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非洲的投资跳板 埃塞俄比亚

2013-6-24 17:34:27来源:中国联合商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埃塞俄比亚已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因其在非洲的独特政治地位,被誉为“非洲的政治首都”。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华访问的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
  中企新机遇
  埃塞俄比亚是现代史上第一个跻身于自由民族之林的非洲国家,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建交40多年来,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经贸合作互利互惠,水平不断提高。双方在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交流不断扩大,人力资源开发和旅游合作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中国和埃塞俄比亚均处于国家建设的关键阶段,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理念,两国关系发展面临重大机遇。海尔马里亚姆也表示,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制造业,以及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合作。
  据了解,在工程承包方面,中国企业自1997年开始大规模的承揽埃塞工程承包项目,至2010年,中国在埃塞承包工程累计合同额64.6亿美元,在建项目32.3亿美元,所承揽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公路、电力、建筑和水利开发等领域。其中,公路项目占中国工程承包合同总额的70%,电力项目占14%,埃塞75%的公路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目前,埃塞是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第四大工程承包市场。
  据悉,近日,国机集团所属中工国际(002051,股吧)与埃塞俄比亚糖业公司签署了埃塞俄比亚瓦尔凯特糖厂项目商务合同。
  埃塞俄比亚瓦尔凯特糖厂项目合同金额为6.47亿美元,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的提格雷地区,此项目有利于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糖业工程建设领域业务,扩大在非洲的市场份额。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经商参处参赞钱兆刚表示,近年来,中国对埃塞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其呈现有几大特点。例如,投资领域向多元化发展,从以轻工、纺织、餐饮等为主,向钢铁、水泥等建材和基础材料以及矿产资源开发、汽车装配、工业园等领域发展。近几年来,投资工程建筑、矿业开发、建材、设备租赁等领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多。
  就在国企致力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同时,民营的步伐也不甘示弱。
  中国最大的鞋类出口商之一华坚(Huajian)计划在埃塞俄比亚投资数百万美元扩建工厂,这一迹象表明,中国制造商正考虑把工厂搬到非洲,以享受优惠关税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一年前,华坚在亚的斯亚贝巴郊外一个工业园区开设了第一家工厂。公司海外投资副总何能海表示,工厂成绩斐然,公司随后建造一条新的注塑鞋生产线。新生产线将为埃塞俄比亚工厂新增百余个就业岗位。
  何能海表示,华坚还与中非发展基金签署协议,在十年内共同投资20亿美元,在埃塞俄比亚发展专注于制鞋的制造业集群。她表示,这有望为当地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何能海称,她希望将这作为一个吸引其他制鞋企业的平台。
  《金融时报》指出,埃塞俄比亚经济是非洲大陆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该国皮革业非常成熟,但失业率很高。何能海认为,为了长期保持低成本,埃塞俄比亚必须通过打造规模经济来鼓励附属产业。
  报道认为,华坚的抱负引人注目,原因在于该公司对埃塞俄比亚制造业长期前景的信心,不过,非洲部分官员执意认为中国在非投资动机不纯,也使得该公司的海外投资受阻不小。何能海表示,这其中的商业逻辑类似于当初欧洲制鞋商从欧洲移师日本等地,随后当这些地方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后,又转向中国。
  埃塞俄比亚资源丰富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部,地处红海西南的东非高原上,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接壤,西与苏丹交界,南邻肯尼亚,北接厄立特里亚。境内中部隆起,有“非洲屋脊”之称,最高峰达尚峰海拔4620米。东非大裂谷斜贯,两岸陡峭。有30多条大河发源于中部高原,故有“东北非水塔”之称。这里矿物种类较多,地热、水力、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资料显示,埃塞俄比亚已探明的矿藏有黄金、铂、镍、铜、铁、煤、钽、硅、钾盐、磷酸盐、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气;埃塞俄比亚水资源丰富,号称“东非水塔”。境内河流湖泊较多,青尼罗河发源于此。
