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确认对华供气 供气量的价格仍待谈判

2013-2-28 10:32:33来源:中国经营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中国和俄罗斯经过会谈初步确定,东线管道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为两国友好发展提供新契机,确定中俄确认对华供气,但是每年通过俄方供应的天然气价格还没有确定,需要经过进一步的谈判决定。
  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双方主席在25日的会谈中确认,两国政府将支持企业进行中俄东部管道供气谈判,东线管道对华供气量确定为每年380亿立方米,同时对东线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和西线供气合作将继续研究论证。
  公开资料显示,中俄在2006年就开始设计从东西两线建设天然气管道,当时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石油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按照计划,将修建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西线管道将运送西西伯利亚开采的天然气,进入中国新疆。东线管道则经俄远东地区输送到中国东北地区。这两条管道总输气量为每年680亿立方米。
  按照双方最新表态,东线供气380亿立方米,意味着按照最初方案,西线留有300亿立方米的空间。
  2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外确认,国务院副总理、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王岐山2月25日在北京与俄罗斯副总理、俄方主席德沃尔科维奇举行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主席会晤。
  华春莹说,双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华春莹介绍,“两国政府支持企业进行东部管道供气谈判,双方将通过东线管道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并就东线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和西线供气合作继续研究论证。”
  这次对华供气上,天然气备受瞩目,此次并未传出任何有关价格的信息。多位中俄关系学者都表示,近期谈定价格的可能性较小。
  价格仍待谈判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对本报记者分析说,俄罗斯LNG量并不大,只是为了对冲欧洲现货价格,随着LNG技术进步和非常规气开采的成功,管道气将面临更多的竞争。
  从这个角度分析,陈卫东认为当下是中俄推动天然气管道向前一步的好时机,中方的主动权也更大。不过,还得看价格,中俄天然气管道屡次传出因为价格谈不拢而进展不大的消息。
  此次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并没有透露任何有关价格的信息。而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已经超过俄罗斯成为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市场上并不缺天然气。
  中俄两国在能源合作谈判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东线管道已经确定每年向中国供气量为380亿立方米。
  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俄关系学者则从政治上分析说,中俄从巩固双边经济关系的角度会继续推动能源合作,但近期谈定价格的可能性较小。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王岐山称,“双方确认将通过东线管道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从供气时间上看,据此前媒体的报道,“东线管道有望在2015年以后的两三年内投入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德沃尔科维奇回应称,“天然气项目是两国能源合作的优先和重点方向,希望并行不悖地推进东线管道气和LNG项目合作。”俄石油CEO谢钦访华期间,也曾希望与中国在LNG方面有合作的机会。米勒去年更对媒体表示,“东线的优先方向是液化气供应,然后才是管道输气。”
  另据此前的规划,俄罗斯对华输气将分为东西两条线。目前,被认为是“重点”的西线谈判还没有消息传出。但市场人士认为,东线取得进展后,会给西线谈判带来更积极的信号。规划显示,俄罗斯将西线年输送量定为300亿立方米。
  不过,记者发现,除了供应量,双方没有提及价格。“这就意味着,双方还要在企业层面进一步谈判。”林伯强[微博]表示。王岐山的官方表述是“两国政府支持企业进行东部管道供气谈判”。
  “价格确实是难题。”林伯强说,“这是中俄天然气谈判一直以来最大的‘槛’。短时间内,该问题或不会彻底解决。”目前,俄罗斯坚持对华供气价格与输往欧洲的价格相一致,这意味着,最终到达下游终端时,消费者在使用天然气上将付出比现在高得多的成本,这显然不会为中国所接受。但有专家表示,在合作广阔的前景面前,中俄不排除“最后一秒钟在价格上达成共识”。

 

(关键字:天然气 价格)

(责任编辑:0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