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刘虹媛 高超 钱普贵)湖南、江西等地大米被查出镉超标,再次挑动公众脆弱的食品安全神经。公众急于想知道到底大米中高浓度的重金属镉到底来自哪里?最先投射出的镉来源,为化工业的重金属污染,但前段时间湖南省环保厅一处长在接受采访时将大米中镉的出处归结为肥料带入。一时间,含镉的磷肥被推倒了风口浪尖。但全国各地几乎所有作物都需要施用磷肥,为何仅湖南、江西等少数地区被检出大米镉超标?为此,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多位专家,试图揭开磷肥含镉的面纱。
土壤中的镉含量高于磷肥
磷肥来源于磷矿石,而镉主要伴生于铅锌矿,铜铅矿等,因此从磷肥生产角度看,镉的存在无法避免。
但并非磷肥中含有镉,就会在施用后转嫁到大米中,或成为毒大米的最根本原因。
“施用磷肥导致镉超标,这是不懂常识。”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修学峰如是说。他认为,磷肥已经施用了几十年,且全国各地都在施用,为什么就只有湖南等地出现镉超标大米?同时,土壤中镉的含量明显高于磷肥中镉的含量,磷肥的施用显然不会造成镉超标。
“国外也没怎么听说因为磷肥施用导致镉超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艾绍英对磷肥是镉大米元凶的言论并不认同。在她看来,化工厂、有色金属企业排放的未达标废水、烟尘、废气等,都可能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而农业在此方面的污染相对来说“非常少”。
毒大米产地多为金属之乡
据通报,广东全省拉网式抽检大米镉含量,被检出的150多批次“镉米”,半数以上来自湖南,且来自湖南衡东县、湖南攸县的最为常见。
记者了解到,这两个县分别位于湖南重工业城市株洲市和衡阳市,都是有色金属之乡。攸县重金属生产企业众多,规模普遍偏小,污染相对较重,已被列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点地区。衡东县也有多家化工厂和有色金属企业。
相似的工业环境似乎可以成为毒大米产地的共性。除湖南外,被检出毒大米较多的江西,也是国内有色金属重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杨少海从事土壤研究多年,他告诉记者,水稻很容易吸附镉这样的重金属,湖南、江西矿区重金属含量高,很容易导致大米中镉含量超标,而施用磷肥对镉超标的影响则很小。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周永章一直关注镉污染,他直言,镉大米的产地几乎都是含矿量高的地区,大米含镉或与矿山开采有关。他表示,湖南、江西等地矿山较多,不排除因过度开采引致镉活化,污染农田或其他作物的可能。
周永章说,释放出的镉离子最终会被水冲刷到下游。他的团队做过研究,在镉矿山的200公里以外,都会发现水体镉超标的情况。另外,镉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单说磷肥是植物含镉的原因并不准确。
此外,土壤酸化也会导致土壤中镉的活性增强。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副站长林翠兰告诉记者,近年来,南方地区土壤酸化严重,镉的溶解度增加,这也导致作物能够吸收到更多的镉。
(关键字:大米 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