与水之间的表面张力,成为很好的乳化剂和分散剂。磷脂在空气中或阳光中不稳定,易氧化酸败而变黑,但在油脂中却比较稳定。磷脂的耐热性能较好,但温度超过 150 ℃会逐渐分解。磷脂在酸碱条件下易水解,其产物为脂肪酸、甘油、磷酸、氨基醇及肌醇等。
1.2大豆磷脂的生理营养作用
大豆磷脂产品的主要成分有油脂、磷脂、胆碱、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脑、神经组织、骨髓和内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幼龄动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大部分磷脂以脂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壁基质、细胞膜、髓鞘、线粒体和微粒体中,其作用是使非极性物质具有很高的通透性。磷脂还参与脂类的代谢,促进饲料中脂类的消化、吸收、转运和合成,防止脂肪肝的产生。磷脂不仅参与脂肪酸的代谢,而且改善维生素A的吸收。磷脂还参与钠离子与钾离子的活动,激活一些神经组织。磷脂与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必需脂肪酸作为组织细胞不可缺少的成分,还可增强组织器官功能,提高动物机体免疫系统活力,增强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胆碱可节约动物体内部分蛋氨酸。油脂中的亚油酸、亚麻酸是动物体不能合成的,是细胞结构和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必须从饲料中摄取。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饲料中的其他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大豆磷脂以质量好、数量多、加工成本低、用途广被重点开发,同时大豆是世界性的经济作物,产量最高,已形成规模生产,所以大豆磷脂最具有经济和商品价值。
1.3大豆磷脂的种类: 根据大豆磷脂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3.l 天然粗制磷脂 它是由大豆精炼油的副产品(油脚)真空脱水而制得,亦称为浓缩大豆磷脂。产品的丙酮不溶物(磷脂和糖脂)含量为60%~64 %,大豆油含量为36%~40%。
1.3.2 改性大豆磷脂 它是由浓缩大豆磷脂经化学改性而制成,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水包油(O/W)乳化功能。改性方法主要有3种:物理法、化学法和酶法。其丙酮不溶物含量与天然粗磷脂含量相同,但其乳化性和亲水性能较浓缩大豆磷脂有显著提高,因此在饲料添加性能、液体饲料制备和能量的消化吸收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在饲料中应用广泛。
1.3.3 粉末大豆磷脂 它是浓缩大豆磷脂经丙酮脱除油脂后的高纯度磷脂产品,也称脱油磷脂粉。色泽为米黄色或浅棕黄色,呈粉粒状,丙酮不溶物含量为95%~ 98%。
1.3.4 精制大豆磷脂 经丙酮沉淀制得的粉末大豆磷脂可经乙醇油提进行纯化,乙醇处理后分为醇溶部分和醇不溶部分。醇溶部分磷脂酷胆碱含量高,增强了其亲水性,是O/W型乳化剂;醇不溶部分分为磷脂酸乙醇胺和磷脂酷肌醇,是W/O型乳化剂。
1.3.5 磷脂油 是植物油和脂肪酸稀释的磷脂产品,粘度低,易于泵送或喷涂。磷脂含量一般为30%~52%。
1.3.6 粉状大豆磷脂 是液态磷脂加载体而形成的固体粉状产品。磷脂含量为 10%~50%。
1.3.7 漂白大豆磷脂 粗磷脂经过过氧化氢漂白后进一步脱水所得的产品,含水量小于1%。
1.4大豆磷脂的鉴别
1.4.1感观鉴别
含油的磷脂在10%以上时,呈液态具有流动性,流动性随油的含量增加与温度的增加而增强。 a、粗大豆磷脂在水分小于1%,酸值小于38时,颜色为棕色或褐色,具有浓厚的糊香味(炒大豆的香味)。若具有辛辣味,并颜色较黑的,则是部分磷脂碳化(焦糊)。 b、漂白粗大豆磷脂的颜色为黄色或深黄色,气味与粗磷脂相同。 c、酰化磷脂与漂白磷脂相似,气味微酸。上述三种产品如果在常温下发粘,则有三种情况:水分超过4%以上;磷脂含量超过60%;磷脂酸败以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使磷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氧化钠起中和反应生成钠盐。
1.4.2理化鉴别
a .采用仪器对磷脂的水分、酸价、磷脂、油、杂质进行分析。
b.作水溶性分析。
粗磷脂、漂白磷脂、酰化磷脂的区分。方法是:取1~2克磷脂,放入50ml纯净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当磷脂在水中起球状分散但不溶于水,说明此种磷脂是含油量较高的粗磷脂;当磷脂粘到玻璃棒上不分散的是磷脂含量较高的粗磷脂;当磷脂成片状分散或停止搅拌以后磷脂沉淀或漂浮水中但不溶于水的是漂白粗磷脂;当磷脂在水中成丝状,随着玻璃棒的搅拌,3~5分钟内溶解到水中(水是白色乳状)的是标准的酰化磷脂
2、大豆磷脂产品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
