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国内氯碱行业深陷“泥潭”。一方面是整体开车率低造成烧碱价格持续高位盘整;另一方面是其他产品如液氯、盐酸、氢气、次氯酸钠等价格陷于低谷,基本都是价格倒挂,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加剧。而特别令业内企业纠结的是,虽然烧碱毛利率很高,但囿于液氯等产品难于平衡,甚至要以零售价、倒贴运费加以消化,因而欲提高开车率很难。
从表观上看,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是市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振,出口受阻等。其实,若从产业链角度观察与考量,氯碱行业之所以沦落至此,烧碱被其他产品“绑架”,是因为产业内部出现了严重问题。主要症结为产能扩张过度,品种结构失衡,严重脱离需求,下游开发缓慢等。
然而,综观行业当前现状及中短期发展势头,上述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引起更多业内企业的充分重视,行业扩张列车仍高速行驶在我行我素的惯性轨道上。
当前我国经济外受欧债危机不断加深蔓延的影响,内受需求不振的困扰,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环比出现连续多月双下降情况,价格指数体系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反映了社会总需求放缓。
但与基本面相悖的是,氯碱扩能运动方兴未艾,各地呈现“比学赶超”的竞赛势头。在内蒙古、河南、山东、江苏、新疆等地,不时传来氯碱项目奠基或投产的消息,而且动辄产能就是数十万吨。据悉,仅今年上半年,国内就新增氯碱产能463万吨,其中实际投产为139万吨。
氯碱行业“自弹自唱”与下游需求渐行渐远。在氯碱下游,虽然有聚氯乙烯、氯乙酸、氯化石蜡、环氧氯丙烷、甲烷氯化物、氟制冷剂、氟树脂、有机硅等众多产品,但总需求有限,与产能高达近3000万吨的氯碱产能相比,其消化能力远远不够。大宗下游聚氯乙烯,由于两年多来国家持续实施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对关联建材产业影响较大,各种型材、管件、电缆料等产量锐减,需求也被抑制。另外,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也由于电子产品出口受阻、汽车制冷剂需求下降等影响,对氯碱产量需求骤减。
氯碱行业当前尚未解决品种结构失衡状况,在新产品研发,培养市场新需求,以及扩大耗氯、耗氢等下游等方面,似乎还是力不从心;新开发的品种趋于单一而同质化,如耗氯的仅有氯化亚砜、医药中间体,耗氢的局限于苯胺、邻甲苯胺等少数产品,均形不成气候,基本于事无补。因此,氯碱行业若不及时刹车,将会越陷越深,甚至招致更大的灾难。
(关键词:氯碱 烧碱价格 液氯 盐酸 氢气 次氯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