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化工“围港” 三大化工区汞超标

导读: 受海洋污染的影响,渔业资源明显在减少。”7月5日,大神堂村长刘宽海对本报记者感叹,天津的鱼越来越少了,过去常见的螃蟹和海虾现在已很少。几年之前在近海可以打鱼,现在只能到几十公里之外的深海。
关键字:

生意社7月10日讯 过去人人都说渤海湾是海上明珠,而今这颗明珠已经日益黯淡,变得浑浊。

  “受海洋污染的影响,渔业资源明显在减少。”7月5日,大神堂村长刘宽海对本报记者感叹,天津的鱼越来越少了,过去常见的螃蟹和海虾现在已很少。几年之前在近海可以打鱼,现在只能到几十公里之外的深海。

  该村的一位刘姓渔民对本报表示,“现在去远海和深海,能否打到鱼、打到多少鱼,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完全靠运气,如果运气比较差的话还会赔本”,“我们有时候要跑到山东去打鱼,可是山东的鱼也在减少,鱼的数量减少不是天津的局部问题,而是整个渤海湾的现象。”

  不但鱼的数量在减少,其种类也在减少。“过去我们这里的鱼有十几种,现在只剩下常见的梭鱼、鲶鱼、平鱼、鲈板鱼这四种了,像刀鱼、快鱼、鲫头鱼等其他鱼已经快绝种了。”该刘姓渔民对记者介绍。

  大神堂村是天津市汉沽区最东边的一个渔村,也是天津现在仍保持传统打渔作业的唯一的渔村。

  在这位渔民看来,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与沿海化工密集布局、码头的大量建设和围海造陆运动分不开的。实际上,不仅大神堂村甚至整个汉沽都处于海洋污染的阴影之下。而汉沽又不过是整个渤海湾近岸地区的缩影。

  “沿海开发只是陆源污染源之一,其他行业的工业废水、生活用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是更为重要的陆源污染源,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民对本报记者分析。

  化工围港

  “问题在于生态与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能否并存?”

  在渤海湾的大开发中,密集的化工企业最为引人注目。

  公开资料显示,渤海湾为渤海西部的浅水海湾,位于河北省唐山、天津、河北省沧州和山东省黄河口之间,面积1.59万平方公里,约占渤海的1/5。

  “由于渤海湾为陆上黄骅含油凹陷的自然延伸地带,生油凹陷面积大,含油前景很大,是中国油气资源较丰富的海域之一。”大港油田的一位工程师对本报表示,这一地质资源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化工企业。

  以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为例。“滨海新区(包括汉沽、塘沽和大港三个区)已是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之一和华北地区最大的炼油及深加工基地,目前正努力成为世界级生态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前述大港油田的工程师介绍,“问题在于生态与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能否并存?

  该工程师进一步解释,在滨海新区的化工布局中,汉沽的现代产业园区(原化工园区)以精细化工和海洋化工为主,塘沽的临港工业园区、大港区的存量石化产业群和新建的南港工业园区都主要以石油化工为主。

  官方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新区的石化行业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已占到天津全市石化产业总产值的90%以上。

  其中大港区为石化项目最密集的区域,目前存量的石化产业集群,包括大港城区西南部的大港化工区(包括中石化天津石化公司和大港石化产业园区)、中塘镇南侧的中塘工业区、大港油田腹地的港西街工业区、大港城区东南部的古林工业区四个区域。

  “根据滨海新区区政府去年年底发布的《天津市滨海新区石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以后其他工业园区原则上不再上的化工项目,新上化工项目都进入南港工业区。”一位天津市环保局官员介绍。

  实际上,对化工行业里面危险化学品,国家已经提出硬性要求。根据年初工信部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十二五”发展布局规划》,国家将对危险化学品行业进行集中布局,以后所有新建和搬迁企业都必须进入专业化工园区,并将严格园区的准入条件。

  本报获悉,南港工业区的规划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上的都是特大项目,比如作为中俄之间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之一的中俄东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66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成品油105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622亿元。

  在从南港工业区管委会向东,本报记者来到该项目的建设现场。记者发现,该项目所用土地属于围海造陆的土地,土地尚未平整完,在一段路的边上竖立着一块很大的“中俄炼化1300万吨/年项目”的牌子。类似的牌子在南港工业区随处可见。

  在天津之外,渤海湾的其他地区也是化工园区云集。如唐山的曹妃甸工业区、海港经济开发区,沧州的临港化工园区,东营的胜利工业园、石油大学工业园、临港工业园。

  三大渤海化工区汞超标

  “镉和汞是渤海海区的特有现象,其它三海区均无样品超标。”

  化工围港在为地方政府创造GDP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隐患。

  本报发现,在渤海湾地区的环境投诉也在日益增多,尤其是异味投诉最为引人关注。“今天早上是被一股臭味呛醒的,很久以来,乙烯排放的废气空气扩散不出去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天津市门户网站北方网上,一位市民如此投诉。

  “沿海化工企业对环境的危害,比较直接的,最易于感知的就是气味,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而且会随着降雨融入到海水里面,对海洋造成二次污染。”环保部的一位专家指出。

  但化工围港的危害并不限于此。“化工企业需要大量的水,其排放的工业废水量比较大。”中科院可持续发展专家组组长王毅对本报介绍,但是由于化工行业范围很广,涉及到的产业链长,废水中包含的物质很复杂,大体上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和部分重金属。

  目前,官方并没有关于沿海化工企业废水排放的统计。“目前,海洋部门和环保部门并没有专门对沿海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水水质和数量专门进行统计。”中国工程院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名誉主任丁德文对本报介绍。