  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咖啡豆原产地有三个,分别是:阿拉比卡,罗巴斯塔及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咖啡的故乡,咖啡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产量占全世界产量70%,世界著名的咖啡品种几乎全是阿拉比卡种。
  埃塞俄比亚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及野生动物公园较多。例如东非大裂谷、拉利贝拉教堂等。全国有25家星级旅馆,3000多间客房。除国营旅游公司外,私营企业45家,旅行社60余个。
  交通运输方面,亚的斯—吉布提铁路,是全国唯一的铁路,全长850公里,其中在埃境内681公里;公路运输占全国总运量的90%。总长33856公里,其中柏油路4362公里,其余为沙砾路;埃塞俄比亚有40多个机场,其中亚的斯、迪雷达瓦和巴赫达尔为国际机场。
  投资环境良好
  埃塞俄比亚是目前中非发展基金投资项目最多、投资金额最大、投资进展最快的国家。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从中国驻埃塞俄比亚使馆经商参处了解到,作为东非地区大国,埃塞在投资环境方面拥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埃塞俄比亚政局较为稳定,政府治理较为有效,民风淳朴,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治安情况较好,市场潜力巨大;其次,埃塞俄比亚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气候宜人且多样性特征明显,生物资源较为丰富,这在非洲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埃塞俄比亚是世界十大畜牧业国家之一,牛羊等牲畜存栏量居非洲首位。天然竹林面积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居非洲之首,其气候适合桉树、蓖麻和木薯等经济植物生长。
  此外,埃塞现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推行经济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通过增加投资优惠政策、降低投资门槛、扩大投资领域、实行减免税优惠等措施和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保护和服务等,鼓励外商投资。
  世界多国对埃塞出口产品给予程度不同的优惠,如对华出口商品享受4700多个税号的免关税待遇,美国和欧盟的产品免关税免配额的政策等,对周边及美欧国家出口具有一定的便利。
  据了解,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内陆国家,除少量空运货物外,几乎所有国际货运都要通过邻国吉布提港进出口。埃塞航空在非洲排名居前三甲,拥有近70条国际航线,空运优势明显,首都亚的斯亚巴贝与中国北京、广州、杭州、香港等有直航服务。
  因此,在投资环境上,埃塞拥有一定的投资优势,中国企业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借助埃塞稳定的政治局势、优惠的出口便利政策、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通过投资埃塞会取得可观的投资回报。
  投资须知
  其实,中国企业在对埃塞的投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例如在进行工程承包项目时,由于情况不明、急功近利,有的企业既无境外工作经验,又缺乏对埃塞的气候情况、民俗民风、当地设备材料供应、水电供应、人力资源情况以及当地法律及程序等的深入考察,为了眼前业绩,草率与业主签约,而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估计不足,导致工期延误,法律纠纷不断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缺乏国际工程承包的经验,加之语言障碍,有的企业对国际惯例、甚至国际工程中普遍适用的条款知之甚少,更有的对项目合同条款不钻研、不领会,只照搬国内做法,既不会利用合理的条款保护自己,又不善处理与业主和工地监理的关系,导致很多不必要损失。
  另外,管理水平不高。集中体现在对项目缺乏前瞻性,统筹规划无序、资源调配、关系处理能力低下,导致项目动员期过长、设备利用率不高以及在生产计划、资源计划、人员配备等方面不能适应工程要求等。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投资时,首先,应提请贸易商要守法诚信经营,遵守双边贸易秩序;其次,中国企业在埃塞投资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推动当地就业,向当地转移适用技术,并加大社会公益事业投入,树立起中国企业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赢得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信赖和支持;第三,投资领域应着眼于埃塞现有资源的利用,契合埃经济发展民生、创汇、资源利用三大需求。着眼于其农、林、牧、渔等生态资源和矿产资源利用,提高其产品附加值;着眼于产能和适用技术的转移,提高埃塞出口创汇能力;着眼于满足埃塞民众日常民生需求,提高其进口替代能力,选择适合的领域进行投资。
  此外,埃塞俄比亚已成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的非洲国家之一,到埃塞旅游或过境的中国公民日益增多。但钱兆刚参赞提醒中国游客,埃塞是对外汇严格管制的国家,机场海关对旅客携带的外汇现金检查非常严格。因此在埃塞过境和从埃塞出境的中国公民,应尽量避免携带大量外汇现金。如确有需要,携带超过1000美元,则务必如实向机场海关申报,以确保正常旅行并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关键字:非洲 埃塞俄比亚 投资)

(责任编辑:01103)