2.1 大豆磷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2.1.1 预防脂肪肝 鱼类"营养性脂肪肝"严重影响鱼的生长、肉质和抗病力;鸡的脂肪肝可导致产蛋率下降、死亡率升高。脂肪肝综合症的生理原因主要是缺少磷脂,因为磷脂对脂肪代谢是非常重要的。磷脂分子具有乳化特性,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能酯化胆固醇,在血液中调节脂肪、胆固醇的运输和沉积。动物在肝中合成磷脂,并可通过形成脂蛋白不断把这些脂肪转运到肝外。脂蛋白是磷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阿扑蛋白的复合物,如无足够的磷脂,脂蛋白便不能形成,肝内则会充盈脂肪。由于肝壁薄组织被脂肪浸润,其他重要的化学过程和合成就不能顺利进行,这样机体的其他有关功能将受到影响。因此,在饲料中补充一定量的磷脂,使脂蛋白的合成顺利进行,肝内的脂肪便可输运出,预防脂肪肝的发生。曹俊明等(1997)对草鱼的研究表明,当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大豆磷脂时,草鱼肝脏脂肪脂质含量大幅度降低。
2.1.2 改善动物的体脂构成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大豆磷脂可提高屠宰率、降低腹脂和改善肉质。由于大豆磷脂产品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动物采食含大豆磷脂的饲料,其体脂中这些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会相应提高,从而达到改善体脂的目的。邵邻相等(1996)在高脂日粮中添加大豆磷脂饲喂大鼠,结果大鼠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这说明大豆磷脂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曹俊明等(1997)的试验表明,用含5 %磷脂的饲料饲喂草鱼,52 d后肝、胰脏的脂肪酸组成发生了变化,EPA和DHA含量显著升高,说明大豆磷脂可改善草鱼体脂构成。王若军等(1997)的试验表明,大豆磷脂可完全替代肉鸡日粮中的豆油,可提高屠宰率,降低腹脂和改善肉质。
2.1.3 提高生长效率和饲料转化率
[table][tr][td]2.1.3.1猪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在仔猪断奶后14d内由于胆汁分泌不足,仔猪对脂肪的乳化能力较弱。在仔猪饲料中添加磷脂可提高日粮粗蛋白质和能量的消化率,减少因消化不良导致的腹泻,促进代谢,改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Gunther(1994)研究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 0.2%脱油大豆磷脂,仔猪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9.5%,料重比降低 7.5%;添加 0.6%日增重提高17.1%,料重比降低12 %。甘溢凌(2000)进行的大豆磷脂对断奶仔猪的试验表明,添加大豆磷脂组仔猪日增重提高6.8%,节约饲料约5.4%。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大豆磷脂也有同样的效果。李立(1999)的试验表明,生长猪日粮中添加 5%大豆磷脂,日增重可提高7%。
2.1.3.2 牛 有研究证实,添加磷脂可显著改善小牛对人造奶中非乳脂的消化率。在小牛饲料中添加大豆磷脂40~50g/d,5个月中试验组平均日增重为 870~880g,比对照组提高 53%~64%。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磷脂和脂肪,可解决给小牛喂酪蛋白、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合成日粮时出现的代谢紊乱和生长迟缓问题。
2.1.3.3家禽有研究报道,在肉仔鸡料中添加磷脂可改善仔鸡的生长状况,并可增加肝中维生素A的贮存,促进骨的生长。耿庆辉(1996)的试验表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2%改性磷脂,可提高增重7 %~10%,饲料报酬提高5%~8%;给产蛋鸡饲喂含1.5%大豆磷脂的饲料,产蛋率提高9.9%,饲料报酬提高9.2%。常开成(1998)用浓缩大豆磷脂全部替代蛋鸡日粮中3%的油脂,添加磷脂组蛋鸡多产蛋7.l%,蛋白质消耗减少7.2%。
2.1.3.4 水产动物 鱼类在孵化后的快速生长中,需要丰富的磷脂来构成细胞的成分,当磷脂的生物合成不能充分满足仔鱼的需求时,需要在饲料中添加磷脂。另外,饲料中的磷脂还能促进甲壳动物对胆固醇的利用,提高甲壳动物的生长和成活率。虾在不同生长时期对磷脂的需要量不同,幼虾因不能合成足够的磷脂供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因而幼虾对磷脂的需要量高。Abramo等(1981)的研究证明,龙虾需要卵磷脂以确保它在脱壳期间的生存。日本科学家指出,日粮中含0.5%~l%的磷脂对幼虾的生长和成活是必需的。薛永瑞等(1989)的试验表明,在鲤鱼饲料中添加 2%的改性大豆磷脂,比对照组增产 30.7%,饲料系数降低0.21,饲料成本降低了9.63 %。Poston(1990)在饲料中添加 4%或8%的大豆磷脂,明显降低了大西洋鲑的饵料系数。Kanagana等(1985)报道,在虾料中添加 1%大豆磷脂可提高虾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关键字:大豆磷脂 畜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