  根据环保部2011年7月发布的《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以下简称《近岸公报》),2010年渤海的直排海工业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约为1.81亿吨,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约为:CODCr0.79万吨、石油类74.7吨、氨氮0.11吨、总磷66.9吨。

  “尽管我们无从得知渤海湾的具体数据,但考虑到渤海湾密集的化工企业布局,大体上可以推算出渤海湾的污水排放量占比不低。”王亚民对本报分析,无论是整个渤海还是渤海湾都不应该再继续排放新的污水了,实际上这里的海洋环境容量已大大超载。

  丁德文进一步指出,从理论上来说,陆源污水的排放量应与海洋的环境容量相适应,但渤海湾的环境容量到底是多少,目前官方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建议尽快完成环境容量的调查工作,用数据说明环境容量的具体超载状况。

  不过,渤海沿海的部分化工园区的污染状况已有了定性的说法。根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6月29日发布的《2012北海区海洋环境公报》(以下简称《北海公报》)显示,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局部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浓度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锌、总汞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铬和铜含量,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在天津滨海新区,局部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浓度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总汞和铅浓度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锌浓度略高于周边海域;沉积物铜盒多氯联苯含量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同时,《近岸公报》还特别指出,在天津市近海海域,对海水中汞的实测值范围为未检出至0.364微克/升,样品超标率为0.5%。

  而沧州渤海新区,局部海域海水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铅和总汞浓度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铬含量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不难发现,在上述三个渤海化工园区都同时出现了汞浓度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现象。“镉和汞是渤海海区的特有现象,其它三海区均无样品超标。”丁德文介绍,关于汞的排放源,目前我们并不是特别清楚,这一点需要进一步进行详细排查。

  产卵场“中毒”

  渔业资源由95种减少到75种,特产野生牙鲆、河豚已彻底绝迹。

  在海洋的陆源污染当中,包括沿海化工企业在内的工业废水排放只是冰山一角。

  “根据环保部对近海海域污染的调查,工业污染源占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入海量的比例要大大低于生活和农业污染源的比例。”环保部的一位专家指出,同时河流污染物入海量大于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入海量。

  对此,王亚民解释说,生活和农业的污染物排放源范围广,数量大,因此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更大,但这一块长久以来不被人们重视,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其治理范围和程度比生活污染源更低。

  在陆源污染源之外,海上污染源也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海上污染事故日益增多,石油开发的污染已成为渤海湾生态环境的很大隐患。

  根据国家海洋局统计数据显示,渤海海域在“十五”期间发生溢油事故16起,占同期全国溢油事故的近一半,而“十一五”期间渤海海域溢油事故继续攀升,但是2008年渤海海域就发生了12起小型油污事故,2011年的康菲溢油则将渤海溢油事故推上了顶峰。

  “随着人们对渤海的过度使用,渤海的环境容量已经大大超载,这么多年总量超标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就导致渤海的水质日益变差,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王亚民指出,与其他海域相比,渤海是一个三面环陆、半封闭的内海,水体交换缓慢,自净能力较差,因此,其生态环境破坏后的周期特别漫长。

  根据《北海公报》,渤海湾已是渤海地区水质最差的一个区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占比最低,只占渤海湾面积的35%,同时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占比最高,占到渤海湾的11%,主要是无机盐和活性磷酸盐超标。

  “无机盐和活性磷酸盐超标的后果就是导致海水中浮游的藻类增多。”王亚民介绍,而藻类的繁殖产生海水富氧化,产生赤潮,赤潮将会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根据《北海公报》,2011年在秦皇岛北戴河赤潮监控区共发生了四次赤潮,面积达214平方公里。该区域连续三年在同一时段发生微型浮游生物赤潮。

  同时,海水水质变差的另一表现和后果就是渔业资源的减少。渤海湾是渤海三大渔场之一,是渤海产卵场主要水域,历史上渤海湾水生生物约有15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多达70种。

  但是根据天津市渤海水产研究所发布的“渤海湾渔业资源与环境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项目报告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受到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渤海湾渔业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渔业资源日益衰减。

  根据项目报告,经研究人员在渤海湾10米等深线以下海域连续3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渤海湾渔业资源由过去的95种减少到目前的75种;其中,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从过去的70种减少到目前的10种左右。现在渤海湾可捕捞达产的渔业品种只有皮皮虾、对虾等极少数品种,传统渔业特产野生牙鲆、河豚等已经彻底绝迹。

  此外,由海水中污染物超标可能引发的海鲜“中毒”问题也亟待引起关注。根据环保部与农业部2010年发布的《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秦皇岛近海重要经济鱼类产卵索饵场中石油类物质平均含量最高(0.073mg/L),其中最大值超标5.2倍。

  “海鲜中是否含有对身体危害比较大的重金属,目前对海鲜产品的检测检验只是偶尔抽检,结果我们现在并不清楚。”汉沽区的一位市民对记者表示疑惑,滨海新区海水的汞超标是悬而未解的历史问题,那么这里打捞上来的海鲜的汞含量有无超标,对健康是否危害?

  实际上这已不是杞人忧天。根据《近岸公报》,2010年,国家对全国38个海洋重要渔业水域中沉积物进行了监测,监测项目主要为石油类、重金属(铜、锌、铅、镉、汞)和砷,结果表明,石油类、铜、锌和砷的超标比例分别为13.3%、16.2%、7.4%和2.8%。

(责任编辑:0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