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红灯常亮,西部发展窘局难破

2013-1-4 13:13:58来源:中化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在中国经济“稳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西部地区,正面临着尴尬的节能减排困境。

2012年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2年1~10月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全国大部分地区节能进展基本顺利。这意味着,中国在今年有望完成此前设立的节能目标:单位GDP能耗下降3.5%。

然而,《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虽然全国整体节能减排形势良好,但云南、青海、新疆等西部省区的节能形势仍十分严峻。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整体下滑,高耗能产业也大幅减产,所以能完成节能目标并不表示取得了明显进展。与此同时,由于西部在承接产业转移加速、重工业快速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改观,未来要实现“十二五”的节能减排目标依然严峻。

西部三省红灯常亮

12月24日,在《2012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发布会上,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王小康表示,2012年中国的主要节能减排目标有望完成。

这一观点,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相关负责人的认同。“今年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应该是可以确认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近几年来首次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数据显示,经过了2010年下半年大多数省市对高耗能企业实施强制性拉闸限电或提高供电价格,最终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9.1%——并未能完成20%的目标。而在“十二五”开局的2011年,中国当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5%的目标依然未能完成。所以,本次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引人关注。

此前,国家公布的2012年节能减排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3.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幅更大一些,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2%,氨氮排放量下降1.5%,氮氧化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

“今年宏观经济下滑明显,减排压力也必然会小很多。”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今年高耗能产业也大幅减产,煤炭等能源产品消耗减少,所以能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并不具备代表性。同时,西部的节能减排目标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1~10月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西部云南、青海、新疆等3个地区预警等级为一级,节能形势十分严峻。另外,广西、贵州、甘肃等3个地区预警等级为二级,“节能形势比较严峻。”

上述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制度,自2010年建立以来,就得到了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硕的密切关注。

“宁夏、甘肃、新疆等三个西部省份,是永远亮着红灯的地区。”李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国家已给予上述西部省份相对宽松的节能减排目标,但是由于西部经济迅猛增长,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煤炭消费以及工业用电也居高不下,所以这些“榜上有名”的西部省份仍很难控制其高速增长的能源胃口,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从而屡获节能减排的“红色警告”。

能耗考核远远不够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各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正因如此,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甚至一些中部省市相继建立了产业淘汰机制,将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进行了搬迁。而这些企业,将新的家园纷纷选址在广袤的西部地区。

林伯强也表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这些大企业、大项目,这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所以也降低了企业入驻的环保门槛,并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近两年,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等西部省份,因为具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当地政府也提出要加强资源在当地的转换率,已经发展了大大小小的数十个煤化工项目。以新疆的煤化工产业为例,目前已经有神华集团、新汶集团、山东鲁能、湖北宜化、山西潞安环能等众多大型企业在新疆建设煤化工项目。

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新疆非石油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5.6%,首次超过石油石化,并高于全国工业及全国行业增速十二个百分点。新疆官员则认为,煤化工产业在内的重点项目投产的拉动,正是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带动作用。

“实际上,国家目前对于各个地区能耗考量,只能说是节能减排中的‘冰山一角’。”李硕认为,发展高耗能产业带来的高耗水、水污染、生态破坏等虽然没有具体的指标考核,但却不能忽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绿色和平组织此前就发布报告认为,到2015年,西部煤电基地大规模开发,每年将消耗至少近100亿立方米的水,这将加剧西部省区已经显现的水危机。这意味着,全国16个大型煤电基地每天用掉的水相当于2012年北京城区日供水能力的9倍。

李硕表示,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极端天气多发、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原因,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本身就非常脆弱,如果仅仅是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不设门槛,那么西部的生态将继续恶化。

 

环境指标让位经济指标

在多位学者看来,西部经济的发展要付出牺牲环境的沉痛代价,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当今已经不可持续。

今年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首次对《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进行审议,其中规定了强化政府责任和监督,并把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下级政府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

 环保指标纳入官员考核体系,这给一些节能减排压力大的西部省区带来困扰。

“陕西近年来的节能减排任务都完成得不错,但还是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陕西省发改委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煤炭资源大省,陕西 “十一五”的节能减排工作是国务院表彰的八个省之一,去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56%(超出年度预期0.06%),2012年也预期完成较好。

而据了解,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陕西在2012年四季度采取不少应急措施:控制能源消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每月能源消费必须控制在430万吨以内;同时抑制高耗能行业用能过快增长,年底前不再审批和核准新的高耗能项目;鼓励和支持能耗低、效益好、效率高的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轻工、煤炭等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其目的则是“尽可能增加产值,做大分母”。

“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很多省份甚至下一级的市县,在四季度都会采取上述应急措施,这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人士表示,减排目标压力大,上述做法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更希望地方能够将节能减排作为一个长期发展思路。

除了各个省份依靠自身努力,本报记者了解到,未来对于一些“老大难”的减排省区,或将得到国家的政策倾斜。

宁夏环保厅一位官员表示,在宁夏已经获批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基础上,近日国家环保部和宁夏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环保部将在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农村环境保护、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7个方面,给予“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特殊政策、项目、资金、技术倾斜与支持,为“试验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而在总量减排上,环保部将加大对宁夏的排污许可动态管理、排污权交易试点、对于需国家审批的火电、煤制油等煤化工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统筹解决二氧化硫指标。

林伯强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落后发展区域节能减排的区别对待,环境指标依然让位于经济发展指标。在政策倾斜的背景下,中国要实现“十二五”的节能减排目标依然严峻。

(关键字:节能减排)

(责任编辑: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